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湘西花(花灯戏)傩(傩戏)音乐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灯、傩戏是湘西地方戏剧重要组成部分,花灯、傩戏中的音乐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花灯、傩戏及其音乐形式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为中国戏剧艺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关索戏是流传于云南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的一种傩戏,它的演出形式与内容,与贵州地戏有许多相似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关索戏在演出的整个通程中,有许多祭祀活动和习俗,它们对研究傩戏有着重要的价值。笔者曾对关索戏作过许多考察,这里拟对其祭祀活动和演出习俗作简要的介绍,以为人们研究傩戏与宗教和民俗的关系提供一些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贵州傩文化主要表现在傩戏的演出中。贵州的傩戏主要是一种酬神戏,它的演出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神性空间。在贵州,普遍存在的傩戏一般而言有三种类型:一是威宁的原始傩戏撮泰吉;二是铜仁地区以土家族为主的傩堂戏;三是安顺市以屯堡人为主的军傩地戏。每一种傩戏所建立的神性空间性质不同,并且与其傩戏的性质相吻合。在这些神性空间实现时,一般都依赖的是一系列的仪式来实现从世俗空间向神性空间的转换。由于傩戏的种类不同,其仪式与神性空间的关系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城步桃林的苗族傩戏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它独特的艺术形态与原始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关注。它的具体艺术表现形式、所展现的面具、表演过程中的音乐表达等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民族戏剧中比较独特殊异的古老藏戏,之所以“成为这些年来戏剧史家、戏剧实践家及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所共同瞩目研究的课题”(张子扬:《藏戏从高原走向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着“活化石”般研究价值的傩艺术形态;和它在艺术上有高度发展,并已形成藏民族独立演剧体系的特殊戏剧形态。近来有同志将藏戏完全归结为“属于中国傩戏系统的”戏剧品种亦即它就是一种傩戏(曲六艺:《中国各民族傩戏——神秘与奇特的戏剧世界》)。而我以为这两者并不能等同。本文就藏戏和傩戏、傩艺术之间的关系作探讨,以就教于前辈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了一股傩戏研究热,召开了各种规模的傩戏学术讨论会,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傩戏面具展览,出版了傩戏及傩文化论文集,影响甚大,引起海内外学者对傩戏的瞩目。傩戏以其特有的面具艺术形式,展现了原始文化遗俗,引起诸多社会学科的重视,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根据对傩戏的表演形式的考察和研究,从傩戏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形态来说,傩戏音乐在傩戏的传承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傩戏音乐不仅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数千年来的音乐成就,而且对中国傩文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傩戏是由傩、傩仪(祭祀、各种法术、原始歌舞到)的不断发展形成。今天  相似文献   

7.
傩是中国古代驱鬼逐疫的宗教仪式,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 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延续至今已数千年。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 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特征。傩戏誉称为中国戏剧文化的活化石, 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学科的学术价值, 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大量资料显示,我国包括传统工艺、民族艺术等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正面临后继无人、管理混乱和大量流失的严峻形势, 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十分必要和紧迫。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博物馆的建立进行了全面评估, 对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8.
秀山花灯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融合了歌、舞、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秀山花灯具有高台花灯、单花灯、双花灯、群花灯等多种表演形式,舞蹈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扇法、身法、步法三种舞蹈动作技法为主,舞蹈形态特征则主要表现在扇法中的“绕转”、身法中的“颤膝”以及步法中的“弧线”等。这些舞蹈形态特征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可推动秀山花灯的现代性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泉州花灯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型、工、意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泉州花灯是体现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但进入现代社会,遭遇到了传承乏人、技艺乏新、文化变迁与花灯工艺传承矛盾等诸多问题。应制订一套方案和规划对泉州花灯艺术进行保护和发展,其内容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成立研究机构、融传统于现代、着眼于市场开发等,以不断打造泉州花灯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10.
傩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戏曲形式,也是一种祭祀方式,其依附于地方文化,便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傩戏风格。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傩戏的生存处境堪忧,这种古老而又极具鬼神意识的戏种,已经与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现代社会的需求格格不入,但古老艺术形态留存千年,有着丰富的表演形式与文化内涵,对于民俗学的研究、文化艺术形态的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极具传承价值,切实可行的传承途径措施的出台与实施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歌剧自上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在学习与借鉴欧洲传统歌剧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许多优秀歌剧作品不论是歌剧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堪比西方歌剧。然而,民族歌剧的艺术形式影响着歌剧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许多优秀的新歌剧"昙花一现",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探索一条我国歌剧自己的道路还需要歌剧创作者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山腔和弋阳腔虽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迥异于对方的鲜明特色,但在长期的争胜发展中,并非完全对立、彼此隔绝,而是相互吸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最终达到融合并形成新的艺术特色和声腔剧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戏剧的起始源头、发展脉络对中国京剧与欧洲歌剧作了比较。接着 ,又从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政治体制、民族性、哲学思想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入手 ,对中国京剧的写意风格和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欧洲歌剧的写实风格和以音乐为中心的美学特点作了阐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古典戏曲剧本不仅是研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依据,其中的点滴信息也反映出舞台艺术、演出形态等演剧特征,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对戏剧形态发展演变的研究和戏曲语言与戏曲文学的考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重视戏曲剧本文献价值的研究方法叫"以戏证戏",是学界前辈自觉运用的方法,值得今天的研究者借鉴。以戏曲脚色研究为例可以看出,运用这一方法,中国戏曲史的研究将会获得新的文献材料,得到新的创获。  相似文献   

16.
湖南戏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1980年代后期以来便每况愈下,其生存现状颇为困窘,不少剧种只有1-2个国营或集体制剧团或民间业余剧团在支撑,大多数剧团名存实亡;演出市场不断萎缩;演员年龄老化,后继乏人;没有新的观众群出现。产生、形成、发展于农耕文明的戏曲难以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湖南戏曲衰落的根本原因;此外,城镇化运动的兴起,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冲击也加剧了湖南戏曲的衰落。  相似文献   

17.
"美声唱法"早已传入中国并已开花结果,但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体系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这是个重大缺憾。因此研究建议采用"移植法"和"嫁接法"来解决创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的问题。"移植法"是引进欧美歌剧,把欧美歌剧逐渐中国化,"嫁接法"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逐步欧美化,是从中国戏曲里"中心开花"式地嫁接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来。  相似文献   

18.
广灵县境内戏台林立,现存古戏台有62座之多。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作疃乡龙神庙戏台、南蕉山村龙神庙戏台和井农村观音庙戏台三座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戏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我们看到,戏台文化不仅是对广灵戏剧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折射,更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绍兴这片古老深厚的沃土养育了灿烂辉煌丰厚博大的越文化。越剧作为越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多种手段、多种形式体现出越文化的丰富内涵,该文从越文化孕育了越剧的产生,越剧对越文化的体现与解读两个方面探讨了越剧与越文化的关系。越剧在越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产生,历经发展、演变都折射出越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存续、积淀,扩散开来,最终与越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