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Paul Grice)1957年在他的"Meaning"一文中从人的心理意图上探讨了意义的本质,将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与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该理论一出现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格赖斯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索意义的本质,从说话人的意图出发探讨意义,把交际过程看作是交际意图识别和传递的过程。格赖斯在非自然意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对语用学的发展有很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格赖斯意义理论前期,"自然意义"表征必然联系,体现"非理性事实";在格赖斯意义理论后期,"自然意义"侧重指规约意义,体现"制度性事实"。格赖斯"自然意义"的"事实性"特征决定了"所言"的确定性;格赖斯意义理论前期对"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区别的强调剥离了"所言"与"所含",格赖斯意义理论后期"祖先/后裔说"的提出说明"所含"由"所言"派生而来。  相似文献   

3.
Grice首先划分了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指出"说话者意图"和"语境"在表达"非自然意义"中的重要作用,将意图定义为意义的载体,并以意图来定义、区分意义。随后的"会话含义"理论,进一步完善了非自然意义理论,同时克服了意图意义理论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和问题。Grice秉承"语言使用"这一哲学传统,沿着语言使用的路径,逐渐形成了自己强调语言"使用"和说话者"意图"的意义理论,促成了传统语义学向现代语用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之哲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Grice区分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至今已有60余载,但学界对这两个概念的争鸣不仅从未停止,反而随着后格赖斯研究的深入进行而突显出来。概括起来,争议集中在:是否确实存在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如果存在,它们是否可以穷尽意义的划分?它们各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是研究后格赖斯意义和交际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说话者意义是语用范畴的意义。说话者意义存在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与交际意义两个层面。从这两个层面对说话者意义进行分析、解释和定义,可以帮助受话者准确理解、掌握说话者意义,从而使交际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说话者的意义是说话者的意向所赋予。双关与反语都是有意而有度的隐藏说话者的意向,都有语言本身意义和说话者意义,而且二种意义不一致。双关是说话者意义对语言表面意义的偏离,而反语是说话者意义和语言表面意义相反。反语是双关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韩礼德的语气系统分析小说《红字》的人际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语气系统理论,然后介绍了语气的主语和定谓语两个成分,并通过例子说明了它们的意义。最后以Prynne和Chillingworth之间的对话为例,从对其语气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说话者可以用不同的话语类型来表达他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Paul Grice)的意向意义理论(theory of meaning)在意义研究中颇具影响力,他用一种特殊的交流意向来分析语言的意义,把一个句子的意义解释为说出这个句子的人当时的意向。本文探讨如何运用格赖斯的意义理论来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如何进行会话含意的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9.
浅议翻译中的语用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语用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浅析语用理论原则和方法在翻译中的应用,并借助于语用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别词、语用含义、奥斯汀-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等,对翻译中所涉及的语言问题进行语用交际意义上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理论对语面外意义研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这一理论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由于学界目前尚未给出语面外意义和语面意义形式上的严格界分标准,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确定语面外意义操作对象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戴维森认为,一个意义理论的证据就在于说话者持语句为真的条件,而一个说话者持一个语句为真结果证明是他用该语句表达的意义和他的信念的函数。为了解决信念与意义的相互依赖性这个问题,戴维森引入了“宽容原则”。他通常在以下三种意义上使用这种原则:(1)假定说话者与解释者对于他们共同环境的本质具有相同的认识;(2)假定说话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真信念;(3)假定说话者是理性的。宽容原则是彻底的解释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由于戴维森并没有论证全能的解释者关于其环境的认识的确是真的,并且对引起信念的对象的本质没有给予保证,因此仅仅依靠宽容原则,尚不可能确保得到一个关于客观世界的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框架,从凤凰卫视知名政治访谈节目《风云对话》中选取2004年主持人阮次山专访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对话内容作为语料,从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人际意义实现。分析结果表明,人际意义在政治访谈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说话者隐含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3.
小说的多层语境使其所含的介入意义有四对说话者-听话者:叙述者-读者,人物言语-读者,人物言语-人物和人物思想-读者,这是导致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不宜直接用于小说文本分析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林家铺子》叙述者、人物言语和人物思想介入意义的分析,论证了只有把介入意义与其调节各类对话方结盟关系的作用结合起来才能揭示介入系统在小说评价意义表达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具体的语用失误例子出发,论述了话语的字面意义与会话含意,以及会话含意与话境的关系,介绍了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四准则以及列文森新格赖斯会话含意推导机制的三原则,并用会话含意说和方式原则对英语的范围歧义现象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中使用的联绵词比较多。根据联绵词的语音特点和使用情况,可以把《庄子》中的联绵词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三类。研究发现,《庄子》中联绵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理论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提出过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局限性,等等。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化认识毛泽东这篇文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语》“去情境化”的记录方式、“断定性”的文风所形成文本空白,激发了阐释者的阅读想象和求证冲动,为意义生成埋下伏笔。诠释者独特的理论视野为阐释提供了主导动力,从而发掘出文本的潜在意义,拓展了《论语》的意义疆界。语言的历史性则促生了以注疏为主的阐释体例,《论语》阐释因此表现出非系统性和诗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与其他语种一样存在着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语用问题 ,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陈述句起疑问句、祈使句作用 ;疑问句起着陈述句、祈使句作用 ;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 ;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由于说话者的目的不同 ,选择的表达方式就不同 ,其语用意义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非历史专业开设《中国通史》课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非历史专业开设《中国通史》的原因、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论述了近几年来在非历史专业开 设《中国通史》的做法以及体会,提出了高校应该把《中国通史》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开设的理由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老人与海》的美学和哲学意义中审视“冰山”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的美学意义和哲学意义的赏析 ,再次验证海明威的写作原则“冰山”理论。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欣赏和解析了《老人与海》中所展现的美学意义和哲学意义 ,目的在于展现这篇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