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都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国外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工业40”等计划.从我国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到了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研究到底该以什么战略应对新一轮发展,如何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这就是制订《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考虑.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我国大力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逐步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国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应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培养具有较高质量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工匠型人才,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而实现转变的关键在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通过对"订单式教育"在现有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总结了目前订单式教育的不足,提出了工业4.0背景下的新时代"订单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体系,有效践行了高职教育"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高职教育在实践制造强国之路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导向。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5,(2):26-27
2014年12月22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在京召开。会议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部署了2015年重点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要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为重要支撑;要以推广应用标准体系为主要抓手;要以健全融合机制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大领域.会议还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 业内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有望引入“互联网+”作为重要发展思路,而具体的实施路线图也已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6.
关于内向型中小制造企业如何有效转型,现有文献尚无有力的解释。本文有机融合瓶颈理论、行动学习与转型能力的主要观点,对这一现象和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文选取三个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规范的译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构建了内向型中小制造企业转型能力提升路径模型。研究发现,内向型中小制造企业通过制定瓶颈突破方案为行动学习提供了正确的知识输入,行动学习为瓶颈突破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方案制定与行动学习就是不断解决问题与达成目标的过程,转型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转移能力与整合能力三个维度,它的提升路径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本文启示在于,内向型中小制造企业的转型战略重在瓶颈突破而不是全面变革、团队共识而不是个人英雄、微转型而不是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作为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出路,制造业被重新重视起来。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12年2月正式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也开始从整体上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推出了《德国工业4.0战略》,英国政府科技办公室也在2013年10月推出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与此相应,我国也提出了自己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即“中国制造2025”,一时间制造业又重新回到了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传统工业企业如何实现内外部技术和资源的有效融合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近年来关注的难题。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解构了传统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推进数字化生态的全过程。研究发现:传统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一个从数字化搜寻到数字化生态的迭代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经历了数字化知识生成的自主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知识共享的赋能数字化转型两个关键阶段的动态迭代;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从数字化搜寻到数字化生态的迭代转型模型。本文的研究成果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知识考量不足所形成的研究缺口,文中所描绘的数字化知识的生成与共享机制以及所构建的基于数字化知识的转型模型不仅对知识管理和战略转型两个研究领域有所贡献,而且也为国家推进工业智能制造和产业数字化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企业内部的激烈争议,招致蓝海计划失败北京信威通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威)从成立的1995年就获得了“蓝海身份证”。用蓝海战略理论来说,信威拓展了一个非竞争市场空间——就是融合了智能天线、上行同步、软件无线电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0,(43):12-12
9月1日.丁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目前已明确促进发展方式的四大转型目标、着力调整四大结构以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等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问:你最近在多次谈话和演讲中谈到中国将有可能再次出现“贞观之治”,并说一个大国并不一定是强国,但是强国必须是大国。所以从大国到强国要经历一个经济起飞的阶段。胡鞍钢:从历史上看,大国的发展轨迹大概有两类。第一类称之为倒U字型,即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英国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第二类是U字型,即由强变弱,再由弱变  相似文献   

12.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引领未来制造业创新发展关键性技术和基础创新平台,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制造业体系,是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最重要的应用革命创新。智能制造的出现对于我们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国家对智能制造的规划、标准、示范项目等已经逐步落实并推广实施,然而,在匠人培养部署上仍有欠缺。立足智能制造的人才布局现状,梳理智能制造产业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探索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郑州成为继天津、杭州、广州、武汉后,“中国智能骨干网”的又一个物流节点城市。中国智能骨干网郑州核心节点项目的建设,将助力河南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老百姓生活和消费信息化水平,吸引更多和支持现有的电子商务企业汇聚、加盟,促使更多的传统制造企业快速转型,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生态圈。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1,(16):20-21
佛山申请成为全国智能城市示范点 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提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战略。“四化融合”的构想是: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上.要依靠无形的科技、智慧、资本、信息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培育发展与信息技术、物联网等相关联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开始下降.中国制造被贴上山寨、劣质的标签,如何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提升全球竞争力,成为首要任务.中国规划了制造业未来10年的顶层规划和路线图——“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16.
易小刚 《经理人》2024,(2):16-17
<正>过去的八年,是三一集团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阶段。为了创新,公司提出“打破恐惧、大胆创新”,正是这种鼓励创新,三一集团这些年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作为智能制造的领先企业,三一集团拥有46座数字化工厂,并正借助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进一步擘画中国智慧工厂的蓝图。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咨询》2004,(19):14-1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人才强国战略,顾名思义,就是依靠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战略.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通过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将我国由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人才强国;二是通过改进人才管理,挖掘人才潜力,激发人才活力,让人才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让人才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从总体上看,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可以划分成5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目标。总的判断是:到2020年,以走向服务业大国为重点的经济结构升级的态势基本形成;以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改革为重点,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应当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4,(37):18-19
正一个需要动员全国力量来做的大战略——"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正在酝酿中。而福建泉州,则已被中国工程院列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为制定"中国制造2025"提供地方案例支撑。目前,中国工程院已提出《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的初步框架。《计划》作为发展纲领性文件,将聚焦于科技创新,其最终的研究成果将包括:泉州制造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展现状、优势与劣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泉州  相似文献   

20.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习型基层党支部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需要,是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