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里,伴随着都市文明缺点的日益显豁,自然与人性受到严重异化,人的完整性被无情割裂,回归自然乐园与回归本真人性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试图通过对自然的神性解释,从神意之美中寻觅终极的源泉,架起了重返自然乐园和复归本真人性的诗意桥梁.这种神性书写暗合了世界艺术潮流的脉动,提供了某种具有未来意义的现代化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2.
春秋人将自然神分为"日月星辰之神"和"山川之神"两大系列,也即天空诸神和大地诸神.天空诸神主要有太阳、星辰、雨、云、雷等,大地诸神主要是各地的名山大川.春秋自然神的神性特点有三:缺乏物性超越性和体系性,大多没有被赋予人形和人性,未能超越其自然形态,半神半物,是一种神物二性的存在,而且神灵之间没有内在和外在的联系,缺乏与人类相似的社会关系;具有职能多样性,无明确分工,既能主宰各种自然灾害,又能控制诸多社会人事祸福;具有善恶二元性,能降下灾害,为恶于人,又能厚德栽物,福佑于人.华夏民族经验为本的思维方式、社会分工理念的晚熟以及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是春秋自然神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西生态小说对自然神性进行歌颂与重蹈的不计其数.鉴于中西民族文化与宗教的差异性,西方作者与生俱有的民族宗教情怀,往往赋予自然神性以宗教虔诚与批判思辨性,其自然神性书写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宗教神秘叙事进行比较清晰的、明确的宗教反思,以宗教层面的反思,深度思考人、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宗教进行人的自然伦理乃至道德伦理的驯化与自我规约.相比之下,中国生态小说的自然神性书写更为复杂.部分少数民族作家往往将少数民族独特宗教意识与生态自然意识交织阐述,从而成为叙事焦点和特征性标识.同时,在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文化浸濡下,巫觋、鬼神等神秘叙事大量充斥文本,自然神性常常被世俗化、功利化,直接从精神形而上层面下滑到民间世俗生活层面.不论宗教神秘还是世俗神秘,自然神性书写在中西生态文本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往往被赋予审美和文化意义,促进审美纬度的扩展,加大对自然的敬畏感,辅助生态文本主题意义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威尔士诗人R.S.托马斯的诗歌注重对“自然”的描写,但他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诗人”。他诗歌中的自然具有一种矛盾性。一方面,宁静的自然美景受到来自机械化的破坏从而造成传统的丧失;另一方面,自然既是诗人获得神性启示的场所,又是展示暴力法则的地方。这种矛盾表达了诗人在批判工业文明、谴责战争的同时,呼唤自然世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是自然美的热情讴歌者,被誉为是大自然的情人和诗人。他认为自然是全美的,自然与美是同一的。自然之美体现为一种和谐之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一种包含矛盾、对立、多元的宇宙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和谐。这种和谐的原因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时刻存在着的神秘的力量。自然美是现实美与超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自然状态是洛克在《政府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洛克构建政府理论的逻辑前提,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把自然权利论证为一种超越于公共权力的道德力量,即生命、自由和财产,同时也为公共权力设下限制。分析洛克的自然状态,是理解其政治思想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自然"与"无为"的源头是<老子>,但<老子>的"自然"不完全是"自然而然"、"天然"的意思,其中含有一种对于超现实的、甚至是超出想象力的、人力无法与之抗争的力量的敬畏和惶恐的心理.这明显表露出一种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的色彩.<老子>的"无为"思想实质上也包含了一种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无能为力的消极含义.这与当今学界大多对<老子>中"自然"和"无为"的理解显然有别.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都渴慕心灵的自在,并与自然亲密接触以期返回生命的本真。他们的自然诗歌都大受欢迎,但陶渊明的自然诗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熏陶,是"由内而外",藉由内心的通彻、澄明而反观自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则受泛神论的影响,是"由外而内",借助恬静、神性的自然抚慰内心的忧伤,从而收获心灵的宁静。  相似文献   

9.
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构建了不一样的叙事美学,叙事艺术的创新使得整部作品的文学品质在关于精神信仰的对话与诘问中弥漫着一种神性的光辉和动人心魄的力量.从创伤记忆的修复出发,阿来以一个祭师的视角记录村庄消亡的史实,跨越地震灾难与人心动荡的巨大鸿沟,一步步探索物质与精神在历经自然震荡和价值流变之后的救赎,试图通过"云中村"这一象征物的建立实现传统与现在的"和解".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顿对自然价值的论证逻辑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自然中心主义、价值与事实等同和对自然价值客观性的证明等三个环节.自然价值具有价值和事实双重内涵,自然价值论具有伦理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品性,它存在着价值本体化的思路,其存在论基础是近代哲学的二元论.人与自然界之间伦理关系的基础不是一个客观事实,而是由人确立的,它在本质上是人在实践中为人和自然界确立的一种价值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