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中国职业病危害超过了安全生产事故,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达2.58亿人,其中女性流动人口接近1.2亿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8876万人。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型职业病逐渐凸显,而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征,在生殖健康、健康意识、医疗保障与环境等方面的职业健康问题异常突出。因此,应重点从强化政府职能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与法律法规、加大资源投入与培训等方面,对女性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问题进行加强重点关注,以保障女性权益并提高其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2.
职业健康权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是健康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基本人权、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职业健康权日益受到关注。尽管我国已付出很大努力,但职业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需付出长期艰苦努力。政府须强化监管职责,用人单位须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劳动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多管齐下,职业健康权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制鞋工艺过程中均存在使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有机溶剂、粘胶等材料,劳动员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三苯”,加之劳动者密集,职业危害形势不容乐观,但也有职业卫生做得比较好的制鞋企业。本文对某某鞋业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发现其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均得以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标,特将其相关做法进行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4.
护理人员因职业的特殊性,需经常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导致易发生与工作有关疾病。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自我防范意识,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给患者带来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急诊科属高危部门,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面对各种患者,因此,经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存在较高职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立法总体上呈分立状态,导致实践中出现人为地增加执法与守法成本、职能交叉与职能缺位,进一步加重了重安全、轻职业病防治等消极现象。实际上在我国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的一体化立法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从制定统一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设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培养专业的执法监管人员等角度着手一体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职业病是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的一大杀手,然而职业病认定难却成为许多因职业危害而健康受损的劳动者获得救治的障碍,一起开胸验肺事件,引发了全国上下对处于职业危害中的劳动者的关注,然而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却是建立一个公正、高效的职业病认定程序。本文认为,应当将司法程序作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最后屏障,将医疗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人民法院、鉴定人等主体有效结合起来,为劳动者提供一个相对便捷的职业病认定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职业分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民职业分化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是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全面迈向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职业分化不断发展,但由于户籍等制度约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发展步伐缓慢等因素,近年来速度有所放缓。为此应从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增长与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继续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等方面来合理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促进我国农民职业分化。  相似文献   

8.
万象     
《人力资本》2009,(7):94-95
去年新发职业病例高达1.3万人 卫生部6月9日通报2008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时指出,根据全国各地报告,2008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3744例。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建设行业。据统计,2008年全国其检查存在粉尘、石棉、有机溶剂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11万余家,建设项目7261项。  相似文献   

9.
中国转型期职业风险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职业风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于风险因素种类、风险结构、危害后果、行业分布等方面。职业风险变化引起的一系列效应,使职业风险受害群体年轻化、危害更具有长期性和潜在性。在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职业风险的变化与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也有发展目标单一、管理不善等深层次原因。目前我国职业风险形势日益严重,亟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0.
律师的职业定位和政治认可是律师事业健康发展方向的基础;律师职业精神和执业技能是律师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律师只有同时具备律师的职业精神、律师的社会良知、律师的道德力量、律师的执业信念,才能更好地为委托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才能担当起社会的责任,才能积极参政议政,为实现依法治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够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主要载体就是乡镇企业。但是,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度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有:乡镇企业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并不是很强,乡镇企业没有足够的增长来吸纳劳动力,大多数省份的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偏向仍然是劳动偏向型。国家应继续保持甚至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的政策扶持以及创造条件形成乡镇企业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进入乡镇企业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要求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规范、标准,基于J2EE开发环境,采用Oracal数据库、B/S多层体系架构的应用平台,并与采用Delphi7.0开发工具、C/S多层体系架构专项信息系统相整合。采用虚拟专网(VPN)的隧道技术、认证技术和加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技术,构建了适合地级市各级卫生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和用人单位等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通过试点应用,实现了不同职业病防治管理与服务机构、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与合作,实现了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分级分类管理模式,辅助各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职业病防治档案,规范和提高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质量。促进了地区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与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都是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二者应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连动关系,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对比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大滞后于乡镇企业发展。本文透过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表面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认为农村城镇化滞后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原因不仅包括乡镇企业产权因素,也包括土地等相关政策、制度因素;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制度改革,通过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构建乡镇企业发展良好载体,不仅是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打破近几年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特岗计划”实施15年来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岗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审视“特岗计划”实施成效的重要维度,不仅影响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影响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实现。对全国31个省份特岗教师进行调查后,从健康幸福感、认知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4个维度,深入剖析了特岗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同时,也从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区域、乡县、学校文化等因素,对特岗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层面、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专业发展等因素对特岗教师职业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为此,可以从扩大理解与支持范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握服务地特点、推动差异性补偿政策落实,建立与完善科学、动态的特岗教师管理系统,发挥人才优势、提供多种发展途径与支持渠道等不同方面,采取有针对性与差异性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1978~2002年,湖北省乡镇企业在企业单位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对该省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乡镇企业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乡镇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乡镇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乡镇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主要体现在诚信意识差;侵害职工权益;污染环境、资源浪费严重;对慈善、公益事业淡漠等几方面。乡镇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益驱动、监管不力、立法滞后、企业人员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利益相关团体弱势。现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经济全球化,对乡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产生了要求。结合国内外经验,乡镇企业社会责任实现需要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村女性的职业流动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致的,农村女性获得了职业流动的机会,但在她们的职业流动过程中,存在着职业的性别隔离、收入低于男性、就业风险大等不和谐因素。劳动力市场对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劳动力以及对农村女性的排斥是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中不和谐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这种不和谐因素的存在,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农村女性等多种合力的共同作用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现阶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许多学者将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寄希望于小城镇与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在系统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及小城镇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以小城镇和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主要作为吸纳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分析政府为何偏爱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的基础上,将发展大中城市、大中城市边缘及交通干线上条件成熟的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及劳务输出作为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费孝通先生的小城镇建设思想强调小城镇的重要性,认为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相辅相成;小城镇是农村人口的蓄水池;是城乡一体化的纽带.他的思想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即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7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等全国性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工职业病及防护的现状,得出大多数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职业病发病率较高及农民工职业病防护程度低的结论。指出预防农民工职业病对于农民工自身、企业和国家均具有重要意义,是最好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农民工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