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民族语言都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国俗语义。文章以汉语的"红"和英语的"蓝"两个色彩词为例,在列举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解释了造成两种语言色彩偏好的深层原因。旨在表明,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所增添的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就难以达到对语言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白话世情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巨著,其中的一些方言俗语较为难解,如对于"扬子江心打立水,紧溜子里为着人"和"晏公老儿下西洋"二则俗语就有多种解释。在征诸文献、广泛考证的基础上可以认为:前一俗语应是比喻处于危境而不自知、显摆逞能的意思;后一俗语中的"晏公"是明朝人对一晏姓人物神化后的称呼。  相似文献   

3.
论汉语字、词、词素的本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文的"字"虽然很特殊,但汉语文的历史发展又使词和词素概念成为必要。古汉语基本结构单位以单音形式为主,是一种字、词、词素三位一体的"字本位语言";现代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复音形式为主,是一种字、词、词素有别的"词本位语言"。当前的字本位理论是向古汉语的回归,不适应"词本位"的现代汉语;其"字"、"字组"概念所指歧异,不符合荀子提出的"善名"标准。恰当的选择仍应是让字、词、词素之名鼎足三分,各行其道。现代语言科学理应面向当今。  相似文献   

4.
粤语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方言之一,其中包含的俗语由于所具有的生活性和民俗性,可以成为研究心智过程的语料来源和依据。在心智哲学视角下对食品类俗语进行的研究揭示了:说话人首先根据感觉器官形成对食品的最初意识体验,在联系、想象和记忆的作用下形成对当下事物/事件的反思意识体验,之后将其用符号表达出来,形成实际的话语表达;说话人使用食品类俗语的原因在于该食品-9主体意向内容在心理属性上的相似性;人们的心智过程涉及三对概念:感觉和感受、最初意识和反思意识、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这些概念后者都是从前者涌现出来的,涌现也是粤俗语产生和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俗语"这一概念古已有之,在《朱子语类》文本中,朱熹不但主张解经要明俗语,而且在具体解经过程中,俗语运用生动形象。究其"俗语"内涵,不仅包括口语化的词,还包括通俗化的谚语、成语、惯用语等形式,类型灵活多样,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同时,朱熹"俗语观"有机地协调了义理阐释与俗语表达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用语风格,也体现了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6.
典故与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既区别明显,又联系十分紧密,时会"融通".由于区别明显,故在语海中能自成一"族";由于联系紧密,时会"融通",故往往在诸多的这一类论著和辞书中互见.这是因为典故与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的定义角度不同所致,是它们"初始"概念及其由来联系紧密所致,是它们之间在某种情况下有可以互为"转化"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7.
"青"是汉语中一个独有的颜色词。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色彩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翻译"青"时,译者应首先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它的色彩意义或国俗语义,然后在译文中正确将之予以再现。  相似文献   

8.
连系式是叶斯柏森语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另一概念组合式相对应,连系式是开放式结构,充满活力。无独有偶,汉语语法学家也提出过"活字"的概念,而马建忠将实字分为动字和静字。经比较连系式这一结构在英语和古汉语中的异同,发现汉字动静之分主要取决于其在语言结构中所处位置。另外,连系式作为语言的一种普遍结构,在古汉语中更为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9.
大量使用宋元时期的方言俗语,并成功地用之于人物塑造,环境描述,是《水浒传》的一个艺术特色。其中有关出行的俗语,有关逃亡的俗语,有关婚丧的俗语,有关家庭、邻里、宗族的俗语,有关交际的俗语,有关酒的俗语,有关衣、食的俗语,有关财宝的俗语,有关岁时、天象的俗语,有关鬼神、禁忌的俗语,有关职事、生产、经营的俗语,多直接来源于宋元时期的民俗事象,揭示着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着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态度。分类解释之,可供汉语研究、文学创作之借鉴。  相似文献   

