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对中国在非洲援建的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微观层面的民族志田野调查,本研究将中国援助实践视作中国农业知识和技术嵌入援助实践,在异文化的地方进行再生产和地方化的过程。本文从对"发展"的技术性建构、对"技术"的认知性建构和对"高产"的权力性建构三个方面展开叙事,进而指出中国援助与西方传统援助的差异主要源自发展知识建构路径的不同:西方是理论性建构,中国是经验性建构。本文也表明中国国内发展经验是通过中国对外援助的经验建构路径嵌入到援助项目中的,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受援国的能动主体也根据各自政治、经济等利益诉求在实践互动中共同形塑着中国发展经验的再生产和地方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了促进受援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优惠贷款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与执行机制,援外资金流动模式合理,优惠贷款年度分布、地区分布、受援国收入水平等与中国对外援助理念基本相符,优惠贷款在中国对外援助中地位逐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援助绩效。  相似文献   

3.
胡建梅  黄梅波 《国际论坛》2012,(1):49-54,80
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了促进受援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优惠贷款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与执行机制,援外资金流动模式合理,优惠贷款年度分布、地区分布、受援国收入水平等与中国对外援助理念基本相符,优惠贷款在中国对外援助中地位逐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援助绩效。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援助面临着外部“新殖民主义”的舆论偏见和内部的诸多误解。中国援助对中国与受援国的双边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国际援助通过深化双边关系间接促进双边贸易,遵循“对外援助—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的影响路径,随着援助合作方的增加,中国援助的贸易效应也随之增加。因此,政府应从国际援助与贸易、海外投资的互动发展机制、基础设施国际援助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机制、国际援助与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等方面优化国际援助的策略,促进受援国产业的发展、就业率的提升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多维度扩大贸易效应,优化中国国际援助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越来越丰富的全球议题被纳入全球治理框架下,其中全球农业治理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与影响日渐突出。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通过“南南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农业治理,文章从农业合作机制、农业发展援助、农业科技与机制创新、农业投资与贸易四个维度分析中国在全球农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认为农业合作机制是参与全球农业治理的重要保障,发展援助是全球农业治理新的切入点,农业科技与机制创新为全球农业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农业投资与贸易是促进全球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分析农业领域提供的中国方案,探索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全球农业治理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外援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促进国际交流、承担国际义务、树立国家形象的战略意义.社会组织是参与对外援助的重要社会力量:能够直接承担项目,为政府分担工作;能够协助政府执行项目,提高对外援助效果;能够配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扫清对外援助障碍;能够向受援国民众宣传政府主张,促进民心互通.当前,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体制机制协调度欠佳、社会组织数量少且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社会组织在对外援助中作用的发挥.为此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协同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对外援助中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外援助是周恩来经济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体现他关于先革命成功和先发展起来的国家有义务援助后革命和经济落后国家的一贯主张.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下,周恩来认为,对外援助的对象主要是那些争取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目的是要有利于受援国的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而不是使之重新陷入殖民经济困境;对世界各国人民所从事的正义事业进行大力支持和援助是中国人民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在对外援助中,千万不能有大国沙文主义思想;对受援国来说,必须处理好争取外援和自我发展的相互关系,必须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援助国来说,一定要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所提出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之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首次介绍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情况,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正处于重大变革期,需要详细考察主要援助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设置的一般规则,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改革设想.当前,主要援助国在设置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时,通常要考虑内部机构设置方式、技术和资金援助的管理模式、特定领域专门机构和驻外管理机构的设置、对外援助的外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可从完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机构设置、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设置驻受援国现场管理机构以及培育援外承包市场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参与全球农业价值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基于TiVA数据库和UN COMTRADE数据库测算64个国家全球农业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全球农业对外投资网络,实证分析农业对外投资布局对一国参与全球农业价值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农业对外投资网络由发达国家主导;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一国越处于网络中心且投资金额越分散,其价值链地位越高;网络规模有负向影响,盲目拓展投资网络的规模化优势难以抵消农业对外投资的高风险。基于研究结果,从分环节优化农业对外投资布局、深耕既有农业对外投资网络、逐步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农业对外投资网络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对发展援助的作用和效果一直存在争论,部分西方学者认为战后巨额发展援助并未能帮助受援国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却给受援国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以彼得·鲍尔、丹比萨·莫约、安格斯·迪顿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提出"发展援助失败论"和"发展援助危害论"的观点,认为发展援助损害受援方政府治理能力、滋生并助长受援方政府腐败问题、抑制受援方吸引投资进而减缓经济增长,并建议国际社会应该以渐进但坚决的方式取消发展援助,改之以发展国际贸易、加大直接投资、利用国际资本等途径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述观点揭示了发展援助未能取得预期成效的部分原因,并阐释了发展援助对受援国的负面影响,但在发展援助短期内无法全面停止的现实情况下,创新援助方式、改善援助效果、提升援助效率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迫切议题。  相似文献   

11.
