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文学"这一概念在翻译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翻译文学"在英译名上的混用却表明学界对"翻译文学"的本质还缺乏足够的了解。"翻译文学"不同于"文学翻译"在于"翻译文学"侧重于对作为既定形态的具有文学性的译作本身的研究,因此英译名translated literature更能反映出"翻译文学"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此系统观下,文学作品的翻译者必须对传统的文学翻译认识进行反思和扬弃,采用具有相应的综合性、体系性的模式进行理解和把握.以文学性的把握为切入点,围绕"细化"思维模式,本文试图建构一个对文学翻译中的语义定位、心理机制、审美活动、文化内涵、意义处理诸层面进行综合检阅的操作平台,对文学翻译进行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手法是造就作品文学性的重要因素,应当在译作中得到完整再现。无论是从陌生化手法的重要作用、新时期文学翻译的任务、文学翻译的特性,还是译者的伦理来看,再现原作的陌生化手法都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对比为例,论述了厚翻译是中国文学英译中的必然且必要的现象。同时厚翻译也有局限性,必须恰当地运用厚翻译策略再现源语文化,并照顾译作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才能充分发挥厚翻译的优势,促进文学翻译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就文学翻译质量的把控而论,译者作为双语读者和双语文本的比较者,毫无疑问是翻译质量的主导者和操纵者;而双语读者或多语读者能够对译作信息的忠实性、审美性、形象性及文化协调性与原作进行比较,这使得他们拥有了异于其他读者的特殊身份,即翻译质量的"仲裁者"和"独裁者"。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是翻译界学者们始终所关注的。本文就文学翻译的特点,标准及相关策略作进一步探讨。作者认为,忠实乃是译作的最根本标准。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动态考虑影响文体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协调好创造性叛逆与读者接受,把握度,准确传达信息,保证译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翻译史上以"忠实"作为翻译的首要标准。但文学翻译因其译作者存在对原作理解的不完整性、不同时代译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的时空差异的特点;同时,各个时代的读者也存在其特定时代读者的需要,因此,文学译作具有未完成特性。重译或复译是文学翻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诗学价值是由其文学性来决定的。文学性是文学翻译研究的对象,而文学性是由语言形式陌生化的策略性选择来实现的。文学翻译中文学性的传承就意味着对陌生化语言形式的传承。陌生化语言形式的识别与连贯重构是原作文学性传承和诗学价值再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论清末民初文学翻译观的演进与文学翻译选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文学翻译早期,由于文学意识的不自觉,文学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文学本身而是为了宣教启蒙,文学翻译选材较为盲目,缺乏系统性.随着文学翻译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文学社团的蜂起,不同的文学倾向被直接反映到文学翻译思想中,我国的文学翻译观出现了为人生、为艺术的转向,文学翻译选材也随之变得有选择、有计划、有主题,从而促进了文学翻译的繁荣和发展,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是文学性的代名词.陌生化手法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译者而言,如何看待和处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与否.以文学文本中的标记性主位结构为例探讨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