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年的中国,是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争夺的焦点。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彻底暴露了中国的软弱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各帝国主义接踵而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拼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瓜分中国的议论并不是无底放矢。如果直言不讳,就应当说。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了。”在这个瓜分热潮中,首先威胁中国完整的是沙皇俄国,其次是德国。一八九七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划山东为它的势力范围,使德国第一次在中国取得了侵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使列强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德国挑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日赔款为列强扩大在华权益提供了条件。伴随列强在华权益的扩大,教会势力日益壮大,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也蓬勃发展,义和团运动应运而生。列强联合镇压了义和团运动,这次联合行动为日后日英结盟提供了绝好机会。  相似文献   

3.
义和团运动期间,针对西方国家掀起的反华、仇华狂潮,时任清朝驻美公使的伍廷芳利用其合法的身份,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辩护,指出在华西报别有用心的报道是为了给列强瓜分中国制造舆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包括传教士在内的在华西人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消除东西对抗,避免冲突升级的良策在于,抛弃"西方标准万能论",停止反华舆论宣传,尊重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4.
德国侵略中国的时间虽然比较晚,历史也较短(从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起,到1914年日德战争德国势力在山东垮台止,前后凡17年)。但在西方列强侵华的行列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一。而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有关德国侵华史的内容,除了在中国近代史和帝国主义侵华史的著作中略有论述外,还没有一部专门论述德国侵华史的著作。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王守中著《德国侵略山东史》,弥补了这一空白,是迄今为止第一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叙述德国侵华史的专著,是我国近代对外关系史研究领域中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德国强租胶州湾,引起帝国主义强盗瓜分中国的狂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这次事件本身,几乎包括全部有关的近代史论著都进行了比较充分地揭露和遣责。而对于德国夺取中国军港的早期阴谋则缺乏应有的揭发和批判。虽然有作者曾指出:“德国早就蓄意在中国夺取一个港口,作为它侵略远东的海军基地”;也有的说:“早在甲午战前,德国就想占领我国胶州湾”。但这些说法不仅缺乏对史实的具体说明,而且时间概念也过去笼统,以致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疑点。为此,有必要对德国夺取中国军港的早期阴谋做进一步地揭露,有必要寻找出这个阴谋产生的比较确切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 ,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凭借其经济和军事势力 ,把中国领土分割成若干区域 ,作为其直接控制的势力范围。德国强占胶州湾之后 ,还攫取了在山东境内的筑路权、开矿权等 ,把整个山东变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嗣后 ,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利 ,并承袭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地位  相似文献   

7.
一八九七年,德帝国主义侵占了胶州湾,一八九八年与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周围土地、湾内岛屿强行“租借”,青岛就是胶澳租借地的一部分。当时德国胶澳租界地政府对待辛亥革命持何态度,从下列事实可见一斑。辛亥革命爆发伊始,在青岛的德国殖民主义者宣布“中立”,自称不介入中国发生的事态,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即墨县在辛亥革命时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德国公然从青岛派出马队一百三十余人进行干涉。在青  相似文献   

8.
德皇威廉二世在"黄祸"主义和"争霸世界"战略的指导思想下,借"巨野教案"发动军事行动,强行使占胶州湾.面对又一欧洲列强的执杖来袭,清政府内外对于这一"冲击"做出了迥乎不同的三种"反应",采取何种方案便成为决定胶州湾命运的关键,最终,最高统治阶层的和平解决方案成为决定胶州湾命运倒向的砝码.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联日拒俄"的外交思想,认为只有联合日本,抵抗强俄,才能免遭列强瓜分的危难;日俄战争后,梁启超又为中国设计了"名誉孤立"的外交方针,以便使中国在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这一转变反映了梁启超外交思想的日趋成熟,更反映了梁启超对中国内政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巨野教案”中的山东巡抚李秉衡杨光“巨野教案”在中国近代史及中德关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德国帝国主义以之为借口,强占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进一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在这一事件中,身为山东巡抚的李秉衡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本文拟就对李秉衡...  相似文献   