朱贵昌 《国际论坛》2012,(4):44-48,80
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特别是对非洲援助力度的加大以及中国援助模式的成功,引起了欧盟等西方援助国的高度关注。欧盟在批评、指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的同时,也开始正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日益提高的现实,转而寻求加强与中国在国际发展领域尤其是非洲发展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由于欧盟在世界发展援助事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在与其开展对话与合作中仍面临巨大的调适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非援助的实践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中国对外援助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史沿革的回顾,说明中国对非援助的发展脉络与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和历史沿革紧密相连,援外实践也在过去50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发展干预为特点的支持性援助体系,为有效帮助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的模式。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西方发展援助方式的变化,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在形式、援外管理体系以及与西方社会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合作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际发展援助和中国对非援助的政策沿革进行梳理,可见中国对非援助的政策发展脉络和国际发展援助的历史沿革紧密相连,中国也逐步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发展干预为特点的支持性援助体系,为有效援助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路径。文章采用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态度项目数据和2016年非洲晴雨表对于中国对非洲影响力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非洲公众对于中国援助的效果评价。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在对非援助中不应盲目扩大援助规模,应该考虑优化援助的效果,特别是将援助用于与非洲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用最少的开支取得更大的成效,从而真正推动受援方民生改善,提高非洲的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促贸援助"对受援国对外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及贸易成本的影响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利用贸易成本函数分析援助、制度、基础设施对受援国贸易成本的影响,选取63个受援国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可分别从总体和国家分组两个层面检验"促贸援助"对受援国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促贸援助"特别是其中的经济基础设施援助可以明显降低受援国的出口成本,且低收入受援国的削减效应强于高收入受援国;"促贸援助"也会降低受援国的进口成本,但其效应小于出口成本且其项下不同类别的援助对不同收入水平受援国的影响不同;制度因素和基础设施质量有利于降低两类国家的出口成本和进口成本,且对高收入国家的作用力高于低收入国家。因此,为降低受援国的贸易成本,援助国应该进一步增加"促贸援助"尤其是经济基础设施援助,并适度向低收入受援国倾斜。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推进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和促进粮食安全的一个路径,对外粮食援助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和最完备的国际粮援体系,总结其可供借鉴之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美国各历史时期粮援政策背景和主要措施的基础上揭示了其经验和教训,并对中国粮援政策可能面临的争议焦点进行了辨析。研究发现,随着国内外农业和外交形势的变化,美国粮援经历了从单纯的余粮处置机制到外交政策工具,再到缓解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粮食安全方案的演进过程;当前对美国粮援批判主要集中在国内农业利益优先和响应紧急需求效率低下,着眼于提高受援国粮食生产能力以及“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推进有助于中国避免遭受类似的争议。最后,从框架构建、援助内容、执行主体和透明度建设等方面阐明了中国粮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非农业合作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外农业合作领域广泛,内容 丰富,但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和投资较少,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近邻老挝、缅甸、柬埔寨等欠发达中小国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重点。撒哈拉以南地区有6亿人口,占非洲总人口的85.7%,天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也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这个地区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大,既缺乏开发投资又缺乏发展经验,亟需外援和进行农业合作,成为中国对外农业合作的重点对象。为保持中非农业合作的连续性并在新世纪得到加强,有必要对中非农业合作做一历史考察和效益分析。 一、非洲…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习近平主席2013年成功访问非洲,中非关系跃升至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更加揭示出中非关系的特殊性质与前景,即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相互需要。对中国而言,非洲是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政治基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市场;全球战略的坚实支撑。对非洲而言,中国的援助、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政治互信是非洲实现新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在非洲探索自我发展模式的历程中,中国经验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选举援助是西方民主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选举援助的理论基础由以选举为中心的民主制度、西方民主输出传统、巩固民主成果等要素构成。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等选举援助参与主体的推动下,西方采取了协助设计选举制度、选民培训教育、组织选举、选举观察与监督、斡旋调停等选举援助方式。尽管西方宣称选举援助是为推动受援国民主化过程和健全完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但西方选举援助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受到非议或抵制,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西方选举援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建设,既要快速地推进城镇化,又要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战略;改革城镇管理体制,加速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耕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等,以此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中国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50-70年代中国对非洲国家外交政策的特点相比,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在保持友好合作和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变化。邓小平在中非外交政策调整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思想有: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继续援助非洲国家;淡化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倾向;经济上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交流发展经验;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从实际效果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中非关系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时期重视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权力斗争中的作用,而且加大了经济外交的内涵,加强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的经济基础。鉴于非洲国家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邓小平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思想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