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也是增强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需要。高等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与高等学校的自身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本文试图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的 ,相对稳定的文化精神 ,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范畴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企业文化是以企业…  相似文献   

3.
落后文化是相对于先进文化的一个概念,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和谐社会的精神依托应该是和谐文化,要构建和谐文化,就必须大力弘扬先进文化,防控落后文化。而防控落后文化,需要理性分析落后文化的表现形式、严重危害和存在根源,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比如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提高人们的判断力和识别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特别是依靠制度与法制的约束力,不断削弱落后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文化安全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安全是指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增强自身机制的能力和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机体,防御和化解内外风险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本身就蕴涵了文化安全的需求:对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科学把握;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防范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和陈规陋习.我国目前的文化发展面临非常复杂的形势:既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又要抵御资本主义文化的腐朽落后因素的侵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又要应对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价值冲突.实现文化安全,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行有限度的文化管制和文化保护政策,倡导并努力实践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存在发展的价值基础与命脉所在,大学精神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民族振兴之魂.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面临着社会责任凸显与竞争分化的压力、学术自由与行政制约的桎梏、追求卓越与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需要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学术文化的弘扬、制度文化的建构、文化环境的优化来推动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大学“育人”的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精神不仅是现代化建设本身所包括着的内容,而且体现和决定着一个民族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选择的价值取向,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推进和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传统精神不仅是时代精神的基础,还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时代精神;民族的时代精神具有世界意义。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腐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7.
以弘扬民族精神引领文化建设,以推进文化建设培育民族精神,这应视为我国实施文化建设战略的一种基本理念和思路。在现阶段的文化建设中,需要把民族精神建设摆在适当优先的战略地位,同时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肖应连 《理论界》2008,(2):167-16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光大民族精神的生力军。本文从文化的视野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内生性资源,外来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借鉴性资源,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实践性资源。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缺少。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互补、互渗、互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也应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高科技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和发展,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集中体现了新人文精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大力推进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和信息为主的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自于它们的文化价值.民族文化精神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巨大规范性的精神力量,她不仅体现在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里,而且也体现在这个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中.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精神之间是互动互补关系,具体表现为: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旗帜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