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从福建省城市失业女性在经济收入、再就业、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呈现出来的状况来看,她们的生存状态是低端化的。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源,除主观因素外,在客观上与市场经济发展、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制度安排的某些缺陷、性别角色的社会定势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成年女性性别角色的现状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经过幼年期、童年期、青年期的连续发展才逐步达到的。女性性别角色的发展包括女性性别的认知、女性性别角色的理解和对性别角色行为的采纳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是与生理性别相对的概念,表达了多重文化因素构成的判断一个人性别的社会标准。在我国乡村地区,女性幼儿教师占绝大多数。受社会性别角色期望、性别角色冲突和劳动性别分工的影响,乡村女性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限,职业上升路径狭窄。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大众传媒应加强性别平等的舆论宣传,幼儿园应重视性别关怀,而乡村女性幼儿教师自身应主动革新自我,突破性别角色设定,实现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性别视角对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能发现其专业发展较为被动、方式较为封闭且单一、专业发展意识较为薄弱且专业发展缺乏支持与引导。青年女性教师的个人意识及动机、高校层面的职位晋升及培训机会、家庭层面的家人态度及家务状况,以及社会层面的社会地位及社会期待都对其专业发展产生了影响。为了促进高校青年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从青年女性教师角度,应激发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高校角度,应搭建支持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从家庭角度,应更新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庭角色;从社会角度,应营造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有关理论的探讨,考察女性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指出学校教育中女性性别角色教育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现代发展提出了研究和解决女性教育问题的历史性任务。性别差异、性别平等和个人发展是女性教育和社会性别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也由此规定了女性教育的内容。我们应当在此原则下,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何从根本上保障女性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整体提高女性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消除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为女性成长成才扫清障碍;如何把握建立在性别差异基础上的性别平等;如何重新定位男女性别角色,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建立一些新的社会准则和规范;以及如何通过提高女性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社会参与度不高的状况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性别角色态度对城镇育龄女性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性别角色态度越现代,意愿生育数量越少,反之则意愿生育数量越多;和男性相比,性别角色态度对女性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更大。由于中国城镇育龄女性性别角色态度更趋向于现代,这可能不利于“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为了推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国家需要落实各方面配套政策,促使整个社会集体分担育儿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村地区,女性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她们的社会融合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女性残疾人的研究为空白。基于对北京市延庆县的实地调研,从六个方面对农村女性残疾人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个人、社区及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女性残疾人社会融合状况较差,生活质量较低。基于此,建议建立以社区为基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扩大农村女性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领域,加强农村女性残疾人自我能力建设,以及加大对农村女性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为农村女性残疾人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王海鸽通过《中国式离婚》向我们展示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婚姻的主流状态,并试图以一个僭越者的姿态质询“男女平等”时代下的性别秩序与性别角色,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但她始终无法摆脱男权文化的整合,使其别样的女性关怀变得越发的孱弱无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90年至1991年对蒙特利尔社会服务系统内40位社会干预工作者的调查发现,女性移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移居导致的对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质疑和生理、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主张在针对女性移民的社会工作干预实践中,应当加强女权主义干预的应用,以唤起对性别角色分工、妇女面临的社会问题和对妇女的偏见的认识为目标,鼓励干预者在尽可能平等的基础上和被帮助的妇女进行交流,以解决女性移民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藏妇女的传统“沉寂”与现代化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国内研究成果多以历史研究方法,论述藏族妇女在婚姻家庭、宗教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理论研究深度。通过对于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女权主义发展介绍,分析研究了作为“无区别群体”的藏族妇女形象历史表述,关注于藏族妇女在妇女中与民族中的“双重边缘”性,强调性别平等与民族平等间的双向关系。西藏妇女研究,需要将其纳入政治经济分析框架,进行多学科研究成果借鉴,需要关注妇女的性别角色及其族群身份,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民族发展与社会进步,实现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历史上“妇女回家”四次争论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导火线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着重指出 ,在民族危难之际 ,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得民族解放 ,才有自身的解放 ,“妇女回家”则剥夺了妇女爱国救国的权利与义务 ,没有妇女的参与 ,就没有革命的成功 ;改革开放后 ,社会上出现的劳动力过剩以及就业压力问题 ,不是妇女就业造成的 ,也决不是“妇女回家”能够解决的 ,必须依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面对传统思想观念的挑战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困境,不少青年知识女性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传统价值观念,自我职业信心不断降低,思想观念开始退化。剖析了这种思想退化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女性自身心理因素,并为解决这种状况提出了四点建议,旨在强化青年知识女性的成就动机,走出困境,追求事业成功与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4.
灾害对女性冲击最大,需要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专业服务,但相关专业服务少见且集中于灾后重建阶段,大大削弱了社工专业“助人之助”之特性。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妇女灾害社会工作模型是一个全过程动态均衡的服务过程。就“全生命—全过程”而言,目前灾害社会工作缺乏对妇女全生命与全过程的细致服务。就“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而言,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女权活动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这也是衡量服务成效的重要指标。就“危机—转机”而言,灾害期间妇女面临生计机会丧失、救济资源缺乏、性骚扰、性暴力与社会排斥等,但也可能使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受到更多关注。就“心理—社区”而言,社会工作者需要从社区层面唤醒妇女集体意识,它是资源匮乏国家与地区应对灾害的不可或缺的服务方法。就“脆弱性—恢复力”而言,灾害提高了妇女群体的脆弱性,恢复力有可能抵消妇女群体脆弱性。尽管这一理论模型还存在概念重叠、内涵宽泛、操作复杂与多学科交叉不足等局限,但它为灾害社会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范式整合与实践启发。  相似文献   

15.
性别文化是指文化中涉及男女平等的内容。“大脚女人”可以说是对壮族妇女地位作用的矛盾性表征。与此相同,壮族性别文化既承载着“阴阳合德”的合理内核,也接纳了“男主女从”的主流话语。为了在批判继承中做好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民初,主持《妇女工作》杂志的老一辈妇女理论工作者侯狄同志,提出并赞成用“妇女学”,指出要重视妇女问题的社会调查和理论研究,以逐步改变妇女活动落后于妇女工作实践的局面。20多年后妇女学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已明显处于劣势,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它表现在性别职业及部分女性职业下沉,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困难,男女两性收入和社会保障差距的扩大。造成此局势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制度存在缺陷,男女雇佣成本和培训成本的差异,女性主体意识低下和就业动机的不足。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改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劣势,就必须促进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意识社会决策主流化,完善保护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19世纪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小说经典。《穿夏装的姑娘们》是美国20世纪男作家欧文?萧短篇小说代表作。两篇小说虽然创作的时代不同,但都以精简有力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深刻的故事。前者质疑了传统的婚姻,使原来处于男性中心社会视角盲区的现实得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挑战了男性至上主义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后者则聚焦于男性对女性身体美的欣赏,折射出男性对肉体的专注和对女性精神需求的漠视。两部作品都反映了传统婚姻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对女性作为传统的“家庭天使”的角色的怀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19.
在“三言”“二拍”的婚恋故事中考察女性生存状态会发现,青年男性、父母及社会舆论等外在因素大多给予女性以理解关怀和支持,而女性自身在对婚姻幸福的追求中也展现了新的气象,如要求感情忠贞、人格平等、价值取向相同等。在这种追求中,也不排斥某些感性与物欲的要求和倾向。这些是与晚明时期的社会思想潮流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在综述有关女性农民工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实地调研资料出发总结出当前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性因素,如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角色偏见、农村女性从来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时获取社会资源有限及女性农民工自身的原因等,提出了破解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难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