11.
民间法研究     
主持人手记威海这个地方,如今因其优美的环境在吸引着世人饱览她的欲望,然而,在历史上,她那响亮 的名字——威海卫却并不为常人所知晓。这个大约在明代洪武年间设立的“海防哨卡”.甚至在清末民初仍 沿其旧称。上世纪初,当英国人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狂潮中租得对威海卫短暂的支配权(1898- 1930年,其后刘公岛又被英人“租借”10年)期间,偏僻落后的威海卫仍不过是英人站在军事的角度,其前 期是为了对抗坐镇中国东北,并觊觎整个山东半岛的俄国,其后期又是为了对抗坐镇胶州湾,支配着几乎 整个山东利益的德国。 然而,…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边疆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后20年间是中国边患问题最严峻的时期.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由直接侵占演变为物色、培养民族分裂势力,策划"独立"分裂中国.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都采取了一些应变政策以图自救,但实效甚微.第三次边疆危机为后来留下许多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的胶州湾与威海卫先后被德国与英国殖民者所租占。他们在占领地内实行了包括教育、文艺、出版等在内的一系列文化政策,但由于其占领的国家不同、占领的目的各异,因此导致了在这两个地区的文化政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德国新闻媒体纷纷指责基督教新教士的中国传教活动;针对这种指控,德国新教传教士一方面极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护,另一方面也试图找出引发义和团"暴乱"的"真正"原因;他们把所有的责任和罪过都归咎于中国和中国人,并以此论证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在中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反响可分为两个阶段,1897年—1900年为第一阶段,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表现为一种感情冲动和盲目排外;1901年—1911年为第二阶段,中国的官绅士民以新的民族主义精神,进行了理性的抗争,收回和维护了中国的部分利权。  相似文献   

16.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之一。多年来,众说歧异。本文想就义和团的功绩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义和团运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  相似文献   

17.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立即引起列强驻汉口领事馆的高度关注.外报及其新闻记者的反应见仁见智,褒贬各异.而列强政府采取"友清敌民"的态度,都站在清王朝一边,防范、敌视革命党人.因列强在华利益各异,所以它们对待武昌起义的态度也不完全一样.列强之间相互博弈和妥协的结果,是共取"不介入"的中立态度.这与湖北军政府意图示好列强的外交政策也颇有关系:鉴于近代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被列强绞杀的严重历史教训,革命党人始终避免得罪外国,承诺保护各国在华既得权利和外国人在华生命财产安全.湖北军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策略,得到驻汉领事团的理解认可.袁世凯出山后,列强则全部转向"拥袁抑孙",将袁世凯视作"秩序"的代表.辛亥首义后,列强面对中国政局的急剧变化,不断调整其对华政策,固然与清王朝、民国政府、袁世凯诸方的外交策略不无关系,但归根结蒂,是列强自身谋求在华利益最大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沙皇俄国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强盗之一。近代历史上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它是最先伸出魔掌的。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沙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用武力逼迫中国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在我国西部新疆地区就割占了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还利用其攫取的种种侵略特权,蛮横地干涉中国內政,阴谋肢解中国,梦想把新疆变为俄属“东土耳其斯坦”。俄商持着贸易免稅和领事裁判权的护身符,涌进新疆后,进行超经济的掠夺。它先后在新疆的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19.
《德华汇报》、《青岛新报》和《山东汇报》三份德文报纸,是德国在青岛创办报纸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出现以及新闻业的发展,伴随着德国割占胶州湾的进程。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体,报业连接着传播方和受众,体现了中国人与德国人、中国人与中国人,德国人与德国人、德国总督府与清政府(山东政府)之间对抗与合作的关系。因此,以报业作为研究青岛的切入口,不仅可以从舆论的形成与影响角度考察沦为租借地之后青岛社会的变迁,也有助于阐明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20.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结果,引出了一个《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一笔巨额的赔款———庚子赔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笔本是屈辱的赔款竟和中国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文章追溯了庚子赔款的来由、支付及退还情况,重点阐述了各国退还庚款的主要用途及对当时中国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