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在回顾期望落差假设分歧并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以"新员工入职期望问卷"为测量工具,以我国某大型股份制企业2005年招聘的336名新员工为研究对象,采取纵向研究设计,在新员工进入企业半年内四次测量入职期望,并在第二年底收集员工主动离职信息,运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两者关系。结果表明:(1)员工近期经历对主动离职有显著预测作用,入职期望及组织进入早期的经历对主动离职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没有支持期望落差假设;(2)团队期望在团队经历与主动离职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由本研究引发的测量时间、竞争风险模型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作为创业过程的重要活动之一, 创业退出并未引起学者太多的关注, 大多数现有研究文献从企业家、企业、行业和宏观环境去分析创业退出的原因, 而忽略了创业家族的影响.本文以家族期望作为分析单元, 从理论上探讨了家族期望落差与创业退出之间的关系, 以及寻租活动在其间的传导效应.本文的经验分析主要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 (1) 新创企业的创始人及其家族具有多重期望目标, 包括家族财富、家族声望、家族团结以及人丁兴旺期望的实现. (2) 家族期望落差对企业家是否选择创业退出具有显著的影响, 即家族的财富丰腴、团结和谐和社会声望期望落差越大则家族企业创始人越倾向于退出经营领域, 而人丁兴旺期望落差越小则越有可能坚持创业. (3) 寻租行为在家族期望落差与创业退出之间起中介传导效应, 即家族期望的未实现将导致企业主倾向于选择非法性寻租行为, 而寻租的高成本与潜在的风险则会进一步增加其退出创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以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绩效期望落差对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绩效期望落差越大,企业面临的效率威胁越严重,越可能为改善业绩而进入房地产行业;绩效期望落差对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强度,与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和企业持有土地没有显著差异;民营和现金流权比例高的控股股东,对绩效期望落差带来的效率威胁更敏感,更可能通过进入房地产行业,以缓解绩效期望落差带来的效率威胁,导致绩效期望落差对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更强;企业冗余资源越多,进入房地产行业越可行,绩效期望落差对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越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绩效期望落差对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的程度也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工作期望是影响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重要心理变量。以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期望落差领域,但是期望落差假设的有效性至今仍存在分歧。本研究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采用纵向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社会化早期(即新员工组织进入后三个月)新员工工作期望与近端适应结果(即角色清晰、任务掌握、组织理解和社会整合)的关系,重点探讨了领导—部属交换(LMX)对期望落差作用的调节效应,以期回答期望落差假设成立条件的问题。结果表明:①在同时考虑期望和经历的情况下,仅新员工实际工作经历与适应结果正相关,期望落差对适应的影响不显著。②LMX调节期望落差与适应的关系——当LMX关系质量低时,期望未实现对适应有破坏作用,与期望落差假设一致;而高质量的LMX会抵消期望未实现对适应的破坏作用。③不同维度LMX的调节作用模式存在差异——贡献维度调节工作责任期望落差与角色清晰的关系,尊敬和情感维度调节工作回报期望落差与组织理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期望落差导致决策者倾向于冒险创新还是规避风险, 这仍旧是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创新是决策者的冒险动机与冒险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且这种作用还将受到企业内部冗余资源以及外部竞争威胁的制约.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 主要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期望落差所引致的冒险动机与可感知冒险能力的动态变化, 最终导致了企业决策者随着企业期望落差的递增而提升创新投入, 但拐点之后其冒险创新的动力则逐渐减弱;组织冗余在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即充足的冗余资源提高了落差状态下的企业创新投入;竞争威胁则在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之间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即企业面临的竞争威胁程度越高则越有可能降低它在期望落差状态下的创新投入;最后, 冗余资源与竞争威胁还显著地影响到企业创新投入的曲率及斜率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新兴经济体(EE)创业企业在与母国缺失的制度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制度能力。运用大规模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本文提炼出制度能力的概念及其三个维度:制度适应力、制度关系力和制度创业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融合制度理论和组织能力理论,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设计,探讨了二元制度环境、制度能力与E E创业企业加速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完善的母国制度环境减轻了东道国缺失的制度环境对EE创业企业加速国际化的阻碍作用,而母国缺失的制度环境则提升了完善的东道国制度环境对E E创业企业加速国际化的促进作用;(2)母国缺失的制度坏境有助于E E创业企业开发制度能力,而完善的母国制度环境则不利于E E创业企业制度能力的开发;(3)东道国缺失的制度环境对制度能力较强的EE创业企业加速国际化的抑制作用较弱;完善的东道国制度环境对制度能力较弱的EE创业企业加速国际化的激励作用较强;(4)E E创业企业的制度能力中介母国制度缺失性对东道国制度缺失性和加速国际化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有助于E E政府创造国际创业友好型制度环境和创业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2006-2010年期间上市的所有民营公司为样本,探讨民营企业在母国的政治关联对其国际化成长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并通过细分国际化的维度,考察了在母国具有政治关联与不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化战略层面提升企业价值的具体路径差异。