10.
明清俗语辞书的范围可以认定为明清时期(兼及民国)编纂的记录并诠释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汉语方言俗语或俗语词的辞书;明清俗语辞书收录的"俗语"可以分为"熟语"和"俗语词"两类,俗语词即比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方言俗语中俚俗性质较重的口语词;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具有口语性与俚俗性、同时代性、丰富性的特点;对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进行研究可以拓宽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领域,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和有益的前期研究成果,对今日权威语文辞书的编纂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说文.示部》共67个字,依据词性分类为:与祭祀有关的动作概念,与祭祀有关的名物概念,与祭祀有关的性质或状态概念。"示"部字蕴含了丰富的祭祀文化:祭祀的目的,祭祀的主体和对象,祭祀的物品,祭祀的时间和处所,祭祀的方式。我国古代祭祀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祭祀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主张认知概念等的形成是建立在人的体验经验基础之上的,也即奉行认知的体验观;同时还认为认知是双向的,包括话语的建构和话语的理解。在此过程中人们心智中储存的百科知识的参与使此过程充满了乐趣与挑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新三字习语"进行分析,揭示其语义建构和理解的过程,以期为新的认知体验观的提出和认知语言学研究机制的完善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别文""累增字"是王筠研究汉字"重文"时从造字角度提出的文字增繁现象,与沟通文献用字的"古今字"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目的,属于不同性质的概念。由于角度不同,它们在材料分析上有交集,所以王筠偶尔用"分别文"或"累增字"指称"古今字"的"今字",意在解释这些"今字"的成因,并未改变"古今字"的历史定义。徐灏是曲解"古今字"本义的源头,他把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跟"载籍古今本"并列,而且在分析说明时把"古今字"主要指向"造字相承,增偏旁"现象。后人受此误导,进一步将"古今字"完全等同于具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分别文""累增字",并认为这是王筠的"古今字"观念,其实不符合王筠的本意。  相似文献   

14.
岳麓版蒙书用字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蒙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字反应了汉民族人民表情达意的基本信息.我们对岳麓版14部蒙书的用字的字次、字种、流向等做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对其与古今汉语常用字的关系做了概要的阐速,并进而提出了"古今惯用字"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主要讨论俗语的临时变异,通过大量例证,对人们在文学作品或日常语言运用中的临时俗语变异现象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并联系语境阐释出了俗语变异产生的原因。还从语言规范的角度,对滥用、生造俗语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韦庄对色彩的感觉极为敏锐,他过半的诗中都运用了色彩来营造繁多密集的意象。其诗中颜色字出现总体频率较高,而在不同诗歌内容中的分布上,也有其特点。韦庄同时善于"调色",在互补色、对比色、调和色、相似色与叠色等方面的运用都有着独特之处,这与他感伤诗风的形成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任何概念都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性,抽象概念所指的事物实际上不一定存在,抽象程度越高的概念离真实的事物越远。哲学上的一些概念如物质、意识等离真实的事物已经非常遥远,而哲学上最为抽象的概念"存在",几乎与"不存在"相等。追求实体性"存在"的不可能性,把哲学研究引入了对主体性的研究。概念、推理、逻辑等范围内得出的结论,与人们经验到的事实并不完全一样,哲学研究最终不得不下降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抽象哲学概念的奥秘。抽象的哲学概念远离真实的世界,可又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李天岑创作的《人精》、《人道》、《人伦》被评论界誉为"人字"三部曲,"人字三部曲"呈现三个维度:一是在"美丑对照"原则下对人性进行拷问;二是在传统文化视野下劝谕人们戒色、戒酒、戒贪;三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隐藏在社会中的黑暗面解剖出来,不伪饰,不矫情,催人深思,令人反省。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使李天岑在文学创作中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19.
拿糖、溜肩膀和摔勺子老北京的这三个俗语的意思都是对工作甩手不干,但词义有细致的差别. "拿糖"指以某种特长相要挟,离了他地球就不转了,所以要讲条件,得不到满足就不干.  相似文献   

20.
包容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吧:"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 人们也世代传承关一句浅白的俗语: "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上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