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温特在重思国际政治进程性的过程中构建出自己的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理论中最富体系特征者,温特的建构主义国家体系结构理论是一个应用在国际政治领域的社会理论,具有理论革命意义.通过对温特建构主义国家体系结构理论从产生背景到主要观点、论证逻辑的细致检查表明,其社会理论革命具有重要意义与不足.对于一场正在进行的革命,其正当性和效果需要仔细考察;就温特的理论革命这一案例而言,更深入、更审慎的"元理论"与"实质理论"思考亟待推进.  相似文献   

2.
“球权”是国际社会所固有的属性,它来自主权的让渡和扩大。球权像主权的发展一样,经历了由地区性向全球性转变的过程,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主权、“球权”与人权的社会属性,决定了需要从主权正统性和冲突管理的角度去历史地、动态地对其加以把握。当今的时代是国际民主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的时代,也是“球权”的时代。“球权”从根本上来说反映的是“权利政治”,这与霸权主义反映的“权力政治”不同,也同国际恐怖主义反映的极端人权手段不同。维护和发展“球权”,就要以平等、公正和信用为原则倡导国际民主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3.
从全球化视角探索"球权"的客观依据和渊源,并对"球权"进行结构分析可以看出,"球权"的发展与区域化、全球化同步进行并从低级向高级演进,人类社会的未来以"球权"为立足点和最终归宿.新中国随着外交理念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球权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对"球权"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的转变,国际合作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势头强劲.西方学术界纷纷从不同理论视角阐释国际合作的动因、模式与过程,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霸权合作论、国际机制合作论与共有观念合作论.本文试图对这些国际合作理论进行综述,并试图在比较中给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几乎所有西方国际政治理论都是在"无政府状态"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展开的。新现实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导致的"安全困境"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冲突本质:新自由制度主义者发现国际制度的安排可以克服无政府的困境;而建构主义者则从认同的角度赋予了无政府状态新的内涵。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对无政府状态内涵的不同解读,不仅反映了理论的不断进步而且标志着国际政治的实践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农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是对农地承包权的继承与发展.基于现代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动因,提出其未来的改革方向,即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平衡三权主体的合法利益,强化经营权流转监管,推动农地流转与农地开发,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机制理论的奠基者鲁杰从"权力-社会目标"模式的角度对国际经济机制作出了独特的诠释,即美国的权力优势决定了战后国际经济机制的多边形式,而具有国家干预性质的自由主义的共享社会目标则决定了战后国际经济机制的规范性框架,两者的融合奠定了战后国际经济机制的"嵌入式自由主义"特征.因此,探究鲁杰的"嵌入式自由主义"机制论将有助于准确理解战后国际经济机制的基本特征,客观把握国际经济机制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研究成果大体上从文化哲学、政治哲学角度对马克思文化的单独领域进行"原子式"的解读,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建构过程进行原著的解读,从现实文化境域中"回到马克思",将文化作为社会一种力量或者动力的角度等四个方面去诠释马克思文化思想。然而,这些著述亦存在一定不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主张"回到事物本身",反对一切现成的、概念化的思维模式.这就为重新解读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提供了新契机和新方法.与胡塞尔一样,马克思的人的"感性活动"是对康德式"认识如何可能"的一种回应,只不过它是以一种隐而不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在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理论自觉意识,矫枉过正,就会执着于外在的文献、文本考证,忽视了研究的根基和目的,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国家的一些学院研究混同起来.从内在语境和时代语境角度看,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必须坚持"学术化诉求"与"中国化问题"的统一,坚持"文本解读"与"以中解马"解读模式的统一.同时,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一定要实现马克思学领域中的"两个文明对话",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延续和转型是国际体系演进的基本形态,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主题。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推进,城市通过对全球市场体系、全球管理体系、全球公民社会的参与而和国际体系转型产生逻辑关系。本体上,城市推进国际体系转型主要通过全球城市网络;内容上,城市推进国际体系转型主要通过全球城市、城市外交和规范创新。在城市和国际体系转型的逻辑关系中,并不总是好的,也会带来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技术和道德风险,而技术和道德风险又进一步推动国际体系转型。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正不折不扣成为经济塑造者、政治革新者、外交推动者和国际体系变革者。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态度及其评价,是传媒批判理论共同的新闻传播观基础。传媒批判理论对新闻传播本质的认识可以概括为:新闻传播是对人所有方面的生存状态进行思想覆盖的意识形态传播;在媒介商业化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具有娱乐化、消费化和市场化属性。