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二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关系到民族院校的发展大局,因此,必须要依据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和重点科研项目的需求入藏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相关文献,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民族院校要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必须实现和完成自身的第二次跨越——"现代化",向现代新型民族大学转变。这一次跨越要求民族院校既要紧跟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和大众化的步伐,又要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实现这一跨越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民族院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面临和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民族院校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发展上的障碍。如何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文章试以贵州民族大学这所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为例,谈谈"十破十立"背景下民族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中所面临的障碍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民族院校专业美术教育走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特色发展道路,既符合教育多元化和美术教育民族化的趋势,又是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办学宗旨的主要体现。民族院校依托区域民族美术资源进行专业美术教育,是至今民族院校专业美术教育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族院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各民族人才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形成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普遍规律和符合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特殊要求的办学传统。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民族院校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对标新时代的新要求。本文基于西南民族大学办学实践的个案分析,深入思考新时代民族院校办学定位,并系统谋划其发展战略;结合新时代民族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以新时代民族院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化民族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激发民族院校的内生动力,提高民族院校的治理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贡献率。民族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媒介化生存时代,媒介素养成为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现代大学生生存与发展需具备的重要素质。文章考察了国内外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课程设置状况,认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常规课程设置之外,更需立足民族院校自身办学特色与大学生青年文化属性,凸显民族、青年、表达三个议题设置。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对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能够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物质支撑,推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协调高等教育发展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应注意: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保障发展;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科学定位,注重特色,实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央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新形势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繁荣发展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为核心,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营造良好的理论和思想环境;应该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为各级党政决策服务;应该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几个方面作重点突破,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走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之路.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积极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促进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院校的长远与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院校自身发展及办学定位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从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和创设环境等方面提出加强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民族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进行探讨,分析民族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提出民族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城乡之间的观念不同,导致各地区间的体育发展水平各异,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体育师资建设、体育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区域体育的定向发展与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关系的研究,指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应随着区域体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高校体育应加强区域之间、高校之间的联动,丰富体育课程建设内容,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认识辅导员应具备的特殊师德内涵,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发展、修身与树人三个关系,以促进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武陵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今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武陵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从总体上看,整个武陵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整体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通过制订武陵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动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区域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资源配置、区域旅游服务设施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团队的建构与发展已成为组织发展的新趋势。大学生团队建设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团队冲突问题是团队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团队绩效的关键因素。实现大学生团队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正确认识团队冲突的类型及其作用;根据大学生团队冲突的特点对其及时进行科学管理;要鼓励团队冲突中有积极作用的任务冲突来促进团队目标的实现;加强大学生团队的内部建设和机制构建来营造健康的团队环境。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培养民族预科生的高校。24年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以民族预科教育作为一大办学特色,通过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理念,以"衔接性教学"为特色,合理建构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取得黑龙江省民族预科教育的稳步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以特色文化作为区域经济独特资源的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丽江也如此,并以其丰富民族风情、特殊的地区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蕴涵了丰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且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在民族文化产业建设中牢固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全新理念,把民族文化由非物质文化转变为物质财富,有效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牧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定居、迁移工程的实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 ,促进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新疆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不仅表现于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对科技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消费文化等现代文化需求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满足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牧区的文化建设 ,发展牧区特色教育 ,积极开展文化下牧区活动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共同体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高校教师要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新时代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多维并举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以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室为依托构建育人组织协同、以课程育人为重点创建育人路径协同和以少数民族专兼职辅导员为主力搭建育人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的确定应当主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国家可以引导,但不能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国家可以考虑将目前对高等学校的一部分重点建设拨款改为研究与发展基金,增加研究和发展经费的资助数额;办学规模不能盲目求大,防止出现新的规模不经济;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应当保持适当聚集,新办地区学院应当定位于社区学院,不要盲目拔高;要防止高等学校片面追求综合性、多科性,要强调特色化。  相似文献   

20.
区域品牌建设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品牌竞争力发展全球化的日趋加深,各国对国家品牌的培育均给予了广泛的重视。我国国家品牌竞争力缺乏竞争优势,为培养我国国家品牌,应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培育区域品牌。本文阐述了区域经济的集聚优势和区域品牌的协同效应,对温州区域品牌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温州区域品牌建设中应发挥地区的整体特色,注意存在的某些问题如企业规模小、品牌短视意识等,最后提出了品牌立市、技术创新等相关的区域品牌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