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是高等教育投资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充分配置,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自1997年确立成本分担机制以来,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投资数据分析表明,成本分担在投资结构完善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离理想目标下的高等教育多元投资机制还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力资本理论探讨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实质是人力资本投资过程。针对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确定高等教育的主体地位,其次根据国家、个人、企业团体的权益,建立起完善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在国家财政支持增长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国实行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存在着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比例较高、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调控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必须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调节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加强高校成本核算等完善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对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之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渠道不畅;成本分担机制未形成;政府投入效率不高。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投资的机制和途径: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改革经费投入方式;明晰产权、大力发展民办中职教育、增加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效益;建立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扩大经费来源范围;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融资能力,拓展中等职业教育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5.
解决高等院校办学经费问题政府应起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和财政拨款模式,强化法律的保障与约束功能,营造多元文化投资的法律制度环境,千方百计保证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高校自身也要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财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入手,努力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多途径筹措办学经费。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既具有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又承担解决就业压力的社会功能。根据利益获得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由政府、学生、社会这三方受益者共同分担。基于上述理论及2006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的数据,得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应以政府为主体,企业和家庭共同分担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校教育成本现状与实施教育成本分担的可行性分析,提出应按照市场机制成本分担理论,对高等教育培养成本尽快建立由国家、学校、学生家长和学生共同承担的合理分担制度。按照受益付费的原则,准确测算教育成本的数额,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确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建立高校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配置学校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得到充分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投资机制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政府应科学确定投资比例,建立高等教育基金制度,进一步完善投资法规和国家资助体系,加大高等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融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要解决高等学校的投入与产出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融资理念。首先 ,从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出发 ,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融资的主体 ,并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意义 ;其次 ,对高等教育活动的成本与成本分担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探讨了高等学校在融资活动中与各方投资者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与其完善的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密切相关,这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历经了“孕育雏形期—基本定形期—拓展与行政加强期—修正调整期—合作超越期”等不同阶段.成本分担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政保障.笔者从历史的角度,系统研究了美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历史发展过程,并由此提出了对中国实施教育成本分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投资的现状分析及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育经费的需求日趋紧张。尽管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总量在逐年增长,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运营成本的上升,从大学的经费来源上看,国家财政占高教投资的比重反而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安排高教投资的来源与运用,合理确定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既可以体现教育公平,又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高等学校教育投资的主要问题是:投入增幅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很大,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在西北8省也属偏低省区。要改善这种状况,首先应加大中央财政对新疆高校经费投入的支持力度;其次是政策扶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第三是鼓励创办民资高校。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投资理论和教育投资的属性、特点来看,教育投资既是今日所必须的消费性投资,更是明日扩大了的生产性投资,它注重一定的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扩大高等教育投入,必须要统一认识,确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渠道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挖掘高等教育自身资源,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工作平台和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家庭对儿童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影响儿童未来的人力资本质量。受经济能力、效用偏好、文化水平及社会环境等变量影响,西部农村家庭对儿童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差距。只有家庭、政府及社会的多维协作,才能逐步改善西部农村家庭对儿童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提升西部农村家庭对儿童的人力资本投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政府作为高等教育投资的主要行动主体必须要关注高等教育的办学绩效,并对其绩效作出科学的评价,继而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对高等教育作出科学的合理的投资,这既是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本身的逻辑体现,又是政府对高等教育作宏观调控的必然的逻辑要求。荷兰是有效运用高等教育投资绩效评价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以法律规范为基础,以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为导向,绩效评价的结果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密切联系,这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制度的生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教投资体制改革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和大众化政策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多渠道投资架构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新的投资模式:以各级政府为办学主体所形成的公办高校的投资模式,以市场为办学主体所形成的民办高校的投资模式,政府与市场共同办学所形成的混合型高校的投资模式等。不同的投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且各有利弊,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渐完善,混合型高校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类型,其投资模式也将随之成为一种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无论是在决策权和支出权方面,还是在筹资权和管理权方面,较之以往均有很大程度的削弱。这种削弱总体而言是合理的,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但也存在矫枉过正的一面,既不利于地方投资主体功能的发挥,又降低了中央投资调控的效率,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浅谈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因此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现状和现实意义的分析,建议通过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形成教育产业多种投资模式和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等途径来解决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资金投入是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进展和成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武汉市H村的"家园建设"来看,政府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主体,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农民支出为辅;公共财政投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农民的资金来源由家庭储蓄和私人借贷组成,其支出以家庭消费为主,二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是由于政府的投资从决策到实施都是"自上而下"、大包大揽,造成农民缺乏积极性,普遍存在一种看客心态。新农村建设若要提高投资效率,迫切需要政府在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上加大农民的参与力度;同时,政府和农民均应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农村"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是经过投资而形成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教育投资与其它物质资本投资一样是为了获得预期的收益,然而我国农村教育投资却悖于这一原理。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国家财政投资总量分配失衡及教育资源城乡分配失衡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本通过升学和劳动力转移等非农化形式大量流向城市或发达地区,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依附性,农村教育投资也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流失而流失,形成了农村教育投资收益“错位效应”,并且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这种效应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尤其是城乡长期的收入差距,从而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