结构主义、符号学影响下传媒理论的新闻传播活动分析,仍然表现出社会批判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等的深刻影响。传媒批判理论的新闻传播观,建立在对更高层面社会现实关系的把握中,同时,又表现出某种媒介与文化传播的虚无主义倾向。它通过结构分析、符号分析和话语分析,对媒介新闻传播的负面现象和消极影响做出批判,有些结论是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市民社会理论是哈贝马斯普遍性政治哲学之创构的焦点。哈贝马斯界定和讲述世界市民社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界定和讲述市民社会的方式相重合,但由于涉及不同的语境和问题,这两个概念在外延和内涵上存在诸多殊异。具体地说,在世界市民社会的理论框架中,哈贝马斯主要凸显的是全球化语境下民族国家及其同时链接到的主权、人权等问题,是要求在世界公民的视野中进行全球治理,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全球化削弱民族国家权力从而使民族国家步步走向消亡之论断的一种辩护,这些内容在他之前讲述市民社会时未曾论及。世界市民社会理论即便有一定范围内的经验作为支撑与验证,在涉及民族主权、人权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问题时,它却经不起精察洞问的考量与推敲,因而必须受到质询。  相似文献   

14.
罗炳良 《河北学刊》2002,22(3):132-137
在18世纪的中国史家中,章学诚对中国古代史学做了全面总结,达到了传统史学理论的最高水平。除此之外,章学诚还深入考察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历代学术思潮以及史籍文化的演变,形成了鲜明的朴素辩证历史观,在历史理论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就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史家对历史理解得越深刻,能够上升到历史理论的层次,那么,对史学认识得也就越透彻,能够形成丰富的史学理论;反之亦然。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动因,共同促进中国史学之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球权是以人权为基础、超越主权但不否定主权的一种全球性权利,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权、主权、球权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享有的三种最基本的权利,其中人权是核心,主权是关键,球权是保证,三权相辅相成,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了维护球权,就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从以神权为基础的王权到以人权为基础的主权,再从以人权为基础的主权到以人权为基础的球权,都是人类对自身权利认识的巨大飞跃。球权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它对研究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政治理论与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主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全球性质的经济活动跨越国界面临的巨大障碍之一。面对这种状况,现有的国际法体系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不过在现阶段国际人权法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可以把交易权提升为受国际人权法保护的人权,利用人权的强势地位,推动国际经济交往的正常进行,尽管这种思路面临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复杂问题,但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企业治理机制:从单向治理到社会共同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企业本质和所有权归属的理解差异,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两种学说,即股东价值观和利益相关者社会观,并由此派生出了两种相应的治理机制: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共同治理。一般来说,利益相关者社会观反映了企业的协作本质,但长期以来在资本及其所有者具有非常强势地位的情况下,集中体现资本权力的股东价值观得到了承认和流行;不过,由于单向的委托—代理治理无法抑制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股东至上主义"在实践中也对企业治理和效率带来了深重的混乱和危害。因此,随着人们对企业本质的理解深入以及企业组织的权力分散,利益相关者社会观逐渐得到承认和流行,并出现了相应的代理人监督代理人以及社会共同治理学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发展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长期追踪分析中国问题的英国人马丁·雅克富有远见地预判中国将迎来“习近平时代”,并论证了“习近平时代”概念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马丁·雅克从中国与全球发展关系的视角强调了“习近平时代”的重要性,认为“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双向且巨大的影响。此论在国际社会获得较为广泛的响应,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习近平阐释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马丁·雅克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定将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世界做出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地位的国际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于春苓  杨超 《北方论丛》2004,1(2):102-105
国际冲突根源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而内涵不同.东西方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学派的学者,以不同的视角研究国际冲突根源,并赋予其不同的研究范式.不同的范式之争,贯穿着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始终.客观揭示不同范式之争的思想、社会历史以及理论渊源,旨在提高人类认识国际冲突的科学性,促使人类更理性的避免冲突,维护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