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问题,近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对于这一时期民族大融合出现的历史原因、各民族融合的具体经历以及民族大融合对我国历史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撰写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论著。近年来,笔者在研读有关史籍和近人论著时,总感到在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融合的研究上意犹未尽,有几个从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史实中引出的理论问题,一直萦绕于怀。 一、从魏晋南北朝北方的民族融合看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相似文献   

2.
动量词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汉语中没有动量词,表动作的量,通常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不用单位词,表示今天“数量+动”形式的是“数+动”形式。动量词产生于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时期,稳固于元、明、清时期。动量词的产生对汉语史是一件大事,对汉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大动荡的时期,统一国家的崩溃、汉族和其他各部族之间的融合、北方流民的大批南徙,在对中国的政治发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语言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这具有时代特点的痕迹,有许多留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资料中。因此,通过这一时期的文献,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点,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和先秦两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定量统计基础上 ,通过历时与共时对比 ,对《三国志》人称代词“之”和“其”的用法作了考察和描写 ,着重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二者在语法功能、格位分布和使用频率上的发展变化 :“之”主要沿袭上古用法 ,否定句中作宾语完全后置 ;“其”功能扩大 ,可作句子主语、宾语、兼语 ,作宾语和兼语可与“之”互用 ,呈现出取代“之”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迭遭战乱,社会动荡,商业的恢复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极为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一般说来,在北方地区相对稳定和社会经济逐步好转的曹魏、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前秦以及北魏孝文帝改制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北方商业曾出现过三次发展与兴盛时期;而在晋末永嘉之乱、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瓦解以及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和北齐、北周相争的年代里,北方商业也出现过三次破坏与衰落时期。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社会经济并未被破坏到难以恢复的程度,商业复苏的生机亦未被斫丧殆尽,它在重重阻碍下艰难发展,并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6.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7.
范围副词“都”起源于东汉 ,发展和完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都”反映出它在语义和句法结构两方面的重要发展和创新 ,为其后取代“皆”准备好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陈涛 《南都学坛》2012,32(4):23-26
秦汉时期,文具制造业开始兴起,毛笔的形制确立并得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笔业持续发展,制作原料不断增加,技术水平逐渐完善,使用范围渐趋广泛。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笔业重心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但东晋以后,南方地区的制笔业发展明显。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时期.该时期的两晋南北朝时,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统治阶层——士族.士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特权地位,严格士庶之分,在婚姻上最讲门第,所以前人在论及魏晋南北朝的婚姻时,几乎有一个相同的看法,即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视门阀的社会,婚姻最重视门第.日本人山川丽认为“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婚姻方面又最重视门阀等级.”瞿宣颖也强调“魏晋之际社会重视门第,故论婚姻必求高门,否则不为人所齿数也.”今人孙晓也认为“魏晋南北朝时,婚娶重门第是婚姻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李晖在《古代婚恋杂谈》一书中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所发展,但并未进行理论概括,此外还有许多同类观点,不再—一罗列.如果说两晋南北朝社会上重视门阀等级内婚,我则完全同意.但上述看法似乎又告诉我们,三国时期在婚姻上也极重视门阀等级内婚,对于这一点,我则不敢苟同.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研究,我认为,三国时期的婚姻并非极重视门第,门阀等级内婚仅仅处于萌芽阶段.魏晋南北朝婚姻极重视门第的提  相似文献   

10.
论魏晋南北朝北方坞壁地主经济任怀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江南偏安的社会环境不仅决定了南北地区有着不同的土地制度,而且也塑造了南北地区不同的地主经济特色,即北方坞壁式地主经济和南方庄园式地主经济。探讨这一时期北方坞壁地主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哲学和美学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哲学之“清”转化为审美之“清”的关键时期,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影响下的士人“清谈”对审美趣味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玄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也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审美趣味的细微差异,形成了前后两个阶段文论同中有异的格局,前期以“清省”为主,而后期以“清丽”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完全不同的处分方式。它既是对官吏任免和惩处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受处分官员某种程度的保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既维护权威,又维持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特殊的领职方式,体现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武侯春秋》的作者说 :要“写出一部真实可靠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新的诸葛亮传记。”(见该书“引言”)笔者认为 ,作者的这一目的已经出色地实现了。该书 65万字 ,共分 12章 ,用史学研究和历史叙述的方法 ,把诸葛亮及其周围的众生像和三国时期的历史环境描绘得十分生动 ,妙趣横生。该书的两位作者 ,一位年长硕学 ,一位年富力强 ,都是魏晋南北朝史的专家。朱大谓先生曾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 ,是当代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梁满仓先生也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所代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汉语由上古到中古的过渡时期,《世说新语》的语言又较为接近当时的口语,因此,通过对《世说新语》中某些语言现象的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触摸到汉语发展演变的“脉搏”。本文正是通过对《世说新语》“子”的用法的考察,去探寻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北朝时期,各民族间的通婚频繁,婚礼习俗彼此融合。汉族婚姻“六礼”不仅得到鲜卑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在整个北朝社会风行;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青庐交拜”、催妇上车、新妇乘马鞍、戏新婿、婚礼用乐等呈现“胡化”色彩的婚礼习俗亦广泛流行于北朝社会,反映了北朝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推行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才和孝廉考试,是一种承前启后、选拔实际使用人才的重要选举制度。它既是两汉选举制度的沿袭,又是隋唐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进士、明经两科的雏形,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人才中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这也说明九品中正制并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选举制度。唐长孺师早在50年代给我们研究生讲课时,就已经指出:“秀才孝廉虽曾为士族所垄断,但自来须通过考试。”现就有关魏晋  相似文献   

17.
张庆华 《南都学坛》2011,31(3):139-140
<正>清商乐,是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的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乐曲之总称。它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音乐的主流,在隋唐时期流入燕乐,居九部和十部乐之首,称为清商伎。从汉魏——东晋南北  相似文献   

18.
5月25日,山东大学历史系郑佩欣同志在我院历史系作了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的学术报告。他从①门阀地主的强固统治;②封建经济的普遍发展;③南方经济的普遍开发;④北方民族大融合诸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南北朝时期是中国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文体中,使用“谁”、“孰”两字的情况较为普遍。作者通过对《三国志》、《六度集经》……《百喻经》等九部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从分布和用法两方面对魏晋南北朝疑问代词“谁”和“孰”作了比较,揭示了二者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特定语言环境下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刘苗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65-67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的形象。作为俗文学,作家的审美趣味必须迎合读者(民众)和历史的需要,反映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形象的萌芽,正是接受美学中所提到的“视野融合”这一重要原则的体现。魏晋南北朝的诸葛亮故事接受的神奇化特征,表现出这个时代追求奇异美的审美趣味与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