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马克思《巴黎手稿》自1932年正式发表到现在始终是国际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之一,核心是如何理解其中的人道主义和异化劳动理论,研究者以为这就是《巴黎手稿》的主题思想。这是纯哲学语境理解的结果,不符合马克思当时的思想实际。《巴黎手稿》是政治经济学与哲学有机统一的经济哲学语境,主题思想是质疑和批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制度。这种主题思想的铸就与马克思写作《巴黎手稿》时依凭的思想资源有直接关系,较有代表性的是资产阶级经济学、青年恩格斯的经济学、费尔巴哈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巴黎手稿》研究的历史明证可鉴,研究者们或是忽略部分思想资源的客观存在及其影响作用,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和青年恩格斯的经济学;或是对部分思想资源的影响作用作出扭曲性判断,如对费尔巴哈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判断。两种做法的共同作用使然,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语境和主题思想皆被误解。关注和研究马克思《巴黎手稿》写作时依凭的思想资源问题,发现和揭示出二者之间细微且复杂的内在联系,我们就能更容易地进入马克思当时的心智世界,进而准确全面地理解《巴黎手稿》的经济哲学语境和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的《巴黎手稿》的论争很多。《巴黎手稿》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人们在研究马克思的《巴黎手稿》时,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不要固守于马克思著作的某些词句话语,这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比较了《巴黎手稿》与《文心雕龙》的相通之处,认为《文心雕龙》的“道心”论有助于对《巴黎手稿》中“美的规律”的准确理解,使我们得以从价值本源的角度解释《巴黎手稿》的美学难题,从而为会通马克思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进而建设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创立异化劳动论的标志。而异化劳动论的创立则是马克思最初研究经济理论的重要成果。因此,《巴黎手稿》所阐明的异化劳动论,无疑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异化劳动论在马克思价值理论形成上的地位与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逻辑展开过程中,存在着一次深刻的路径否定,即"历史现象学的辩证法演绎"取代"历史现象学的价值批判".这一方面,标志着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没落;另一方面,预示着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精神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实现了深层次的复兴.但是,理解这一哲学路径的转换,必须基于此前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从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理解及对"人的解放"路径的探究出发,才能真正重现《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理论范式变革的深层逻辑渊源及其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巴黎手稿》美学论争主要围绕内在尺度、美的规律、审美价值属性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等四个相关问题展开,文章就该论争作一简要述评并指出其积极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巴黎手稿》美学论争主要围绕内在尺度、美的规律、审美价值属性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等四个相关问题展开,文章就该论争作一简要述评并指出其积极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的基本美学理论问题之一.依据《巴黎手稿》阐释的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美的规律"不是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讲美的生成发展的根据、原因、条件、基础的问题.它与"劳动创造了美"有着内在一致性:"劳动创造了美"只是一般地提出了劳动是美的生成的根据,"美的规律"则进一步阐明什么样的劳动才能创造美的问题."美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主客体借助审美实践的中介而实现的结合,二者并不矛盾:"美的规律"与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不能分离,主体的目的性因素不仅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不矛盾,而且是其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中强调建立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表现在:第一,将自然置于基础性地位——以实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和人类生存发展相统一。第二,对象化——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践性形式和辩证法。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强调,突出表现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这两个问题上。马克思的这种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实践性的生态哲学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即《巴黎手稿》,广泛论述“人的问题”,其中许多基本观点,孕育了马克思后来的教育观,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萌芽。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思想萌芽与费尔巴哈、黑格尔的人论明显不同,主要反映在“个人与社会”、“能动与受动”、“主体与客体”、“人的原始差别”、“性善与性恶”、“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研究这些问题,对于理解马克思的新教育观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翻译出版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目前为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出版了一个《选集》版、两个《全集》版和四个单行本。当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者主要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1980年以后,研究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评价、文本结构、异化理论、共产主义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的自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巴黎手稿》在哲学领域内造成的彻底颠覆,马克思在崭新的哲学空间中也构建了自己关于人与自然的解释方案。这一方案不仅提供了关于现实的人与自然的本体论的哲学理解,而且也凸现了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深度异化的批判话语和对未来社会人与自然矛盾真正解决的理想祈向。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其中的共产主义理论的分析,就共产主义的特征、科学内核以及存在的争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面地展示了共产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及其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对象性活动"是《手稿》中马克思表达自己哲学创造的真正起点,它是"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该文以《手稿》文本及其要解决的问题为依据和线索,清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探索历程,进而得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是"对象性活动"这一结论,从而为马克思独特的哲学创造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体现了他晚年的理论研究,1992年《历史学笔记》在我国的出版,以及苏东剧变,引发了我国对马克思晚年哲学思想的研究热,其热点聚焦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形态的一般规律与其道路的特殊性问题。随着我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轨道,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和卡夫丁峡谷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剖析争论的焦点,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马克思晚年思想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失利与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以马克思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阅读文本,对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中的商业文明思想进行评述。相比封建制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是认同的。但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最终却持批判态度,在《手稿》中处处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批判的思想。资本主义商业文明造成人的异化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分析问题的角度。在对马克思关于异化的原因、异化的现实和异化的消除等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参考了前人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看法,结合社会现实,给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论审美对象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审美对象的发生机制,首先要阐明审美对象发生的三个重要环节,即: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人的感性的解放以及物作为形象的显现。其中,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审美对象发生的前提,人的感性的解放是审美对象发生的中介,而物作为形象的显现则标志着审美对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黑格尔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确立了他实践观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框架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篇。稍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费尔巴哈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将《手稿》中的实践观思想运用到存在观、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思考中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外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