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共在晋察冀边区村选举与村政权建设中,为乡村社会各阶级表达或隐匿其政治诉求与政治利益提供了实践舞台。中共、村干部、民众在乡村民主政治的舞台上,发挥了不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改造了村政权组织结构,削弱了地主、富农对乡村权力的影响,锻炼和培养了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乡村干部队伍,促进了民众行为、思维方式的转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党领导下的边区抗日民主政权要想在日、伪、顽强敌围攻之中建立、巩固和发展,就必须实行抗日民主政治,真正给人民以民主权利,这样才能团结边区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党在边区开展了以普选、“三三制”政权建设和人民议政为主要内容的广泛深入的人民民主运动,建立健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并由此实现了党对边区和全国抗战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从抗战的背景和边区实际出发,坚持文化启蒙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和迷信思想,解决了民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教育提高了边区民众素质,有力地配合了前方抗战,促进了边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从抗战的背景和边区实际出发,坚持文化启蒙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和迷信思想,解决了民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教育提高了边区民众素质,有力地配合了前方抗战,促进了边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陇东革命根据地政府因地制宜,利用民间小戏这一乡村社会广泛流行的文化形式,开始唤醒民众意识,动员群众参与抗战。同时,通过对民间小戏的改良,使广大民众对边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他们支援抗战的积极性。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成功地实现了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6.
晋察冀边区的文学期刊,在边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配合着边区的军事、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它植根在人民生活的沃土里,从生活中汲取无穷无尽的养科,得到人民的支持和党的阳光照耀,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欣欣向荣地向着新的方向迈进,展示了边区人民对于抗战文化工作的热潮,反映了边区创建和发展初期的艰苦斗争的姿态。  相似文献   

7.
《抗敌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重要报刊。彭真作为边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于《抗敌报》的成长壮大给予了足够的关怀和重视,既下大力解决报社各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又对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保证报纸正确的舆论导向、真实反映民意等诸多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从而使《抗敌报》得以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环境中生存下来井成长为边区舆论界的旗帜,为晋察冀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和坚持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村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石。晋察冀边区经1938-1940年村政建设,广大乡村实现了由村长制到村民委员会制的过渡,大批抗日人士走上了村长的岗位。为推进全民族抗战和边区民主建政进程,1941年之后的晋察冀边区村选贯彻了"三三制"思想,在更加扩大的民主范围和统一战线的基础上进行村政建设。村级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建设,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政权观日渐成熟。它适应了全民族总动员的抗日斗争的客观需要,适应中国社会阶级构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国情,使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代表进入基层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行使议政从政的权利,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民众的抗日救国积极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后村政建设积累了经验,树立起了"模型"。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坚持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是领导和推动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示范地区。期间,边区总工会一直坚持“抗战为重”的宗旨,通过自身组织的积极活动,动员工人参战和投入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撑。边区总工会的抗战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工人地位的提高,并为边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抗战时期边区工会的组织活动对今天的工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抗战时期为了改变边区农村女性落后的文化状态,提高她们的日常文化水平与对抗战政治文化的认同,中共在边区展开了农村女性的文化教育运动。通过运动,中共成功地将性别解放与民族解放结合起来,整合了边区农村女性社会力量,巩固与加强了边区的抗战力量。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晋察冀边区以“教育为抗战服务”为宗旨,构建了适合战时的体系的小学教育,并且使其向正规化方向努力发展,边区小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晋西北行署建立之前,晋绥边区的广大妇女不仅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外在压迫,而且还饱受“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的内在束缚,毫无社会地位可言,生活处境极为艰难。1940年2月,晋西北行署正式成立。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妇救会的广泛动员下,晋绥妇女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学习文化,为争取家庭和社会地位而勇敢斗争,她们逐渐打破封建束缚,积极投身晋绥边区的生产运动和政权建设,成为边区抗战的一股强大力量,为边区的抗战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建设与改革,促进了边区社会的和谐有序运行。其中,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功不可没。笔者从巩固社会基础以保障抗战胜利,扩大公共参与以提供民主政治平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和培育社会资本,产生群众精英以形成新型权威秩序等四个方面,阐述互助合作运动对于乡村社会治理的巨大促进作用,并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实际,提出了农民组织化、扩大公共参与和利用社会资本、培育"内生型"社会精英等建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爆发后,边区政府确立了社会教育与抗战、生产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强大的政治力量开始全面介入到社会教育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在向民众普及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宏大的政治宣化。民众在接受新的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同时,也开始接受新的价值观。社教活动成为民众与中共信息互动的媒介,中共也凭借社教活动开始掌控基层民众,进而全面掌控乡村社会资源,政治、社会教育与乡村社会实现了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在各个解放区当中,晋察冀边区剧团众多,剧目丰富,演出频繁,观众如潮,是陕甘宁边区之外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晋察冀边区戏剧题材真切地贴近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真人真事、真实的战斗题材反映了时代的真实,传递出那个时代的原初气息。以胡可为代表的一大批晋察冀边区的剧作家,他们在硝烟迷漫的战争年代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自己丰富而高质量的创作,把青春、血泪甚至生命镂刻在民族解放的史册上。而丰富多彩的戏剧运动与边区民众不断高涨的参与热情,又使得戏剧创作与人民群众真正融为一体。晋察冀戏剧具有大众化、战斗性、民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商业经历了一个曲折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业务经营、人员构成、资金来源,商业活动范围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战时特点.边区合作社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对敌经济斗争,支持了抗战供给,改善了群众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农村生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事业,专门设立交通运输局,管理交通运输业,并发动民众参与到交通事业的建设上来。尽管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边区交通建设表现出形式单一、布局不够合理等局限和特点,但这一时期交通事业的发展还是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边区政权,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毕生的革命生涯中 ,十分重视廉政建设。在八年抗战期间他从多方面对廉政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地探索和实践 ,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措施 ,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及边区的政权建设 ,取得了很大成效。一、开展防腐思想教育 ,着力于从思想上筑起防腐拒变的坚固堡垒毛泽东历来重视思想教育和思想斗争在廉政建设中的意义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就主张思想建党优于组织建党。抗日战争时期 ,根据当时党和边区政权建设所面临的特殊环境 ,毛泽东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防腐拒变的根本措施。他认为 ,共产党的本色是廉洁奉公 ,共…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商业经历了一个曲折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业务经营、人员构成、资金来源、商业活动范围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战时特点。边区合作社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对敌经济斗争,支持了抗战供给,改善了群众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农村生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抗战的特殊时空下,强大的政治势力开始全面介入戏剧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开始弱化。改造传统戏剧以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舆论工具,同时也成为边区政府亟待解决的政治任务。民族国家话语主导下的戏剧革新运动中,延安戏剧革新始终走在边区乃至整个全国解放区的前列,并引领中国文艺界的戏剧运动。延安戏剧革新开创了中国戏剧民族化、大众化的先河,延安戏剧运动创造的“中国范式和中国作风”成为中共抗战宣传的有力工具,在调动民众抗战热情,唤醒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上起到难以估量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