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三个代表"不仅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将对中国宪法发展产生全方位的重要影响.中国宪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此基础上,笔者主张把"三个代表"作为一个宪法原则明确写进宪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行宪法序言第13自然段最本质的精髓就是中国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然而,中国宪法权威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因素的深刻影响,其最高权威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甚至违反、敌视、仇视和蔑视宪法权威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严厉制裁.只有在正确分析影响中国宪法权威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寻求全面树立宪法权威的相应对策.那么,影响中国宪法权威的因素有那些?概括起来,影响中国宪法权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中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培养宪法意识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频繁地修改宪法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中国宪法尚未得到真正适用;树立宪法权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法治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中国宪法学在谋求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采取站在更高层面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文化的视角是推动宪法发展的极为重要的理论方法论。宪法发展目标的设定、宪法精神的养成、宪法基础的生活化都提示人们要关注宪法发展的文化背景问题。从实证的角度看,"文化多元与宪政实现"并不是一个保守的命题,而是主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的认同度和支撑度的问题,这更有利于我们对当代中国宪政制度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法官宪法意识除了包括应具备的宪法知识外,主要包括法官宪法理念、宪法职声意识和宪法思维三个方面.法官宪法意识对司法中贯彻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法官宪法意识具有什么样特点,有又哪些变化?调查数据和访谈情况表明当前我国法官宪法理念、宪法职责意识反映中国宪法制度的特征和时代变迁,但是法官在审判工作中宪法意识不足.如何进一步培养宪法思维,加强法官宪法意识,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宪法规定既是现实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宪法理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百年宪政史上,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有没有宪法学说?尤其是横跨这两个年代的十年"文革"有没有宪法学说?为什么?如果有,是什么?这也许是目前我国宪法学界尚没有定论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就有什么样的宪法制度,也就有什么样的宪法思想和宪法学说.宪政之路,没有停顿.宪法学说,没有空白:不论它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任何时期的宪政及其宪法学说,在这个民族的宪政运动和宪法学说史上,都必然有它特定的地位和独到的思想、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宪法解释程序是平衡宪法价值与事实、宪法原则与社会现实的重要纽带,也是控制解释权滥用的重要保障。宪法解释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依托于有效的宪法解释程序。通过吸纳和对比各国的历史传统和宪法体制,可以看出,宪法解释程序的价值体现在国家整合、凝聚社会主流价值观、宪法价值的具体化、限制解释权滥用、宪法学原理本土化等功能上。基于此,健全中国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加快制定《宪法解释程序法》,使宪法解释具有可操作性,是中国全面推进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7.
陈文明 《学术论坛》2012,35(10):200-203
孝道文化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与律法中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五四"运动对孝的抨击影响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这一文化传统的吸纳。尽管孝文化存在各种弊端,就其本意及趣旨而言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宪法的规制,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正视及传承。孝文化是国家基本文化制度的重要内容,矫正并扩充人们对孝道精神内涵的理解,并不将其局限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新闻自由起源于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以及1791年的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它是基于西方民主与人权观念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权利.这项重要权利在日本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曲折历程.这一艰难历程表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国家的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在新思想和新制度来临之际,旧的文化必然极力抵制,从而产生两种文化的斗争.虽然传统势力异常强大,如果新制度获得有效的实施,新文化仍有可能逐步取代旧文化.新闻自由最终获得了日本社会大众和部分统治层的接受与认同,并为明治宪法与和平宪法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江国华 《中州学刊》2005,1(4):65-68
宪法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与政府学习宪法文化、理念、精神、制度和规范等,并内化为宪法思维和宪政品质、形成宪政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宪法社会化的过程,既是宪法思维得以形成的过程,也是宪法文化得以传承的过程,还是公民角色的教育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宪政意义.宪法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社会性组织,除此之外,政党与政府也扮演着宪法社会化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伊士国 《河北学刊》2015,(1):181-186
相对于社会变迁而言,宪法既是反应装置,又是推动装置。中国城镇化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宪法的保障,但同时城镇化也对宪法的传统角色形成了一定挑战。而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实现从传统宪法角色宪法统治到新型宪法角色宪法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中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实施宪法即将宪法规定的内容落实到社会生活中。实施宪法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宪法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致使在宪法意识与宪法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误区。因此,为使宪法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有必要对宪法进行规范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宪法文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处理中西宪法文化冲突时 ,既要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模式 ,拒绝文化霸权 ,又要反对文化“本我”主义倾向 ,防止唯我独尊 ;努力做到宪法国际化与宪法本土化协同发展 ,实现宪法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促进宪法文化的现代化 ;强化公民个体的权利意识 ,建立和强化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宪法文化 ;确立宪法的权威 ,保障宪法实施 ,建立完善的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13.
