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进一步加强高校道德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校作为宣传党的大政方针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道德建设,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笔者认为:高校道德建设必须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借鉴外国道德教育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罗孝廉  彭萍 《云梦学刊》2012,33(6):23-25
经济转型时期,传统的道德观念被否定和淡化,而目前高校的道德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甚至可以说存在诸多困惑。这种困惑与传统文化的空场不无关系。高校道德教育应该自觉地植根于自身文化脉络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道德教育入手,才能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行为偏差或违法犯罪。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探讨在社会转型期,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以增强教育效果,是教育界长期面临的严峻课题。“德”的苍白和“育”的无力,是造成高校道德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本文立足于新世纪的教育创新,从哲学、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了目前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了高校道德教育创新的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面临更多思想文化观念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坚定信念,不断更新观念的同时,以心理学为引导,才能更好的一步一步的发挥思想政治的作用,从而打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要深刻把握中国的整体性特质和当代中国实践的本质特色及发展规律,而“两个结合”恰恰是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只有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解决当代中国问题;只有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只有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基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形式,才能造就一个全新的文化生命体,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就此而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不断深化“两个结合”,是建构当代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最丰厚的资源在人文领域,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之不竭的源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友善借鉴。而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时代价值,采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举措和新思路,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道德教育却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其道德教育更受人关注。如何改进高校道德教育,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新生呢?本人认为,更新道德教育观念对改进高校道……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高校作为文化自觉的倡导者、文化多样性的推动者、文化创新的实践者、文化引领的先行者,高校校园文化在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把握开展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意识到开展活动应注意的问题,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更多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本文针对以上三方面内容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慎独”“自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遵循和运用传统教育的言传身教的原则、自省的方法、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统一的方法,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彭亦兵  刘亦工 《云梦学刊》2010,31(5):118-121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深入了解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功能,积极探索强化高校体育文化德育功能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公民精神是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精神品格。高校传统德育由于过多地承载意识形态的功能,使得公民精神的培育缺失。因此,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现代德育理念,培育具有公民精神的现代公民是高校德育新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全员育人机制是高校为实现全员育人目标使德育机构和根据高校德育目标、原则、内容、方法制定的高校德育制度的有机结合。研究高校全员育人机制是为提高高校德育组织及所有教职员工活动的有效性,实现高校德育目标高校全员育人机制创新主要表现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化、制度化",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质量。教师的职业角色、学生的素质教育、学校的生存发展和校风学风的形成都决定了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要搞好师德建设,必须建立一系列的长效机制,使教书育人真正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相似文献   

16.
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子系统,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搞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在积极挖掘、研究、开发,创新和利用地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基础上,创新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校训,培育优良校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大学精神文化教育,培育先进大学精神文化增长点和校地文化互动新模式,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和人类精神家园,成为地域文化精神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17.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关注农村养老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孝道的道德内涵,如养亲、敬亲等规定,是传统孝道文化中的道德精华;传统孝道的推广手段,如宣传教化、榜样引导、以法助孝、以政保孝是行之有效的道德教化手段。在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时,应该继承和借鉴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及其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对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努力创新教育模式,寻找相应对策,把互联网锲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洪玉梅 《学术探索》2013,(3):154-156
高职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高职教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大学生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内在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激发高职教育的活力、推进高职教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高校后勤有一定的德育教育功能 ,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 ;团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纪律规则意识和关怀人的精神。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 ,这些德育教育功能弱化了 ,但强化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自主意识、平等待人意识。综合评价 ,后勤社会化对德育教育的主要不利影响是弱化了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团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此 ,应通过加强社区服务管理 ,强化学生社团建设来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