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论柳永词的“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词的“俗”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独特方式,客观上也适应了北宋社会发展、特别是都市生活的需要,要正确认识柳词的“俗”与“雅”,对于其雅俗共赏之作应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柳俗”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柳永词的创作意图与接受者的选择之间的关系这一新角度探究柳永词“俗”的内涵。柳俗是以迎合受众为根本特征的 ,表现在题材内容、语言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 :(一)题材内容之俗表现为以男女之情 (甚至是色情)的描写迎合受众的娱乐刺激需求 ;(二 )语言之俗表现在市井方言俚语的运用 ,模拟人物声口语气 ,为受众所习见 ,用韵和四声的安排使柳词旋律活泼、音节响亮、富于刺激性 ;(三 )表现手法之俗表现在铺叙手法的运用 ,叙事抒情求详求尽 ,不留余韵 ,不求含蓄 ,以适应受众的欣赏习惯。柳词“俗”者皆“为人”而作 ,而其“为己”之作亦不乏“雅”誉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将"雅"与"俗"作为一对范畴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刘勰崇尚雅正,标举雅丽,认为文艺创作要内容纯正,符合"雅"的规范,形式方面要语言精炼、辞采华美;刘勰从作品的内涵及风格出发,认为风、雅相通,俗可以转化为雅;他还认为"雅丽"作为诗文创作的审美追求,作家创作应该做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刘勰论文以人为中心,认为有人之雅才有文之雅。从总体上看,《文心雕龙》尚雅轻俗,刘勰是将具体作家作品、文艺现象等放到文学艺术史发展进程中来看待"雅"与"俗"之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唐五代词,是探究词体流变必然追溯的重要阶段。从词史发展的角度看,唐五代词从敦煌民间的“曲子词,”到中唐文人的“长短句之诗,”再到花间的“诗客曲子词”、南唐的“士大夫之词,”这一连串概念环环相生的演进,表明词体在原生态时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雅俗流变过程:先天俗质——初始雅化——雅俗并存——去俗从雅。其中,雅与俗的分合消长,成为推进词体衍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词完成了由唐至宋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电视文化审美中雅俗共赏与分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俗共赏”与“雅俗分赏”是业界关于电视文化审美的两种观点,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和电视本质特征。为了充分体现电视文化的审美功能和社会作用,雅和俗应该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6.
儒家“雅俗”论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儒家在审美追求方面 ,强调乐而不淫、求仁得仁、文质彬彬、克己复礼 ,温柔敦厚 ;在人生审美态度方面 ,推崇并倾慕于“雅” ,追求温文尔雅 ;在道德人品方面 ,审美创作则标举雅正而鄙弃淫俗、浅俗和粗俗。所有这些 ,都是当代重建文艺美学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但是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 ,文艺逐渐融入大众文化 ,现代审美日常生活化 ,使原本确定而清晰“雅”与“俗”的美学范畴变得疑惑、模糊 ,经典的传统理论不断被命意裂变所抽空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 ,实有负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文艺雅俗观的变迁与思考——文艺雅俗之辩、变与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俗之争及雅俗观念变迁贯穿于文艺发展的始终.雅与俗是一对动态把握的历史范畴,也是相互依存的两种文化趋向,必须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加以审视、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8.
对于传统诗歌创作,无论是意境的设置,还是语言的提炼,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如何辨识雅与俗,怎样认识雅与低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于提高诗歌创作的质量,明确创作的方向,都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为“雅俗兼备”,可以说杜甫的诗歌艺术达到了这一理想的境界,因此,后人应该遵循杜甫所开辟的雅正之路。  相似文献   

9.
路地选择“以俗为雅”为其诗学的美学追求。其“小诗”理念,与民间俗文化“大道至简”的审美观暗合。而“小诗”中的微观元素诸如象、境、韵、体也被其表征为“俗物”“凡境”“合辙韵”“民间文艺体”。但通俗表象充当的只是畅情达意的前提或是通向雅致的过渡。路地真正追求的乃是“以俗为雅”,或说“化俗为雅”。通过哲思的贯注、思理融入伦理、心灵真光的照耀,路地营建了理趣、德趣、灵趣交织的雅境。这种俗象加雅蕴、“以俗为雅”“雅俗共赏”的诗艺取向,既是“宋诗美学”的延续,又是满族俗文学的延伸,是满汉文学传统共同化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雅俗既是道德裁量的价值标准,又是文学批评的审美范畴。雅与俗分别对应着中心与边缘、古与今、上层与下层、精英与大众,既二水分流,又兼摄交融。随着中古文化向近世文化的转型,晋唐时期带有贵族色彩的传统雅文化观念,逐步被带有平民社会底色的雅文化所嬗代。宋代文人一方面以复雅归颂相号召,另一方面又难免随俗波靡,但是崇雅黜俗始终是其主流。宋代文人所建树的新雅观念,既有古典传统的因承,又有化俗成雅的新机。作为时代口号的"以俗为雅",其目标追求在雅而不在俗;不能简单地将宋元以降的文学发展轨迹表述为由雅向俗的倾斜或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研究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需要针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通过文明的对话,让研究生在更宽阔的视野、全球化和网络化语境下,在多种思潮激荡背景下,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满足研究生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教育阶段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诸多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功能、工作载体、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了新情况。大众化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优化工作队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时代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息公开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存在着观念障碍、内容和渠道的局限以及缺少制度约束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应该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尽快制定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贯彻精细化的理念。这一工作精细化的着力点是:应对研究生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加强"六自"教育,加强情感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加强自强自立教育以及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要做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细化,应采取细致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严格化和实证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信息传播逐渐由内容为主步入渠道为主。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为科普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多样的呈现形式。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媒体的发展在给科普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多元、多变、多样淹没了科普信息;虚假、伪科学、迷信信息大行其道;网民习惯性质疑挑战权威(权威到威权);科普信息的枯燥无法吸引网民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如何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赢得话语权,抢占科普宣传制高点,已经成为当前开展好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信息传播逐渐由内容为主步入渠道为主。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为科普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多样的呈现形式。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媒体的发展在给科普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多元、多变、多样淹没了科普信息;虚假、伪科学、迷信信息大行其道;网民习惯性质疑挑战权威(权威到威权);科普信息的枯燥无法吸引网民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如何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赢得话语权,抢占科普宣传制高点,已经成为当前开展好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文艺审美大众化理念是新四军各项主张取得广泛而深入宣传效果的重要保障。对于新四军文艺审美大众化理念的成因、途径、当代启示等方面的研究,对新时期党和政府的文艺创作与宣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技术经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 ,是关系到高校科技成果能否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高校科技活动及科技管理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高校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技术经纪人 ,高校科技管理人员要成为高校技术经纪人。文章重点阐述了高校技术经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和巩固我党对高校的文化领导权,创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督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手段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电话普及率由1980年的0.43%上升到2004年底的50.8%.但中国电信普遍服务一直存在着投入大、产出小、维护困难的被动局面,成为运营商长期以来的沉重包袱,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人口居住高度分散、现行各种通信技术体制不适合解决普遍服务以及竞争的压力迫使运营商不愿主动承担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建设义务.发达国家在实施电信普遍服务上是比较成功的,他们的成功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要推进中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全面发展必须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与技术的政策措施,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电信普遍服务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