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政治生态净化过程也是身处其中的领导干部的适应和转换过程,必然带来干部心态的重大变化。调查显示,在政治生态净化过程中,领导干部对国家发展前景和个人职业发展更有信心了,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怕担当、怕问责带来的"为官不为"现象和心理压力。基于政治生态与干部心态的共生关系,需要从强化思想建党和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干部队伍的心态变化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3):5-9
执政骨干队伍的建设问题,离不开干部工作作风与工作状态的改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铁腕反腐的重压下,一些领导干部萌生了做"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良心态。"为官不为"主要有拖拉懒散型、推诿耍滑型、求稳怕事型、无利不往型、欺上瞒下型等五种类型。"为官不为"堪比严重的腐败行为,是失职渎职的另类表现,它的危害是极大的。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周密部署,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等各个方面,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实把这一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上期我们与梁衡老师聊到为官行德的关系,"官念"之中必须注重"官德"。本期梁老师进一步阐述"为官"必"为公",公私要分明。一定意义上,做共产党的"官"就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大公无私。让我们继续听听梁老师阐述的道理。梁衡:从汉字的构造看,"官"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个屋子,屋内挂一"弓",表示权威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开辟共产党人为官理念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禄 《创新》2008,2(2):25-30
"人品即官品,做官即为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命题,也是共产党人为官理念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一科学命题,开辟共产党人为官理念的新视野,对于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为官理念,提高干部思想道德水平和执政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9.
主媒锐评     
<正>《人民日报·人民观点》不久前就当下"转变作风干部要有积极心态"发表系列评论。评论切中时弊,言语辛辣,很具思想性和战斗力,这里摘要刊发其评论要点。"官不聊生"错在哪?文章说,自八项规定颁布以来,作风转变日渐成为"新常态"。广大群众从中看到了希望,许多干部也由此卸下了包袱,不用再因迎来送往疲惫,不用再天天被酒精考验,不用再为坚持原则苦恼,关系简单了、环境单纯了、心态轻松了。但也有一种不同声音,认为福利减少了、行动不自  相似文献   

10.
江增华 《社科纵横》2009,24(4):102-105
施闰章在清初诗坛享有盛誉,在官场上也颇有声望。其在清初出仕的原因除了一些普遍性的因素外,作为个体的他出仕的原因还有:一是他在明朝没有官籍,清初出仕没有心理负担与外在舆论压力;二是为了完成自己登仕与家族父辈希望他出人头地的夙愿;三便是考虑到要以俸禄养家。而清初出仕的施闰章,其心态是矛盾复杂的,既感激,又害怕,时时担心大祸临头。做事时谨慎小心。他在清初为官,其内心世界并不愉快,时而萌生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意念。  相似文献   

11.
徐一超  陆扬 《求是学刊》2014,(2):120-127
晚清政论多疾病修辞,"新时期"初期文论泛滥伤痕修辞,二者的差异透露出中国现代性体验的两种心态类型。有机增生性的内在疾病具有全局性、弥漫性;匮缺性的外受创伤则带有局部性特征,关联外来异质力量楔入以后分隔出的二元对立格局,极具"宣示价值"。吊诡的是,晚清知识分子的"疾病情结"在西方列强外部入侵下产生,"文革创伤"则起因于一个统一政权内部的变乱:"词"与"物"在此发生"错位"。"病"、"伤"修辞在历史语境中分别反映出"忧思-自省"与"控诉-自清"两种相异心态。这种心态转型与意识形态主流及其对立斗争思维的深度影响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李丹崖 《东西南北》2008,(12):59-59
以"小角色"的心态做人,以"女主角"的心态做事。她是一个大红大紫的荧幕丽人,风靡了三十余年,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所饰演过的角色,从青涩女生,到尊贵皇后,从大户人家的俏小姐,到令人目眩神迷的美艳少妇……无一不给诸多影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绝佳的气质和精湛的演技得到了国内外导演的一致称赞,片约一个接着一个,然而,她从不挑剔,从容面对每一个剧本,每一个角色。一天,一位国际著名导演找到了她,打算让她参演自己的一部影片,但是,让她扮演的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旋转门"是指干部在公共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之间双向转换角色、穿梭交叉任职的制度和现象。作为一种人才流动机制,"旋转门"制度在现代国家的政治运转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而言,切实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制度性壁垒和障碍,探索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干部人才流动"旋转门"制度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对中日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要从文化形态学入手,首先判断中日基本文化形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文化特质和文化心态,并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从基本文化形态来说,中国前近代文化为"先进自主文化",近代文化为"自主文化";日本前近代文化为"后进学习文化",近代文化为"学习文化"。从文化特质来说,中国前近代和近代文化是官本位主义文化,尚"虚";日本前近代和近代文化是实用主义文化,尚"实"。从文化心态来说,中国前近代以"大国文化心态"为主,到近代从"大国文化心态"向"弱国文化心态"过渡;日本前近代以"小国文化心态"为主,到近代逐渐过渡到"大国文化心态",乃至"大国沙文主义文化心态"。中日文化差异是中日近代化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因"房事"而凌乱了的人们,在中国成千上万。他们中不单单都是"月光族""蚁族""单身狗",也包括中产者、大小"老板"。凌乱的不仅仅是住房心态,还涉及个人的爱情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企业的发展观、文化观、战略观。面对房价如此疯涨,各地都有不少市民排队"假离婚",神圣的婚姻沦落为当代人博弈购房政策的筹码,是悲催还是"喜感"?企业的发展观、战略观等等也凌乱了,"工厂忙碌一年不如几套房的增值";而美的、海尔、娃哈哈、五粮  相似文献   

16.
"案主自决"原则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项核心原则,体现着社会工作的精神特质。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工程中,"案主自决"原则的本土化将是至为关键的一环。中国大多数学者多将讨论重点长期停留在"本土化"这个大概念上,缺乏对社会工作具体理论、价值观、伦理和原则等的探讨。文章深入探讨了"案主自决"原则在中国本土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从中国助人关系本身、儒家思想、集体主义和中国逻辑的实证性四个方面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正王国斌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守规矩的人。做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非常执着甚至有点执拗,"劳模"式的人物。本科毕业后他申请到京郊支教,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所以他的作品多表现身边的学生及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他的作品充满对孩子们的关爱,充满  相似文献   

18.
一寄寓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师生奉献灾区的热情,承载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推动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期望,新近,"青红社工服务站"在四川绵竹成立。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2008,(6):67-67
"脚踏实地,做事做人"是我们经营的准则,"做强企业,报效国家"是我们追求的崇高目标。胜利油田新邦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适时求新,邦联四海,与社会各界一起共创美好明天。——胜利油田新邦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德功做为一个在以建筑业为主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的领导者,他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的原则,在水利水电工程  相似文献   

20.
司欣 《东西南北》2008,(11):71-71
每年至少要消费8299万元——这是"富豪榜专业户"胡润为"中国新贵族"划定的最新消费标准。最近,胡润抛出一份"2008中国新贵族消费门槛",据他称,符合这一标准的中国新贵富豪共有5万人。众所周知,"贵族"不仅是一种物质概念,更表现为一种精神层次。由于中国富人阶层的整体财富观和道德体系还未成形,因而当下"中国无贵族"已成为共识,"有富豪没有上流社会"成为中国一大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