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涵盖了现代化的领导主体、发展道路、价值立场、核心主题、基本构成、文明形态等领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昭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和世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既有着各国现代化要求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是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所作的新总结、新概括,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具体而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展现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创新;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凸显着我们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走自己的路”的一贯坚持;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呈现着我们党在实践中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入探索;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彰显着我们党对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始终坚守。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党的二十大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集结号、冲锋号,而且对中国式现代化总体目标、战略安排、主要特征、价值取向、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道路、理论、制度与文明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条件下形成与拓展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引下的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作为支撑与保障的现代化,也是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优势和光明前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借鉴。从比较现代化的视角,围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明形态四个维度,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价值与世界意义,对正确把握其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与重大原则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科学论断——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中心任务。从唯物主义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是独特的真理性存在——本质特征,何以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需的价值性判断和价值性实践——本质要求,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和共同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内在的必然性联系和质的规定性表现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质的规定性条件和必须遵守的实践准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本质特征决定本质要求,本质要求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外在化存在形式,二者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唯有让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真正“哲学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性认知的大众化和世界化,才能更有效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智慧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的总体视角,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和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基础,通过对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超越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换,实现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战略地位,并以“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强化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在思想上、法律上、组织上、体制上、作风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五个文明”协调共同推进,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人与人、人与自然异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造就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实现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当代价值在于:一是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美丽中国建设,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二是它所蕴含的“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的人类文...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作出全面深刻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增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作者的学术交流,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22年12月10日在线上进行,累计参会人数近600人。  相似文献   

8.
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科学论断——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中心任务。从唯物主义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是独特的真理性存在——本质特征,何以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需的价值性判断和价值性实践——本质要求,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和共同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内在的必然性联系和质的规定性表现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质的规定性条件和必须遵守的实践准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本质特征决定本质要求,本质要求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外在化存在形式,二者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唯有让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真正“哲学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性认知的大众化和世界化,才能更有效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智慧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给予了方向指引:中国共产党基于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提出“四个现代化”;基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基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阐发“中国式现代化”。它为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理论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任务要求。它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道路明确了方法路径: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以担当实干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统一战线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和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在二十大提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对于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实践传统统战与新型统战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高规格”与“大统战”理念相结合的要求。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从理论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从实践上指导新时代我国统一战线工作开启新篇章,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潜存着实现人的本质的逻辑线索及其相应的价值旨归和实践指涉,构成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实现人的本质的价值遵循和实践路径。以人本逻辑战胜资本逻辑,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态全新超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且强化的理论价值;针对国际社会“异化”症结提供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方案,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且发展的社会价值;在追求代际公平中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且充实的历史价值。通过发展新型国际关系、深化国际组织建设、促进国际秩序转型,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人的个体本质、社会本质和“类”本质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和重大创新。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是由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四个维度组成的。它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始终恪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基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滋养,并通过全人类共同价值表达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在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其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成果进行了科学总结,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目标任务和战略路径,蕴含着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探讨、厘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贡献给全世界人类的文明新形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厘清历史文明进程、厚植优秀思想理论成果、根植实践智慧以及融合价值意蕴四重逻辑辩证合一的现代化道路。从拓宽广度、拓展深度、保持鲜度、提升高度等重大战略维度思考,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推进脉络、夯实思想理论基础、积累生动具体实践、提升价值影响力,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是走稳、走实、走好现代化道路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了坚实的现实根基。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党的二十大重大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以概念阐述、面相展示、根本遵循、价值含量为思想逻辑,形成完整的理论架构。党的二十大以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作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阐述,为理论体系构建奠定逻辑基础;以五大特色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面相展示,形成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以九条本质要求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根本遵循,确立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则;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表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世界的价值含量,昭示理论体系构建的世界意义。完整的理论架构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架构,对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理论创新成果的精神实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的价值旨趣。领悟这三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必将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7.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全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实现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确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强大生命力,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提供了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新范式。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生态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理论的“生态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意蕴”,构成了深入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论题或概念所基于的三个主要理论向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视角可以凸显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论题或概念的“大(宏观)生态观”特征,要求从社会(文明)整体和主体自觉的意义上绿化或重构现代社会的人与自然关系;对“合生态”或“生态化”标准不断提高的目标性追求与社会大众性动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理论的标志性方面或维度,因而,基于这一视角更容易理解和阐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论题或概念的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或文明新形态创造意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世界观方法论视角下的阐释,则可以同时提供理论上认识和实践上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论题或概念的丰富政治想象空间和规约动力。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人心所向,必须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要义。从发轫逻辑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理论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百年的历史目标,是赓续中华民族大同理想的具象表征,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要求。从理解维度看,共同富裕话语历经百年,使之既作为一种政治理想,也作为一种价值指向,又作为一种道路选择,分别彰显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理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本质规约。现如今,中国正坚定不移地推进共同富裕,做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首创相结合、坚持总体谋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思想动员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坚持创造财富与分配财富相结合、坚持共同奋斗与防范误区相结合,展现了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蓝图。需要认识到,推进共同富裕还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即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的国际形象、为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陷阱”贡献中国智慧以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原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两个结合”蕴含着“理论—实践”与“理论—文化”二维双向改造、相得益彰的科学内涵,体现了严谨的逻辑理路和明晰的实践要求,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伟力。准确理解和坚定贯彻“两个结合”,对于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于科学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对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跃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