日本“和平宪法”的制定过程与明治宪法制定的过程有相同处,亦有不同之处.这其中涉及国民参与对宪法意识的影响.尽管两部宪法是不同历史背景和国民舆论下诞生的产物,但它们同样都是东西两种不同文化及不同社会利益交锋与妥协的产物,两部宪法的制定和参与过程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更体现了制度突破所带来的文化变迁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是传统因素减少与现代因素增多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的变革",必将为我国宪法的实施提供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条件,从而促进我国宪法的良好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宪法的变迁——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百年来,中国宪法经历了从上半叶的随意性修宪和下半叶的斗争型宪法到建设型宪法的转变.其主要特点有变动频率大,宪法实效差,政治导向过浓,修宪程序化程度低,宪法直接效力和违宪司法审查未能入宪,推倒重来的多,新内容少,正式修宪与非正式修宪并存.之所以造成如此状态的原因主要有悠久的人治文化传统,立宪主体与政治权威的合一,修宪社会力量不足,独立的法学家群体缺乏,法理念的工具论.21世纪的中国宪法将在结构、效力和修宪程序诸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2):60-65
我国现行宪法从不同侧面对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文化成果进行了最高的法律确认,并对文化事业的最终管理权、公民从事文化活动的自由权,以及国家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分别具有的国家文化领导和管理的权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虽然现行宪法中并没有出现文化产业一词,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促进法不能以宪法为依据。研究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宪法依据,首先应根据国家现行的文化产业政策分析和确定文化产业在宪法中的位置,其次分析和研究文化产业促进法可以援引的宪法条款,最后分析和研究文化产业促进法不得违背的宪法条款。以宪法为依据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不必过分拘泥于宪法条款,关键要使其符合宪法精神、宪法原则和宪法规定。  相似文献   

17.
受到现代自由主义、国家认同和族群意识的交互影响,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公民的自我身份认知具有三重性:社会层面的自治个体身份、宪法层面的公民身份、文化层面的少数民族身份.以宪法学的角度、从公民这三种身份的自我认知出发来考察,传统上系伊斯兰教在内地之主要文化载体的中国回族,客观上加快了分化态势.  相似文献   

18.
宪法解释在宪法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宪法规范和社会现实冲突最有效的手段.但在我国宪法解释制度却未受到与其地位相当的重视.这与宪法解释的概念存在争议、解释程序欠缺有关,是值得宪法学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与宪法爱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并不是自足的制度设计,它必须获得宪法爱国主义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的哈贝马斯也正是把话语民主理论与宪法爱国主义结合起来,试图解决文化多元主义、欧洲一体化以及全球化等问题.宪法爱国主义与话语民主理论的结合,实现了理性与美德的沟通.但宪法爱国主义的实质是对普遍主义的正义原则或宪法原则的认同和忠诚,由于过于强调宪法爱国主义所依赖的政治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分离.使得他的这种爱国主义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同时又缺乏确保一个国家公民团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宪法文本可分为文字文本与非文字文本两种基本类型。各国宪法文本受宪法传统和宪法理论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发生变迁,其中宪法解释是宪法文本变迁的一种重要模式。它具有权威性、灵活性、渐变性、法律性和程序性的特点,既有利于宪法文本在变迁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稳定性,又能使其与所处的社会情势相适应,同时还具有防止宪法文本的突变所引发的社会不适、避免宪法文本的内容受非法因素的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