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现存最早的会要体史书,《唐会要》是研究唐史,特别是研究玄宗天宝以后历史的重要典籍。由于《唐会要》在编纂及传抄的过程中,文字脱讹严重,大大影响了该书的使用价值。这里将发现的讹误择其要者共三十条按卷排列如次,以裨学者考证。  相似文献   

2.
会要体虽为苏冕首创,但却由王溥总其成。王溥在苏冕《会要》、崔铉《续会要》的基础上,重新补充、编排材料,整齐体例,是为今本《唐会要》。目前学界皆认可苏冕对会要的发凡之功,却忽略了王溥的再造之实。因此,拟就《唐会要》编撰的社会成因,以及王溥对前人会要的改作情况略作分析,以说明王溥对会要史体的最终确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唐史家苏冕所撰《会要》一书 ,标志着会要体史书的创立 ,至今已 12 0 0周年。《会要》经后人两次续作而成《唐会要》 ,深为历代学人所重 ;且自宋迄清 ,会要体史书发展为泱泱大国 ,为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史上之一瑰丽园地。本文探讨有关《会要》的撰述、续作及苏冕的史识等问题 ,展示唐代史学上这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唐会要》卷六五《秘书省·著作郎》载:贞观二十三年闰十二月置史馆于门下省,宰臣监史。白是著作罢史任。  相似文献   

5.
《宋会要》被《永乐大典》依韵抄录得以存世。徐松利用修《全唐文》之机将其辑出,功不可没;缪荃孙将徐松流散到书肆的辑本购得,可谓慧眼识真。《宋会要》前后经3次整理,最终成书《宋会要辑稿》,是研究宋代社会史及辽、夏、金、元必检之书,为学界所珍重。而《宋会要辑稿》的整理与刊印,徐、缪二公贡献尤大。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本《唐才子传》是四库馆臣以《永乐大典》"事韵"、"姓氏"中文字缀合而成的。与《永乐大典》原文及元刊本相校,《四库全书》本在体例和文字方面均有改动,但其中异文对《唐才子传》校勘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7.
在现存宋代史籍中,《宋会要辑稿》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它的珍贵之处,除集中地、分门别类地记载了宋代典章制度而极便观览外,还保存了大量仅见于此的原始资料。收入《全宋文》的诏令、奏议等类文字,辑于是书的即达数万篇,而他书不载者亦有近万篇,可见《辑稿》对于宋史...  相似文献   

8.
张志和 《东方论坛》2001,(4):59-59,65
关于《事物纪原》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四库全书》所收本及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国丛书综录》均题为“宋·高承撰”。本文通过对该书的内容作具体地考证指出 ,生活于明正统年间的阎敬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 ,谈到该书的来历并说“作者逸其姓氏不可考”。从该书引用的材料来源看 ,其中有相当多的内容出自《宋会要》,且叙述语气亦明显是宋朝以后的人 ,该书的两次刊刻出版都在明中叶 ,由此 ,可以证明 ,该书的成书时间应在明代。  相似文献   

9.
《唐会要》卷七八《诸史中·节度使》(中华书局1955年标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点校本同)载:  相似文献   

10.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是唐代刺史史料的总括式研究,偶有一些不甚妥帖之处。《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所存唐代刺史史料,对《唐刺史考全编》考订结论中刺史名、州名、时间等讹误及不确者多有订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回族定居新疆的历史始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后,学术界将新疆回族的源头追溯至唐代或元代的观点有误。新疆回族的分布特点虽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回族一样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格局,但其形成原因却与内地诸省区不尽相同,与清代的民族隔离政策、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文人谣是指文人创作而又自称为"谣"的诗歌。唐代文人谣是文人新乐府的一部分,是文人新乐府诗歌多种体式的一种。盛唐李白的《箜篌谣》和《庐山谣》,开创了中、晚唐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人谣主题和风格,这两类文人谣分别对宋元以后的诗和词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受文体和资料零散的影响,学界在唐代赋学思想研究领域深入探讨得不多,更遑论对唐代赋学思想的整体把握。唐代赋学思想在人们直观印象上显得相当贫弱,而实际上却比较丰富。其赋学思想发展脉络从时间上看呈明显的阶段性,主要可分为初盛唐、中唐、晚唐等三个阶段;从内容上看,初期重在历史批评,中期形成古、律之争,晚期讽时赋学思想凸显,总体上是以尚用的功利批评为主。其整体风貌和发展脉络是比较清晰的。  相似文献   

14.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撰一部重要的传奇集,思想上儒释道并存,并与晚唐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其作品不仅揭露了晚唐的藩镇割据,也是宗唐思想的凸现;同时,交织着出世、入世的矛盾思想;僧道侠的传奇更体现出了人生无常;对盛唐的眷恋在现实的空幻面前更为张显。  相似文献   

15.
城镇回族聚居区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在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基础之上,围寺而居的教坊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居住单位和社会文化生活单元,而且是一个围坊而商的商业经营单元,体现了经济理性和生活方式的紧密相联。围坊而商的街居经济和依坊而商的贸易市场共同构成了城镇回族聚居区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的形成,是回族特有的生计方式和社会文化模式共同形塑的结果。甘肃临夏市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6.
桂东北平地瑶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到政府和民间两种力量的推动,在这一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推动的主导力量又有所差异,使得平地瑶的教育水平在历史上就高于其他的瑶族支系,并最终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是查阅唐代皇室家族传承关系的一个便利的工具,但由于编撰和传承等诸多原因,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存在着许多缺漏和讹误之处。为了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更完善,从而使其在唐代文史研究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笔者利用近年所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其它相关材料,对其进行了一次粗略的匡补工作。  相似文献   

18.
明初诗学批评家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唐诗选本,也是以评选结合方式来体现自己诗学批评思想的重要的诗论著作。尤其是其唐诗分期理论,在广泛吸收唐末以来唐诗分期学说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四唐分期说,显示了唐诗分期的批评史意义,对明代唐诗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虞世南的应制诗洗脱浮靡,暗寓讽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咏物诗既是咏物,更是抒发自我的高情远志;边塞诗立意高远,洋溢着立功边疆、以身许国的豪情。其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现了贞观诗人努力挣脱南朝诗风的尝试。他的诗歌引导唐代咏物诗重归雅正,还启发了后人对边塞题材的兴趣,被许多唐代诗人师法,因此,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确实具有“唐音之始”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