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0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三餐前进行短效胰岛素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而对照组则是早餐前、晚餐前皮下注射混合胰岛素治疗。4w随访,对两组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以及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收集健康孕妇25例作为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孕妇体重明显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以及进食后2h观察组孕妇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并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控制孕妇空腹及餐后血糖指标的最好办法,是对孕妇三餐前进行短效胰岛素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心络是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方法60例诊断"脑供血不足"的门诊病人,经Hpsonos5500型超声仪,证实颈动脉内膜有硬化改变或硬化斑块,随机进入通心络治疗或对照组。治疗组投给通心络胶囊4粒,3/d,对照组投给阿司匹林75mg/d、舒降之20mg/d,均连服180天。试验前后测定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变化,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观察内-中膜厚度(IMT)、内皮表面情况及硬化斑的变化。结果1.服药半年后两组血浆OX-LDL及MCP-1含量均显著下降(P<0.001)2.两组用药前血浆OX-LDL及MCP-1水平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80天后,两组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下降程度较试验组更明显,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3.彩超示对照组血管IMT有所增加,试验组IMT有轻微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均有一定影响,其作用程度相近。病人对通心络胶囊的耐受良好,有高度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启动子rs699947(-2578C/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提取161例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213例未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DNA,PCR反应扩增含rs699947(-2578C/A)位点的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Bgl II酶切,测定rs699947(-2578C/A)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VEGF rs699947(-2578C/A)基因AA型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携带VEGFrs699947 AA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结论:VEGF基因启动子-2578C/A多态性与DR病有关,携带AA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间歇性高糖环境对小鼠颅骨成骨细胞形态、增殖及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原代小鼠颅骨成骨细胞分为3组:正常糖浓度组(5.5mmol/L GLU)、持续性高糖组(25mmol/L GLU)、间歇性高糖组(5.5mmol/L GLU25mmol/L GLU),干预3天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干预3周后,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水平的变化。结果:(1)在相同干预时间点,与正常糖浓度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殖受抑制,其中间歇性高糖组细胞受抑制更显著(P<0.05)。(2)在相同干预时间点,高糖组成骨细胞的ALP、OCN均较正常糖浓度组下降,其中间歇性高糖组下降更显著;(3)随干预时间增加,高糖组成骨细胞的ALP、OCN均较正常糖浓度组下降(P<0.05)。结论:高糖环境可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诱发细胞凋亡,并导致功能蛋白ALP、OCN下降,且这一损害作用在间歇性高糖环境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观察高血压患者肾周及肾旁脂肪厚度及脂肪肝分级,探讨高血压患者内脏脂肪沉积与脂肪肝分级相关特点。方法:收集了2012年2013年本院住院及体检的单纯高血压患者(A组)101例,设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血压对照组(B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肾周脂肪(PEF)厚度及肾旁脂肪(PAF)。结果:单纯高血压组PEF、PAF均比正常血压对照组增厚,PEF、PAF与性别、BMI、血压、脂肪肝分级呈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依然存在相关性,与血脂呈中低度相关。结论:超声测量高血压患者肾周、肾旁脂肪厚度反映腹部内脏沉积情况,血压增高与脂质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及稳定型心绞痛的差别,了解其变化能否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程度。方法对4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平均为(5.4±0.6)mg/L,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平均为(55.0±2.4)mg/L,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c反应蛋白应可以成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容  陈凤 《科学咨询》2023,(4):139-141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IMB)模型护理对哮喘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接诊的60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IMB模型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动脉血气指标及生活质量上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PaO2、SpO2水平为(88.46±6.73)mmHg、(86.25±12.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3±7.94)mmHg、(78.37±13.62)%,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PaCO2为(34.48±8.62)mmHg,低于对照组的(40.63±6.2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家庭生活、精神动力、社会交往及心理承受评分分别为(39.14±1.58)分、(35.02±1.57)分、(37.20...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PLC-ICP-MS)方法,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四种形态砷。研究中对流动相进行优化,确定以2 mmol/LPBS、0.2 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乙醇和7%硝酸钾为流动相。在优化条件下,四种形态砷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86%~107%,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BTR)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I/R 1 h组和4 h组(I/R1组和I/R4组),BTR干预1 h组和4 h组(BTR1组和BTR4组),每组10只.丁酸钠组和肠I/R组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30 min,恢复灌流后观察4 h,制备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不夹闭动脉.BTR组于术后立即行皮下注射BTR(400mg/kg),假手术组和肠I/R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I/R 1 h和4 h后,测定小肠黏膜血流量,取血浆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取小肠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 D A)活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a s c u l a 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检测小肠微血管通透性和含水率,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变化.结果:肠I/R致小肠损伤组血浆T N F-α、D A O及小肠组织含水率、微血管通透性、M D A、M P O、V E G F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小肠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P<0.05),小肠损伤明显.与对应时间点I/R组相比,B T R治疗后血浆T N F-α、D A O及小肠组织含水率、微血管通透性、MDA、MPO、VEGF明显降低(P<0.05),小肠黏膜血流量升高(P<0.05),小肠损伤减轻.结论:BTR减轻大鼠肠I/R后小肠微血管通透性、组织水肿,增高小肠黏膜血流量,具有一定的小肠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和降低小肠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锌层厚度和锌层均匀性是热镀锌钢管最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耐腐蚀性、寿命、成本等。本文通过对影响锌层均匀性的助镀剂浓度(g/L)、镀锌温度(℃)、镀锌时间(S)等三项参数进行分析,采用"三因素二水平"全因素实验设计,寻找到最优的参数配比,使得锌层厚度和锌层均匀性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吴小云 《科学咨询》2023,(2):146-148