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企业国际化对企业价值总体上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国际化深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国际化广度对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第二,民营企业在母国的政治关联对其国际化程度总体上不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进一步发现,民营企业的母国政治关联对国际化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却显著地负向影响国际化广度;第三,母国的制度环境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国际化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与国际化深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政治关联与国际化广度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第四,总体上,相对于不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而言,在母国已构建了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所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更有可能带来公司绩效的提升。我们进一步发现,政治关联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深度对企业短期经营状况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但长期而言,政治关联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深度对公司的市场价值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而在母国无政治关联型民营企业的业绩受到国际化广度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国际化深度对企业绩效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验证了民营企业在母国的政治关联对其国际化路径或模式选择具有显著的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扩张、获取海外资源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制度嵌入以及相应的制度压力。基于全球合法性构建的战略考虑,企业会选择母国社会责任脱耦(即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做”)与社会责任报告(“说”)不一致)回应母国和东道国制度逻辑冲突。文章基于制度逻辑视角,利用2011—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研究样本数据,分析了国际化程度对于母国社会责任脱耦的影响,检验了行业竞争压力和制度差距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1)随着国际化程度加强,企业在母国市场的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减弱,而战略性社会责任脱耦加强;(2)行业竞争压力削弱了国际化程度和母国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的负向关系,而对国际化程度和母国战略性社会责任脱耦的正向关系具有强化作用;(3)制度逆差对于国际化程度和母国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责任战略回应国际化的复杂制度压力和合法性要求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制度的同形压力如牢笼约束着新创企业的战略选择,新制度主义的传统药方是以服从制度要求来换取合法性和克服新创弱性。本文从战略选择理论和制度创业的角度出发,将突破非正式制度的同形约束作为新创企业制度创业的战略性行动。基于当前中国转型时期的文化与制度背景,本文提出新创企业所在地区关系文化的制度性束缚会驱使新创企业趋向关系战略同形,而制度场域中的矛盾则会激发新创企业采取背离战略的制度创业行动。我们采用2008年和2010年两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市场化进程、政治联系和业绩期望落差都会弱化关系文化的制度约束,激发新创企业挣脱制度牢笼的战略行动。本研究揭示了正式制度、行动者资源地位及业绩期望三方面驱动创业者和新创企业制度创业行动的因素,对制度场域中的制度同形与战略背离的二元行动逻辑给出了开拓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岩  杨桓  张斌 《管理科学》2012,25(3):112-120
通过整合制度观和资源观,将两者放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中,考察中国企业如何利用母国制度优势克服竞争性资源占有方面的劣势,从而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与传统思路分别分析各种内部资源和企业外部制度因素对于企业国际化的作用不同,运用调节变量的研究方法,分析母国制度因素对于资源与国际化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2003年至2009年中国省级对外投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源配置能力对于不同类型的资源与对外投资的关系确实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调节的方向和强度不同,并受地区差异的影响,表明制度因素对对外投资的影响是有条件的。通过发现制度的调节作用,为中国企业为何在缺乏企业特别所有权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一个全新角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中国企业国内横向整合与企业国际化所有权优势的逻辑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基于二手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国内地域多元化程度与资产优势正相关,与制度优势呈U型关系;制度优势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国际化程度对制度优势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解释中国企业国际竞争优势来源的突破口在于制度优势,提出的新型所有权优势形成机制丰富了OLI的内涵,同时又回应了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关注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行为的母国制度效应的呼吁.  相似文献   

12.
