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章回小说到明代中叶以后,不分节而分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为双句,由双句发展而成工整的对偶句。毛宗岗父子修改《三国志通俗演义》时,把原来“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的回目改成工整的对偶句,是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  相似文献   

2.
《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回目与《金瓶梅》第二十七回回目中的"葡萄架"一词,含义并不相同,《金瓶梅》为实景描写,而《醒世姻缘传》一书则是用典,典故出处为明代笑话集《解愠编》,其含义为"惧内"与"面有伤痕",这样《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才与正文相应.  相似文献   

3.
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问题,是多年来红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近二、三年来,这一争论又出现了高潮。新高潮的出现意味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是老调重弹。关于后四十回的著作权众说纷纭,我是拥护曹雪芹所著高鹦整理润饰一说的。二百来年认为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所著的人何止千万,理由也难以车载斗量。不过我敬请读者考虑一下:否定后四十回是曹雪芹所著的人多从一百二十回本以外找了一些所谓佐证,但对后四十回  相似文献   

4.
一、前八十回中有关宝钗回目的辨正《红楼梦》一书的前八十回,开始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的,因而出现了大量不同的抄本。仅乾隆中叶以后出现并带有脂批或其他人批评的《石头记》抄本,流传到现在的不下十一种。乾隆五十六年和五十七年,由程伟元、高鹗分别用活字排印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即程甲本和程乙本。各种版本以及两大系统之间,不仅在正文中有许多不同,而且在回目的取法上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要分析有关薛宝钗的回目,必须先从不同版本的回目入手,通过分析比较,梳理出一个比较贴近曹雪芹原意的回目来。  相似文献   

5.
清代《红楼梦》评点家陈其泰曾对《红楼梦》的回目加以拟改,但并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顾鸣塘先生在《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陈其泰”词条中专门对其《红楼梦回目拟改》进行了评述,认为它“多为败笔”,基本上持否定态度。笔者却认为,虽然它对个别回目的拟改值得商榷,甚至是败笔,但对大多数回目的拟改还是有道理的,不仅丰富了《红楼梦》研究的内容,而且还体现了陈其泰对《红楼梦》研究的真知灼见,是对红学研究的一大贡献。它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蒙古族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哈斯宝,根据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择出两玉之事,节译为四十回”,名为《新译红楼梦》,并按照他所节译的四十回本加以评点,又撰写了《序》、《读法》、《总录》三篇文章置于书前书后。书中四十回回批和三篇文章的汉译本名为《(新译红楼梦)回批》①。小说评点,是我国古代传统批评方式之一。对《红楼梦》进行评点,更是历史悠久,人数众多,以至形成红学中的一大派别——评点派。哈斯宝在其中是较有成绩的一个,而这与他所使用的批评方法关系极大。第一,美学批评和社会批评并用美学批…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实用思想实在"行",用在"民".认识论上倡导行,提出因需而行是认识发展的原动力.历史观上强调"基于民",把民生看着是社会历史的中心.在策略上则注重实效,为实现民主共和采用一系列灵活务实的策略.孙中山的实用思想对我们从事振兴中华的四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主张"性善论"的孟子认为人性是天赋的,人的道德行为都是出于其内在的仁义之性的.仁义就是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内在的、应然的,而具体的事物是外在的、实然的.正因为义是应然的,所以人们才会理直气壮的履行道德行为,才会生发出"浩然之气".但大多数人对正确的道德准则置若罔闻,在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却退缩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孟子认为是因为我们缺少正气,所以即使我们知道了道德准则却并不能履行.孟子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努力方向,就是要通过"知言"来长养"浩然正气",增强道德行为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问世之初,一直以抄写八十回本流传,不少热心的读者终因未窥全豹为憾事。至1791年程伟元、高鹗始以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活字排印公之于世,这在《红楼梦》版本史上是一件带有关键性的大事。至此,方有全本《红楼梦》以其完整的面貌,极其迅速而广泛地流行于广大读者之中。然而,对程、高的工作,历来毁誉不一,看法各异。毁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早在清代裕瑞《枣窗闲笔》即指斥后四十回是“一善俱无,诸恶备具之物”,及至胡适等“新红学家”对后四十回更是深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分回有目,首创于嘉靖本《三国演义》。从此,回目便成为明清小说,以及近代小说的民族形式。虽然回目短小凝炼,但它在整部书的艺术系统中却起着“以一目尽传精神”的重要作用,是产生审美价值的有机组成因素,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回目,作为艺术美的外在形式,它的产生既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又是审美实践的产物。回目形式美的主要特征是对称。它本来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种规律性的表现,花草树木的叶脉对称都是十分有规则的;鸟兽鱼虫的眼睛都存在着严格的对称关系;故宫建筑群体依据北京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庄严稳重,崇高肃穆……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一定的自然质料如色彩声音……一定的自然规律如整齐一律……之所  相似文献   