目的 本文对比常规的健康指导、慢性病管理模式两种措施对患者血压水平、生活习惯及安全性的影响,并探讨和分析两种措施的实际管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甘肃省永靖县卫生健康局健康服务中心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之间的7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法,即随机性地将这70例患者分为两组,并采用抽签的方式给予不同组别的患者不同的疾病管理措施,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35例,所对应的管理措施分别为常规的健康指导、慢性病管理模式。结果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影响平均收缩压水平和平均舒张压水平组间相较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指标更优,组间相较P<0.05。在实施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水平指标组间相较P>0.05;在实施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指标更优,组间相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习惯评分更优,组间相较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总发生率更低,组间相较P<0.05。结论 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采用絮凝沉淀工艺处理石材加工集中区初期雨水及地面冲洗废水的设计和调试,在进水SS为1400~2500mg/L的条件下,经处理后出水SS为10~20 mg/L,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工程实践表明该处理系统具有运行稳定、管理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压和Hb A1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256例,对其性别、年龄、DM病程、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和总胆固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DR组,n=128)和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组,n=128)。采用SPSS18.0软件对DR组和NDR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结果未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与DR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独立样本t检验对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DM病程、Hb A1C在DR组和NDR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与DM病程有统计学关联,随着病程延长,DR的危险性增加,OR(95%CI)为1.812(1.268~2.590)。DR与Hb A1C有统计学关联,Hb A1C值越高,DR的危险性增加,OR(95%CI)为3.005(1.926~4.690)。结论:DM病程、Hb A1C在DR组与NDR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M病程长、Hb A1C值越高,发生DR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国产3B自锁托槽、Damon Q自锁托槽以及国产3B直丝弓托槽的椅旁操作时间,为国产3B自锁托槽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正畸患者80例,其中20人使用国产3B自锁托槽(3B自锁组),20人使用Damon Q自锁托槽(Damon Q自锁组),20人使用国产3B直丝弓托槽+结扎丝结扎(结扎丝组),20人使用国产3B直丝弓托槽+橡皮圈结扎(橡皮圈组)。待患者上下颌牙列基本排齐后,使用0.018*0.025英寸镍钛方丝入槽,记录全口结扎和拆除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结扎和拆除时间。结果 3B自锁组的结扎、拆除和总时间均明显短于结扎丝组和橡皮圈组(P<0.01)。3B自锁组和Damon Q自锁组在结扎、拆除和总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采用结扎丝结扎还是橡皮圈结扎,国产3B自锁托槽的椅旁操作时间明显短于直丝弓托槽,且与进口的Damon Q自锁托槽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缓慢连续性超滤(SCUF)在糖尿病肾病合并水钠潴留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5例行SCUF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体重、浮肿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变化,并检测血肌酐、钾、BNP、24小时尿蛋白值。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体重、浮肿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BNP显著降低(P <0.05),而血肌酐、钾值则无明显差别。结论:SCUF在糖尿病肾病合并严重水钠潴留患者的治疗中有较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内核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18)F、~(99m)Tc、~(131)I的辐射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工作场所周围γ吸收剂量率测值范围为0.10~0.64μGy/h,较环境本底值(0.20μGy/h)未明显升高;工作场所β表面污染水平控制区测值范围为0.02~10.4Bq/cm~2,监督区测值范围为0.03~3.58Bq/cm~2,均低于国家标准相应限值;废水的β放射性比活度测值范围为0.21~0.98Bq/L,低于国家污水排放β比活度限值(10Bq/L)。对给药患者体外辐射水平监测与分析可知,常用核素诊疗过程所致周围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技术标准限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蓝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蓝莓组、姜黄素组、模型组.正常组饲喂正常饲料,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蓝莓组每日灌胃蓝莓原浆[15 m L/(kg·d)];姜黄素组每日灌胃姜黄素溶液[200 mg/(kg·d)];其余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2 wk后处死.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肝细胞损伤及脂肪沉积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 S T),甘油三脂(t r i g l y e r i d e,T 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甘油三酯(triglyeride,TG)含量;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肝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ell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蓝莓组、姜黄素组HE染色、油红O染色肝组织中脂肪沉积明显减少,血清AST、ALT、TG、TC含量升高幅度较小(P<0.01),肝组织中TG、MDA含量升高幅度也较小(P<0.01),而SOD活性、GSH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蓝莓组、姜黄素组Bcl-2 mR NA和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Bax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Bax比值明显增加(P<0.01).结论:蓝莓对NAFLD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上调肝脏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纠正两者平衡失调,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选取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电针刺激治疗组(A1)和对照组(A2)。电针刺激治疗组采用基本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电针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基本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均连续治疗2w。采用“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标准”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电针刺激治疗组(A1)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对照组(A2)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9例。A1组治疗好转率为85%(17/20)、A2组为55%(11/2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基本吞咽康复训练或电针刺激治疗均有较好疗效,但基本吞咽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基本吞咽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收集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符合慢性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220例,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价患者的情感障碍状态,将其分为A组(不伴焦虑抑郁组,124例)和B组(伴焦虑抑郁组,96例),A、B组再各自随机分为治疗组(A1组62例,B1组48例)和对照组(A2组62例,B2组48例);对照组单用盐酸乙哌立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度洛西汀。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末、4周末、8周末统计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头痛程度;B组(伴焦虑抑郁)患者同时采用HAMD17、HAMA14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结果:治疗后,A、B两组中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末、4周末、8周末,B组(伴焦虑抑郁)患者的HAMD、HA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B两组患者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度洛西汀联合乙哌立松治疗伴或不伴焦虑、抑郁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莆田荔城区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分娩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新三联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胎儿的胎心改善率(96.88%)与对照组胎儿(62.50%)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重度窒息、轻度窒息、正常的新生儿例数(0例、2例、30例)与对照组新生儿(3例、9例、20例)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分娩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患者使用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