江旭  潘珂 《管理评论》2022,(6):76-89
在新兴市场企业的国际化热潮中,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制度差异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制度逃离与制度套利双重视角,探讨新兴市场企业通过激进而冒险的国际创业(international venturing)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的动机,提出高水平的技术能力与营销能力有助于企业在逃离母国制度限制的同时,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制度优势,从而有效提升国际化绩效。基于此,以国际创业为中介变量、环境扫描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而揭示不同组织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作用机理。结合我国150家制造类企业的双份调研数据与年报数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技术能力与营销能力对国际创业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环境扫描对上述关系均产生正向的调节作用。此外,国际创业在技术能力与国际化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环境扫描对这一中介效应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国际创业在营销能力与国际化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环境扫描对这一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环境扫描水平越高,国际创业的中介作用越强。研究结论拓展了制度理论在企业国际化研究中的应用,对探讨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动机与绩效提升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组织如何在合法性压力的趋同和竞争压力的差异化中做出选择,一直是战略研究关注的焦点。战略选择理论虽然突破新制度理论的约束,强调组织通过自身主动性战略来应对制度同形压力,但并未凸显导致组织战略背离的深层次诱因。本文从期望理论和企业行为理论出发,探讨行业竞争期望对战略背离的影响,分析组织外部环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产业竞争性)与内部资源(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和组织冗余)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行业竞争期望时,组织为扭转行业竞争劣势的局面,会实施偏离行业既定水平的战略突破,即随着行业竞争期望落差的扩大,组织战略背离的程度越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弱化行业竞争期望落差与战略背离之间的关系,而行业竞争程度、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和组织冗余则会强化上述关系。本研究从行业竞争期望的视角透析组织战略背离的决策动机及影响机制,扩展了战略背离的微观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绩效落差诱发企业不当行为的可能性,并探究历史期望与社会期望的内在差异,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历史期望落差与企业年报异常积极语调负相关,而社会期望落差与企业年报异常积极语调正相关;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外部治理水平对上述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晓真  邓新明 《管理学报》2023,(7):1003-1011
基于制度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以2010~2019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探究同行企业的社会非责任行为对焦点企业的社会非责任及社会责任行为的直接影响和间接效应。研究表明:(1)同行企业社会非责任行为既可以直接增加焦点企业社会非责任行为,也可以通过期望绩效落差间接增加焦点企业的社会非责任行为,即近墨者黑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存在;(2)同行企业社会非责任行为直接减少焦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但在没有达到期望绩效的样本中,它通过期望绩效落差正向影响焦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说明独善其身只存在间接效应;(3)政治关联增强近墨者黑的直接效应,而削弱独善其身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动态复杂变化环境下,探讨不同消极反馈情形下企业战略变革选择受到何种因素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将消极反馈分为期望落差和组织衰败,并引入动态能力和冗余资源两个调节变量,探讨消极反馈影响企业战略变革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期望落差和组织衰败两种消极反馈形式对战略变革影响机制不同:期望落差与战略变革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组织衰败对战略变革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次,动态能力及冗余资源对期望落差与战略变革的倒U型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动态能力对组织衰败与战略变革的正向关系有显著增强作用,冗余资源对组织衰败与战略变革的正向关系有显著削弱作用.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分析企业消极反馈对战略变革的影响机理及边界条件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吴小节  谭晓霞  曾华 《管理科学》2018,31(4):120-134
  海外市场进入模式是跨国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战略决策。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意识到制度因素对新兴市场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但大多集中在对东道国制度环境影响的研究,很少考虑母国区域制度环境的复杂性,且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         在此背景下,基于制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探讨母国区域制度质量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机理。以规制差异和文化差异为调节变量,以社会资本为中介变量,构建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2015年进行海外市场投资的210家中国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①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呈正相关关系,即所处的母国区域制度质量越好,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独资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②母国与东道国间的规制差异和文化差异负向调节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正向关系;③社会资本对母国区域制度质量与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民营企业获得的社会资本越多,对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把控能力越强,越倾向于采用独资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         研究结果展现了中国市场分割情景下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独特性,拓展了国际商务领域对新兴国家制度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制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在国际商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在管理实践中,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其所在的区域制度环境,同时也要善于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是否有助于企业提高绩效?本文回顾了已有文献中关于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各种不同观点——两者正相关、负相关、倒U形关系、U形关系、水平S形关系、N形关系、甚至不相关,其各自的理论与实证依据,以及中国的相关研究。本文提出两者关系差异结果来源于三方面:1.模型形式的确定:即主关系模型为线性(正相关或负相关)、二次方(倒U形或U形)还是三次方(水平S形或N形);2.指标体系的构建:即解释变量"国际化"和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的指标选取与合理测量,其中国际化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国际化深度指标、国际化广度指标、国际化复合指标三种,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会计指标、市场指标、综合指标三类;3.调节变量的纳入:国际化—企业绩效的关系除受国际化阶段和测度方式影响外,还受宏观层面的投资区域、投资产业、投资母国、东道国制度,及企业层面的进入模式、国际化节奏、产品多元化、无形资产投资等调节因素影响,选取合适的调节变量进入主关系模型,也将是本问题研究的重要突破点。本文据此建立了一个揭示"国际化—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的融合性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奠定工作基础和提供参考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分析了业绩期望差距与战略调整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权力主体的特征,即控股股东身份、CEO个性和来源,以及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的调节作用。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随着业绩期望落差的扩大,组织为解决困境和规避利益损失,实施战略调整的程度越大。(2)家族控股股东在业绩期望落差扩大时,因面临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损失更高,通过战略变革而规避损失的动机和需求更为强烈,实施战略调整的程度随之提高。(3)开放性和外部聘任的CEO拥有更高的决策能力和行为自由度,从而强化了在业绩期望落差状态下实施战略调整的程度。(4)权力主体所拥有的资源禀赋越多,意味着实施战略变革所需的基础条件越充足,进一步强化了在业绩期望落差扩大时的战略调整程度。本研究充分表明了期望水平与权力主体特征在战略调整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实的导师与研究生矛盾和冲突出发,采用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各阶段硕士研究生对导师角色期望落差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并提出要进行有效的风险应对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