11.
《绿野仙踪》版本分抄本和刻本两个系统,抄本一百回,刻本八十回。刻本晚于抄本。刻本是以现存之两种百回抄本中的俄亥俄大学图书馆藏本为底本删改而成的。作者李百川敢于在书中讥刺当朝皇帝,具有无畏的勇气和反封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题目没有出自首句的篇章共计27篇,从思想内容表现出的题旨、人物、地点、特定动作、外界景物等五个角度推究分析,可以探析出这27篇取名不出首句的原由。从篇章标题中还可以推知,《小旻》、《小宛》、《小弁》、《小明》等篇章的取名,是因位列于"小雅",为了和"大雅"中的相似篇目相区分,所以篇名中加有"小"字。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考证《庄子》版本、篇章内容在历史上的变迁,指出《庄子》"十余万言",系指五十二篇古本《庄子》而言,而今本三十三篇本《庄子》不过65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有四个重要版本,比较可见:后出的版本语言比前出的版本精粹一些;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953年版比之于1958年版,前者思想艺术较为完整,后者语言较为精粹,整体上保存了原貌,恢复的8章虽比较粗糙,也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刻本《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伪考辨的学术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忠 《南都学坛》2000,20(2):32-34
在红学研究中 ,程刻本后四十回的真伪问题历来是评论的热点。从清代学者潘得舆、裕瑞、俞樾 ,近代学者胡适、俞平伯 ,现代学者熊立扬、陈炳藻、吕启祥等的研究 ,可以得出倾向性结论 :后四十回系他人续作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高鹗续写。高鹗续书的证据似是而非;高鹗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续写二十多万字的后四十回;从程甲本和程乙本的异文中,特别是根据程甲本正确,程乙本改错的事实,可以充分证明高鹗没有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  相似文献   

17.
世德堂本并非百回本《西游记》的初刻本,其初刻本可能是盛于斯《休庵影语》中提到的周府刻本。世本之前的版本流变应该是:吴承恩稿本——荆府抄本——周府九十九回抄本——周府百回刊本——世德堂本。世德堂和荣寿堂共同出资刊刻并印刷了百回本。后板片归熊云滨,又经多次印刷。其中台湾世本是熊云滨的补刻重印本,天理世本是熊云滨的补修重印本。熊云滨亦曾单独刊刻过百回本《西游记》。  相似文献   

18.
对于简本《老子》的版本性质,学术界虽存在多种看法,但并没能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其实,简本在篇幅、结构、章数、排次、书写形式和文字内容方面都表现出了一些明显不同于帛书本和传世各本的特征。只要对这些特征的可能性成因加以认真客观的分析,我们就不难得出肯定并且惟一的结论,那就是简本只是一个摘抄本,是墓主或者其先人为了某种实际需要,或者是基于某种理解,从当时流行的几种本子中选录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书本的关系,学界观点主要有"来源说"与"摘抄说"。"摘抄说"的论据和论点都难以成立;"来源说"虽结论允当,但其立论依据有失偏颇。将《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书本有关内容相比较,从简本之符号标示位置,以及简本、今本、帛书本中某些章句的划分等方面可以看出,简本《老子》虽然未必是今本、帛书本的祖本,但必然是今本、帛书本形成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宋本《抱朴子外篇》今实物无存。但是,根据相关的史籍我们可以判定,宋本《抱朴子外篇》存在十卷、二十卷、三十卷、五十卷等多种版本,并且有一定佚亡,但是其基本内容应该与今本相差无几。宋本《抱朴子外篇》趋向今本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