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许鑫 《中国民族》2007,(3):25-28
一说到云南,你会联想起什么呢? 是色彩缤纷、纯净原始的自然环境,还是歌声悠扬,舞姿婀娜的人文资源? 那么,又是什么让还没有去过云南的你,第一次对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产生憧憬的呢? 是电影吗?  相似文献   

2.
李丹 《民族论坛》2011,(7):50-51
空调越来越多、私家车越来越多、绿化率越来越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强烈。好热啊!是我们心在浮躁吗?我们还能用心静自然凉的方法去对抗40℃以上的高温吗?我想……发展的脚步留不住凉爽的回忆回转十年,忆童年时光,常听邻居奶奶念叨一句∑  相似文献   

3.
青青石板街     
青青石板街龙明勇生于斯长于斯,30年竟走不出青青石板街的诱感,于是我该为她写点什么。民国年间,湘西王陈渠珍屯兵保靖,取崇山大岭青石,精工细雕,保靖就有了一条古色古香的青青石板街。每每日出东隅,陈渠珍旌下一名小兵,走过青青石板街,走出静谧酣睡的保靖古城...  相似文献   

4.
邹师 《民族论坛》2006,(9):48-49
早就听说柬埔寨的大地上拥有佛的神奇微笑,在上个世纪又留下一段国家暴政秘史。这个神秘的国度就如南亚海湾飞扬着的罂粟花的妩媚,诱惑着我好奇的心,于是,我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踏上前往东南亚的旅程,去探访高棉的微笑与泣泪。浪漫湄公河,柬埔寨千年流转的时光还记得《情人》里那个法国少女吗?戴着一顶玫瑰红的软毡帽,穿着一件茶色真丝的无袖连衣裙,渡过湄公河去与河岸对面的那个中国男子相会……杜拉斯已垂老矣,湄公河却依旧年轻,多少青春过往、多少缠绵心事在河水上流转不去。旧人乘着小舟去了,新人又踏着水波翩跹而来。湄公河留不住岁月,…  相似文献   

5.
辽代的四季捺钵活动自中期形成固定制度以后,便在政治生活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春捺钵还成为辽金大变革的基因,因此春捺钵地域位于何处,一直为人们所睹目. 《辽史·本纪》中关于春捺钵地域的记载,大体有鸭子河、大鱼泺、长春州、鸭子河泺、混同江、鱼儿泺、达鲁河等.《辽史·营卫志》记载: "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鸭子河泺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长春州东北三十五里……弋猎网  相似文献   

6.
那是他人生的冬天。怎样战胜人生的冬天呢? 他去请教一位智者。“是不是我还不够勇敢,行动还不够有力?”他问智者。“不。对付人生的冬天,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智者说。  相似文献   

7.
上海的秋日,太阳的余光清缓地穿过寓所的窗户,洒在年已八十高龄的秦怡身上,使她的全身披上了一层阳光。阳光下的秦怡美丽依旧,像一幅动人的油画,让人不由要去惊叹她的美!欣赏她的美! 秦怡曾是中国电影观众的一个梦,她端庄的形象被喜爱她的人们称为“东方维纳斯”,人们心中的super star(月季花)。此刻,她坐在宽大的沙发上,那双温柔的眼睛和我相视,用我从少女时代就在银幕上早已熟悉的声音和我交谈,话语轻柔、平静,充满了一个女性所有的魅力:饱经岁月沧桑磨砺后留下的美丽──她先轻轻问我坐在秋天有风的窗前冷吗?…  相似文献   

8.
现代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心态,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正在迅速地丧失其生存的环境,有的濒临消失,有的变异。 民族文化艺术真是不能容于当代吗?真的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难道退出历史舞台是它们的必然归属吗?难道发展经济就必须以牺牲民族民间文化为代价吗?难道我们也要重蹈西方工业化发展而牺牲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覆辙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面前的现实是严峻的,必须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 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当务之急是对艺人的保护。现在各民族艺人多为年高体弱的老年人,再…  相似文献   

9.
这个年将花甲的老人 ,到底想干什么呀?拍遍瑶族服饰 ,有必要吗?有意义吗?我以为有必要。有意义。想一想 :有多少记录这个民族生存史与心灵史的服饰 ,正在消逝 ,或许我迟一步 ,就将永远错过了呀!1994年我出差到了广西防城港市 ,在从防城去峒中的途中 ,公共汽车在板八乡停了下来。我第一次见到了那里的大板瑶妇女。就是那一瞬间 ,我被她们非常美的装饰惊呆了。她们头上顶一块板 ,高高的 ,色彩鲜艳造形奇特 ,壮观而高贵。后来的时间里 ,我的心思便常常被远方那群穿著美丽的瑶族人所牵动。我查阅书籍 ,注意并逐渐了解到瑶族过去有一部苦…  相似文献   

