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努力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各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支持和援助红军。长征的胜利,凝聚着各少数民族的贡献。因此,长征的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本文就红军长征胜利与党的民族政策的关系作一探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湘、桂、黔、滇、川、康、甘、青、陕、宁等省的壮、瑶、苗、侗、土家、彝、布依、藏、羌、仡佬、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间,由于红军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援,因而有效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所以对红军在长征期间贯彻执行的民族政策,必须给予充分的估价。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先后经过12个省市区,曾两过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云南,为了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团结各族人民共同革命,实现革命的目标,党在这一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顺利通过云南奠定了基础,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好的准备,同时更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少数民族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有1/3或更多的时间行程在民族地区,第一次频繁而广泛地接触少数民族,在理论上认为把正确解决民族问题、争取少数民族看作是对于中国革命胜利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广大少数民族,在人力、物力及道义上采取各种方式积极援助红军,踊跃参军,保证部队的供给,掩护伤病员,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对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光辉篇章,也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历史丰碑。党在长征时期制定并实践的一系列民族、宗教政策,是红军得到所经省区各少数民族的拥护、支持并纵横驰骋二万五千余里征程、胜利取得长征胜利的保证,它在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人试对长征时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其实践作初步的概括和探讨,诚望行家赐正。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  相似文献   

6.
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改称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西南、西北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到之处,广泛开展民族工作,宣传民族团结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加强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执行严格的群众纪律,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理解、欢迎和支持,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  相似文献   

7.
党的民族政策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我们在研究这段历史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从1934年9月到1936年10月的两年间,红军经过了苗、瑶、壮、侗、水、布依、仫佬、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裕固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杂居地区,而其中一、二、四方面军在滇、康、青、甘各省藏区往来的时间长达一年以上,先后经过了现在的迪庆、阿坝、甘孜、果洛和甘南等藏族地区,最后胜利到达陕北。由于红军在这些地区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并帮助藏族人民建立自己的自治政府,创建了自己的武装,使藏族群众对红军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红军长征时期,党通过正确合理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统战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人民对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支持,播下革命火种,奠定继续进行民主革命的基础,是党在艰难的情况下正确开展统战工作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民族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长征时期是党的民族政策第一次接受实践检验,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长征时期制定的民族政策不仅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理论的一般原则,且将其与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初步提出了一套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方针和措施,从而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长征时期红军执行民族政策的情况述要李加才旦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期间红军先后经过了苗、瑶、壮、侗、水、布依、伦、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裕固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红军长征时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风俗政策的基本情况,认为其基本特点是: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与严格执行部队纪律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作为党的民族统战政策的重要内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3.
略论红军长征时期党对民族问题的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壮举。通过长征,不仅胜利地完成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我们党纠正“左”的错误,执行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为党走向成熟提供了转折点,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接触和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提供了条件。 早在建党初期我党就注意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党的“六大”明确指出,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对于革命有重大的意义,并决定为便于民族工作,在“当地的党委员会之下设立少数民族工作部”。但是,由于当时党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汉族地区,民族工作并不是每时每刻遇到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中,中国共产党把民族理论与各地民族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坚持走群众路线,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不仅获得了民族地区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胜利完成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而且把党建设新中国的梦想深深地烙印在民族地区人民的心中。研究红军长征时期党在民族地区所开展的群众工作,能够为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当前的民族工作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党历来十分重视。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初“西安事变”结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党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及红军到达陕北以后,就根据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地位和作用同他们建立了统一战线。这不仅为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迎接抗日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在四川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斗争最复杂,创造的奇迹最多。红军在四川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地方工作,成立了四个省委,进行了民族政策的初步探索,而且还在大小金川、康区北部成立了两个省级少数民族革命政权。红军在与少数民族相处中,还留下许多佳话。中共中央在四川境内多次召开过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局会议及其它重要会议。在四川建立红军长征博物馆,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重现长征历程,促进四川贫穷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治工作是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致胜法宝.长征途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体现为积极宣传遵义会议精神,增进红军战士的革命自觉性和胜利信心;进行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教育;进行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教育;进行群众政策、群众纪律教育和群众宣传工作教育;进行少数民族政策教育和少数民族宣传.  相似文献   

18.
长征途中党对少数民族各个阶层开展了广泛的统战工作,从而顺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途中党对少数民族的统战工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积累了初步经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长征中的红军曾在滇、康、川、青、甘藏区转战达一年半以上,党和红军在藏区进行了民族、宗教、统战政策的实践,推动了藏族人民革命运动,受到藏族人民的拥护。长征也是中国革命最艰苦困难的时刻,但却得到了藏族人民的有力支援,藏族各阶层群众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将永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20.
十年来,对于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观点是:(一)党的正确领导是长征胜利的关键;(二)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三)南方游击战争(中央苏区)和西北红军及各主力红军的相互支援,为长征胜利起到了战略上的配合作用;(四)少数民族的支援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五)充分利用地方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六)领袖人物的重大贡献是长征胜利不可忽视的因素;(七)促成长征胜利的其他方面的因素;等等。当然,研究也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