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9,(4):115-120
人们通常会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指"五四前"陈独秀等人所提倡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并认为这样的新文化运动促成了随后的五四学生运动。其实,新文化运动并没因五四运动而中止,反而"广泛地澎湃地由五四运动而扩大"。这表现为"五四后"社团林立、期刊迭出、言论蜂起。"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受五四学生运动的刺激和鼓舞,以知识青年和政治团体为主体,承继"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注重思想革新之精神,对政治、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与"此前的"新文化运动相比,其刊物更为丰富,范围更为广泛,声势更为浩大,效果更为明显。然而却常为人所忽视和误解。  相似文献   

2.
魏金枝是“五四”第一代作家,“五四”时期是他思想的激进时期,也是他人生的转型时期.在浙江一师这个新文化熔炉中,经过“五四”新思潮的洗礼,魏金枝接受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传播“五四”新文化,进行思想启蒙,并积极宣传和参加工人运动.这时期,他由一个追求个人生活改善的知识青年转换成了一个思想激进、勇猛和关注大众命运的战士.这成为他人生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是一位“有才能的抒情诗人”。他抒情诗的艺术风格,别具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戴望舒在“五四”以后、特别是大革命高潮中,是一位有所觉醒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不过他觉醒之后并没有马上找到和走上正确的道路。他和一部分同类知识青年一样,在  相似文献   

4.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与农民大众相结合,建设新农村"是我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一贯思想。百年来,知识分子到农村去经历了"五四"先驱者、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派、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5个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寄予青年知识分子各不相同的历史使命,而新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扛起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知识青年始终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共运史特别是近代中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以影响知识青年成长的两个重要因素——责任与理想为标识来审视知识青年成长的历史图景。在不同历史时期,知识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始终将个人使命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紧密勾连起来,一方面广泛参与社会运动以强化实践能力而承载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积极加入青年社团以深化理论认识而凝炼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受"五四"精神哺育的知识分子,柔石的作品从自悯、悯人情怀到拯救意识的凸显,再到革命的呼号,清晰地折射出了知识青年由人道主义转向"左翼"立场的心路历程.这种转换是世界革命文学的影响、革命青年的激进理想,以及理性效用的追求使人道立场让位于革命话语的自然转换.  相似文献   

7.
王光祈在“五四”时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家,是一位大胆的探索者.他积极宣传、参与五四运动,组织了当时影响最大的“少年中国学会”,倡导发起了名噪一时的“工读互助团”.他发动组织的这些社会活动与实践,引领了一大批知识青年来共同探索改造旧中国的途径.虽然王光祈的探索没能寻找到正确改造中国的道路,但是却为后来者的探索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抗战后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众根深蒂固的“好男不当兵”的观念。但从知识青年从军和复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青年军在抗战和建国中发挥的作用来看,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未能达到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9.
波澜壮阔的红卫兵运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我国“五四”以来革命青年运动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继续和发展;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兴旺蓬勃的重要标志。反动小说《生命》的要害,是攻击、污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垮台了的林彪反党集团扬幡招魂。而否定革命青年运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就是这个反动主题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起了一大批知识青年的热情 ,他们纷纷从自我表现、个性解放的角度出发 ,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并希望能够借此达到唤起民众觉醒、实现社会解放的目的。但随着革命高潮的过去、理想偶像的丧失 ,这些启蒙知识者们落入了迷茫、彷徨的境地。文章通过对鲁迅小说集《彷徨》中人物的分析 ,探询他在这一历史转型期的心理历程 ,从而透视出鲁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伤逝》是鲁迅的一篇非常独特的小说,在思想、在语体形态上,它都从时代共名的新青年叙事及“新文艺腔”中脱颖而出,显示了作者无可替代的思想深度和对现代知识青年分裂性、虚妄性的洞察。小说仿拟的五四以来的新文艺腔叙事语体与鲁迅式哲学的个人化表述之间的冲突,使得其文本的语体形态呈现出内在的驳诘和反讽。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时期,颓废的心理情绪四处弥漫,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那时觉醒起来的知识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热烈然而悲凉的,即使寻到一点光明,‘径一周三’,却是分明的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摄取来的异域的营养又是‘世纪末’的果汁王尔德(Oscar Wil  相似文献   

13.
1946年国民政府开始着手知识青年军的复员工作。国民政府根据知识青年从军的一系列优待条例,制定了从军知识青年复员的政策法规,并组建了专门的职能机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国民政府给复员的青年军发放补助,对从军青年进行安置,给予复员青年军各种援助,大部分的从军知识青年得以复员,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五四后期作家,沈从文与五四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主张恢复新文学传统,弘扬“热情”、“天真,,的五四精神,重构现代文学新的生态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沈从文与五四人的交往构成了他五四观形成的重要中介,而作为编辑与读者的相互制约和创作与评论中的反思则促进了他五四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四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关键时期,它直接影响了后来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发展。在此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反思”为主线,描述近代知识分子对传统进行反思的特点,以及知识分子反思五四及反思五四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五四的估价,要采取历史主义的进路。对五四得失的分析,要集中在它对现代性的引介,尤其是对汉语文化语境中现代性话语建构的主题上面。以前者言,五四对传统的批判与拒斥,因据有历史根据,显示出合理性;以后者言,五四建构的现代性话语,已脱开西方文化语境,具有切合汉语文化语境需要的独立性。在当代视野中,继承五四现代性言说的基本精神并超越五四,则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论五四时期爱情题材小说胡绍华五四时期,受新思潮洗礼的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接受了民主、自由的观念,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窒息,以口、以笔、以血甚至以生命在呐喊,在抗争。这一时代潮流在文学创作上的反映,就是爱情题材小说的大量涌现。据茅盾当时...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许多海内外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知识青年在边区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传承和践行了延安精神,最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在延安时期用延安精神来教育知识青年,为当今我们教育管理青年党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革新、社会分工的细化、受众追求的自我个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加速了碎片化语境的产生。解读以爱国、 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在碎片化语境下面临的精神实质片面化、科学内涵遗忘化和时代价值过时化的三种新 境遇,使五四精神得到正确的继承和发扬。研究表明,要破解当前的三重境遇需从三条路径入手:一是提倡五四精神实质返本 还原、永不褪色;二是推动五四精神科学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推进五四精神时代价值引领发展、实现梦想。在解读的 过程中反思五四精神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五四文学的时代文体特征张光芒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深深地迷恋着五四文学,不时慨叹着从那之后文学发展的艰难和五四艺术精神的失落,渴望着那样一种文学风貌重新回归文坛,以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充足的慰藉和审美享受。那么,五四文学这种富有永久性的魅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