10.
眼下全国各高校招生正紧锣密鼓,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够得到一个学习机会而四处奔走,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 “关系”,其热情远远胜过了今夏罕见的高温。但是,你知道你的孩子上得起大学吗?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少钱吗?来自南京的一对工薪阶层的夫妇曾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采访时做过计算,算来算去,他们已为在南京大学快毕业的儿子前后四年的生活费加学费、书本费花去5万多元,而这一数额只是一般水平。而去年6月朱瑢基总理提出教育产业化以后,许多高校以为教育产业化就是教育高收费,乘机巧立名目多收费,尤其…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固原市市长马汉成的一位朋友,去看望一位已经退休多年、生活在北京的老领导。这位老领导一见他就关切地问道,西海固的老百姓现在能吃饱肚子吗?马汉成的朋友回答,这早就不是问题了,不仅能吃饱,而且能吃好。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后,特别是从1914年在故宫西华门内浴德堂举行的一次清代文物展览中,首次展出了所谓“香妃戎装画像”后,香妃便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时有关她的野史、笔记、小说、故事和传说不绝于耳,甚至还把她的故事搬上了京剧、话剧、评剧舞台和电视屏幕。最近随着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的播出,“香妃”的形象更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子里,吸引着广大观众,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事情是真的吗?”“历史上香妃果有其人吗?”“如果有的话,到底是乾隆皇帝和哪一位妃子?”……许多人总想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沙漠为何而鸣?文/曲直图/李辉你知道沙漠为什么会发出奇怪的声响吗?鸣沙现象是罕见的沙漠自然现象吗?我国沙漠及地理学的专家们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和沙漠地区的实地考察,向人们揭示了沙漠之声形成的秘密。世界自古多鸣沙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分布较广的国家。沙漠西...  相似文献   

14.
徐献 《中国民族》2010,(5):39-39
一直想去看看我的那些羌族朋友,他们在去年9月已经迁入了永久安置地居住。这些常年生活在大山的羌人还好吗?能习惯汉地的生活吗?带着这些疑问,今年的除夕一到,我便驱车踏上了前往"羌区"的路。  相似文献   

15.
何谓"纳钵"?"纳钵"究竟为何种语言?其含义是什么?这些问题早被已故的辽金史的专家傅乐焕先生在<辽史丛考>一书中作了十分准确的回答."冒离纳钵"是金朝初年皇帝的春猎之所,在<金史><许亢宗奉史行程录>等书中均有记载.然而,这个非常重要的地名几乎被治<金史>研究者们所忽略,本文主要是从实地调查的角度,对"冒离纳钵"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详细考证,提出"冒离纳钵"即今日哈尔滨市郊区的莫力街古城.  相似文献   

16.
辽代的捺钵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颇富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一项政治制度 ,它起源于契丹人的游猎生活。所谓捺钵制度主要是指以辽代皇帝为中心 ,以狩猎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巡守制度和游幸活动。四时捺钵是辽代政治体制的集中体现和契丹族狩猎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辽代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作为一项政治制度 ,四时捺钵不仅对辽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也影响到了后世的金、元、清三朝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2008,(11):57-57
1996年,有着全国最多民族成分的云南省首先在全国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在当时全国都以发展经济为重头目标的形势下,云南这一富有创新的思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文化建设能让一个省(区)变强变富吗?文化建设能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吗?  相似文献   

18.
延边风情     
您去过延边吗?当您登上由长春东去的列车,行驶几个小时后,就会看到旅客中朝鲜族同胞渐渐多起来。他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妇女和儿童用头顶着行李和包裹。列车广播员开始用朝、汉两种语言预告到达站名,还不时地播放着富有民族情调的朝鲜族歌曲和乐曲。这时,你就会感到已经到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了。  相似文献   

19.
一次和朋友聊天,偶然谈到民族音乐,我问朋友:“你知道麦丁吗?”“嗯──不知道。”“那你听过《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吗?”“那是50年代就传唱到今的名歌了,我还能哼几句呢……”是呀!音乐作为听的艺术,我们用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却听不出作者的名字。 麦丁,1927年出生于广东顺德。195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音乐创作中,与少数民族音乐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一定要写出好作品,用音乐来歌颂和赞美新的生活,这个愿望就像一曲激昂奋进的交响曲,时刻在激励着…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一绝──圆了珠算梦王荣福(一)你见过每颗算珠重六斤八两的大算盘吗?你想象过一架算盘可以由15个人同时拨打吗?无论是谁,只要走进位于临海市经济开发区的浙江省珠算协会国华珠算博物馆,都会被千姿百态的算盘所惊讶、所叹服。创造这个被誉为"华夏一奇"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