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指导民族关系政治价值准则的确立与变迁,直接影响着国内民族关系的构建与发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将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增加“和谐”这一新的政治理念,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出的新论断,是我国指导民族关系政治价值准则的又一次重大变迁,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党指导民族关系政治价值准则的历史发展、理论创新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探讨“和谐”这一中国民族关系政治价值准则重大变迁的时代意义和理论贡献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让民族文献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献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传统与历史沉积的记录,是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不论时间如何流逝,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都永远是民族文献的生命力,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则是民族文献强大的价值表征。历史可以影响未来,只要我们重视民族文献中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赋予民族文献新的活力,让民族文献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促使其在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氛围中,使本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由55个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汉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各少数民族人民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大量的、高品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社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的审美、艺术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在科学认识与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在民族旅游资源利用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族及民族问题是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的重要理论主题,他对此进行了充分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民族观。作为对艾思奇民族观的首次系统探讨,其理论渊源、主要内容、时代价值是我们论述的着力点。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民族论述的阐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族论述的理解运用,艾思奇集中讨论了民族的形成、特点及发展趋势、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民族统一战线、哲学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民族自决与民族国家等问题,回答了民族是什么、怎么解决民族问题、民族国家未来如何发展等时代之问。其中贯穿着的思维方法及价值原则等对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民族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广泛地借鉴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中一切合理有益的东西,同时又不可忘记发扬我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她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所积累起来的文化成果,包含着许多从现代观点看来仍然有巨大价值和生命力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够。轻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盲  相似文献   

6.
(一) 在中国的历史上,由于存在着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存在着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所以民族间发生战争是经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我们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研究,对每次战争都要弄清楚“这个战争具有什么样的阶级性,它是由什么引起的,它是由哪些阶级进行的,它是由什么样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经济  相似文献   

7.
民族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蕴涵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具有原发性、传递性和地域性等艺术特征。以"二鬼摔跤"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秉承民族艺术本源的同时,亦不断汲取着时代文化的元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秩序发挥着特有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族历史记忆是民族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历史重构不仅是保持民族历史记忆的基本方式,而且也是实现历史记忆价值的主要途径;历史记忆建构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价值重构,因此应以发展的视角去认识民族历史记忆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基于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明根脉、共同的价值追求等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传统的自在民族到现代的自觉民族、从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走向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文明共同体,其内核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平包容的文明传统流传至今,推动着中国和平崛起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价值共同体,凝结着民族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建设好多民族融合的共同家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期待。  相似文献   

10.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是童恩正依据考古材料,提出的一条从中国东北到西南的地理文化带。长期以来,对半月形文化带的意义与价值,学界虽有所涉及,但总体上缺乏将其置于中国历史及民族活动框架中,系统考察其与历史上民族活动的内在关联性。事实上,半月形文化带不但被历史时期民族活动所充分印证,且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中起了关键性连接作用。半月形文化带不仅为我们认识中国文明起源开辟了新视野,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在该地带上的承袭性和文化融合以及所呈现的对农耕区域的包裹性,均构成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特点。半月形文化带有助于我们摆脱把长城作为农、牧线性分割的认知和多从单一民族视角认识北方民族与华夏农耕民族关系的窠臼,更多看到北方民族在中国历史中的交融连接及文化整体性,从而为我们深入认识理解历史上游牧民族同农耕民族之间的互动整合以及中华民族历史脉络提供了一个新的整体性视野和思路。半月形文化带蕴含着中国历史、考古、民族、地理、语言、生态和人类学的丰富内涵,堪称理解中国民族和历史脉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新民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思潮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新民说”的产生、内容、价值、实质等层面对其进行了评析。既肯定其历史的价值,又揭示其阶级局限;力图通过对历史的回溯,论释我们以教育为本,科技立国,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历史起点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2.
谈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遍开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也使我们的挖掘整理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由于受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取得了许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近代体育发展的新动向,对民族体育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努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中国民族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广泛地借鉴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中一切合理有益的东西,同时又不可忘记发扬我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她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所积累起来的文化成果,包含着许多从现代观点看来仍然有巨大价值和生命力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够。轻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这种错误倾向,目前还时有所见。在一部分青年中,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相对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价值观凝聚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最基本看法,支配着人们的人生追求、思维、行为和情感方式;价值标准决定着人对于人生感性和理性的体验直至信仰。人生观,说到底,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关于人生理想的观念,是人自身的价值观。人生价值取向,即人生目标、理想,人们对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一定时期人们的价值观是一定时期民族文化的核心,是特定历史阶段民族心态的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具体反映在社会各个群体或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之中。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5.
“新民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思潮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新民说”的产生、内容、价值、实质等层面对其进行了评析。既肯定其历史的价值,又揭示其阶级局限;力图通过对历史的回溯,论释我们以教育力本,科技立国,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历史起点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6.
历史叙事对建构民族"想象共同体"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电视剧<大宅门>中,由于人本主义价值立场的失落和性别视点的盲区,民族叙事充斥着一种男权话语,遮蔽了历史叙事中的性别主体问题,对此,女性主义文化批评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地名是历史形成的,是人类的历史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因此,地名反映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及其它特征。在鄂西这块广大的土地上,生息着20多个不同的民族,她们为了区分周围的不同的自然环境而给予各种命名,借以达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目的,使鄂西的土地上染上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印迹,这就是我们所称谓的鄂西民族地名文化,它反映着鄂西各族人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时的多种情感,如希望的和失望  相似文献   

18.
民俗摄影以丰富的民俗事象为创作土壤 ,反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以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着民族的、历史的学术价值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保存和传播做出积极贡献。民俗摄影是一个文化体验和发现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们是根据自己“特定的政治目的”来建构或重新建构本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我们十分关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如何重新建构民族或族群的历史记忆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似乎没有冷静地反思一下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是怎样建构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华各民族的民族关系的历史记忆的。我们在阶级斗争意识日益强化直至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环境氛围中,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社会中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准确阐述,扩展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其产生的实际效应就是使人们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完全等同起来,并按此种思维定势建构了大量民族历史记忆和民族关系历史记忆,对我国的民族工作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20.
论价值评价的反映论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总是随着价值关系主体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价值评价的主体性是我们研究价值评价的反映论本质应首先肯定的问题。价值评价体现着主体的个性。价值评价所反映的主体的个性特点 ,根源于主体结构和条件的特殊规定性。价值评价的主体可以是社会 ,也可以是群体和个人。作为社会来说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 ,人类有自己不同于以前和以后的客观要求。在每一历史阶段的社会内部 ,不同的社会群体也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评价关系。民族的特殊需要和特殊心理 ,使每一个民族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价值个性 ;不同的国家 ,由于政治经济状况不同 ,价值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