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汉忠 《阴山学刊》2011,(5):125-127
当前侵害大学生权益的主要原因有法律上的缺失,文化教育观念的影响,也与大学生自身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不强有关。保障大学生权益要从思想观念、法律保障、制度建设、自身素质和自治组织、法制宣传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面临着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民主与法制社会,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思想和行为已和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而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任务和使命决定了它应该而且必须是对大学生加强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为此,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以适应高校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3.
法律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利用法律来处理事情或者事故的能力与素质。大学生是具有知识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的法律素养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有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已同时代脱轨,需要加以提高。本论文基于法律素养的内涵,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作了综述,并对其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就提高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素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系列课程之一,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法制教育课,它承担着在高校大学生中普及法律文化,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法律基础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充分利用这门课程,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但在高校法律基础教学实际中,一直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基础课的性质,提正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其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种种诚信缺失现象,诚信教育尤显得具体而紧迫。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制现代化革命,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这片土壤培育出来的文化“植物”,是中国法律观念的历史沉淀。因此,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其有用的优秀成分加以继承利用,对于不适合社会法制现代化的部分坚决地予以批判,甚至抛弃。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透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给以关注。我们于2001年分六大区对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达1万余人。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认为应该“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同时却有42.67%的人同意“只有私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法律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我国当前农村法制建设面临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要促进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就必须把握法制现代化与农村社会转型化的根本矛盾,着力解决法律体系与法律意识、法律内容与法制环境、法律机制与法制资源的冲突,应部署加强农民利益的法制保障,以培养农民的良性法律意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改变农村社会关系格局;配合健全农村法制机制来优化法制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探讨了在当前大学教育中加强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探讨了在当前大学教育中加强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刘志琴 《河北学刊》2007,27(5):166-169
当前大学生的犯罪状况与引起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法律意识、道德境界等因素有关,因此,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要注重大学生的精神健康,提升大学生心理、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提高其道德"觉解"水平,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行,由法律强制约束向道德自律约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高职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管理者和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切实做到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偏低,表现在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漠,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上,需要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百年大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为此,应从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律能力四个层面正确界定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内涵,通过直接教育法、间接教育法和刺激教育法等手段和途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5.
范忠烽 《南方论刊》2010,(8):44-45,54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生活的基本任务之一。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他们的法律意识状态影响着我国未来社会法治走向和法治水平。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应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拓展法制第二课堂活动,重视大学生犯罪心理教育与预防,也有赖于整个法律环境的净化。  相似文献   

16.
何谓法制现代化呢?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法律的发展和完善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法律发展不仅仅是法律体系的完善,更意味着从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的变革,现代型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快速发展,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民办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素质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民办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学生的思想现状.指出人格教育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素质提高和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从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等角度提出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法律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方式,在高校中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在此主要阐述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意义、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和持续发展,我国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及高校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研究高校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方式、方法,防止培养工作走弯路、出偏差,指出法律素质培养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宁 《兰州学刊》2007,(8):76-78
当前,我国新闻行政法制监督面临着监督力度不足、监督过程障碍重重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三重困境.究其根源在于法律规范的缺失、制度保障不力以及缺乏行业自律机制.因此,应当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规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及发挥新闻行业协会的作用以摆脱这些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