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是其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开辟,则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经历了一个思想认识上逐步深化的过程,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的、用科学技术武装的、开放式的工业化道路.这些思想和实践必将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本文重点阐述了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形成的国际、国内及毛泽东个人原因,它对于进一步研究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过渡时期,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特别是关于工业化道路的研究,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为我国确定了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方向和目标 ,邓小平从体制创新上为实现这个目标拓宽了道路 ,江泽民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我国新世纪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准确定位。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继承、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国家资本主义和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重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工业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工业化策略。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战略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工业化建设有了新起点。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如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同时并举;建设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地方、企业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等,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理论体系。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于理解我国今天的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互动的关系,工业化是基础,信息化是主导.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鉴于安徽省工业化落后于全国的现状,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安徽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当前,必须认真总结传统工业化条件下的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通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等措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有丰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探索工业化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这不仅对前苏联甚至是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因此,在我们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天,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再来认识这一历史问题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前苏联社会主义运动失败和国家解体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在相当程度上与斯大林确立的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模式有关.文章主要分析了前苏联工业化道路选择的过程及其争论,这一道路的弊端,以及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工业基础和紧张的国际环境。当时的中国国情不容许中国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搞工业化,而只能仿照苏联采取与西方国家相反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搞工业化。这条工业化道路的实施,其成就非常突出,但弊端也很多。总体来看,前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论述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联系,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前提;把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并选择中国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哲学认识论的主、客体二分的思想维度来分析我国三代领导人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从而得到一条清晰的思想维度转换的主线,即毛泽东主体维度思想转换为邓小平的客体维度的思想,达到江泽民主、客体维度保持张力的统一的思想,表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对中国如何进一步实现现代化进行了周密的思考。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找到更加符合时代、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1956年到1976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经历了20年的艰辛探索,找到了许多带规律性的东西,确立了许多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如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任务,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等。也由于种种原因违背了客观规律,遭受挫折和损失。但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应视作党的宝贵的思想财富,毛泽东不愧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奠基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巨人,对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尽管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存在一些失误,但瑕不掩瑜,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不失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把马列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 ,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其主要内容包括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国的工业化要走自己的路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努力发展商品经济 ,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开拓者和理论奠基人.毛泽东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就开始思考、探索建设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他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具体而深入地分析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矛盾,提出用几个“并举”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来促进社会主义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用集中和民主、纪律和自由的对立统一来构建社会主义的政治局面。毛泽东是探索建设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开创者。  相似文献   

19.
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全体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建国之初、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不同时期的中国农民思想状况,制订出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其实践经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