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面对全球性的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热潮,追本溯源,研究微型小说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进程,继承其优秀的文学传统,乃至借鉴其创作经验,对于推进当代微型小说的发展,提高微型小说的创作水平,都是必要和有益的。本文试图探索中国古代微型小说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 中国古代微型小说渊源 中国古代微型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小说创作三要素来看,古代微型小说的诸要素是在发展中逐步地具备,从量变到质变地走向成型的。 中国古代的微型小说起源于《山海经》。《山海经》是从西周中期前后到汉初前后的漫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微型小说的崛起得益于媒体的促进,它的发展一直是以媒体为中心的。然江苏微型小说已经完成从媒体中心向创作中心的主体回归,并正在成为中国微型小说的中心,这得益于文化底蕴丰厚的江苏具有宽松的人文环境,政府、政策、媒体对微型小说事业的支持,也在于江苏微型小说作家的不懈努力和江苏微型小说团队较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微型小说是我国近年新崛起的文艺体式,它自身存在的二难机制决定它不能使用一般小说常用的叙述方式,而变形表述是微型小说发挥艺术特长的最好方式之一.本文着重从微型小说变形的两种方式,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为微型小说制造"新奇化"、"陌生化"提供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创作图景可用"异彩纷呈"四字来形容。其中马来西亚曾沛的微型小说充满质感与美感,郑若瑟的微型小说涉及到道德主题与悬念设置问题,心水的《养蚂蚁的女人》是一部凭感觉把握的微型小说,梦凌的微型小说集《结》则洋溢着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5.
微型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篇幅短小是微型小说与一般长中短篇小说在形体上的重要区别。这种形体特征要求微型小说在叙事策略方面特别讲究。微型小说的叙事特征和技巧 ,突出地表现在从浓缩的故事时空、跌宕变换的叙事节奏、错位歪曲的叙事时序和变化多样的叙事视角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在立意、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较之传统的小说审美有较为独特的创新。通过探讨微型小说的平民艺术定位及其在推动文化的繁荣方面所起的作用,来论证其审美价值取向的成熟,认为微型小说所具有的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双重特质,正是其审美独特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有自己的创作规律和基本属性,对于微型小说来说,也同样适用。但是由于微型小说的篇幅短小,所以它又派生出了自己独特的属性。  相似文献   

8.
面对着数以万计的微型小说,我常常感到无比焦虑,微型小说究竟属于何种体裁?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寓言?笑话?速写?抑或是我们常见的实用文体?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一、微型小说与散文的困惑 “小说”之前冠以“微型”二字,言其篇制的短小。唯其短小,故而不能有复杂的情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的许多微型小说作者就开始淡化、弱化,甚至虚化情节  相似文献   

9.
近年以来,我国微型小说创作发展迅速,情况十分喜人。随着微型小说作家、作品的不断涌现和对微型小说评论工作的逐步展开,微型小说正与日俱增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微型小说短小精悍,反映现实生活比其它文学形式特别是中短篇小说敏捷、迅速、轻便;它正好适应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迅速,社会思想变化快,人们渴求跟上时代步伐的现代化潮流;(二)微型小说篇幅有限、情节单一,内容通俗易懂,读来省时省力,易于为各阶层读者所掌握,并可满足各阶层人们对文艺多层次的需求;(三)微型小说虽篇幅短小,但能以短见长、以少胜多、平中见奇、微言大义、含蓄隽永,与短、中、长篇小说相比,它同样具有艺术上的审美价值,也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但我们也应看到,微型小说的发展壮大,毕竟是近几年的事,时间尚短,经验较少。总的说来,还处在开创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微型小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微型小说的思想艺术质量,对微型小说的创作理论和写作技巧开展深入的研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拟就微型小说写作技巧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凌鼎年是一位有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微型小说勾画了时代的生活百态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图景。凌鼎年的微型小说有很鲜明的地域色彩,让人感受到文化风情的魅力。凌鼎年精通微型小说的各种技巧,积极探索各种微型小说的写法,他有深刻的洞察力,善于体察细微的人生与人性,有丰富的想象力。凌鼎年的微型小说题材广泛,体式丰富多样,语言风格多变,既活泼生动,富于阅读乐趣,又让人在"悦读"中增长知识,获得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理论界"故事性"研究的脉络,着重分析了结构主义对故事结构的研究,归纳总结了"故事性"研究的理论范式,指出"故事性"理论研究的两难处境,以期对叙事作品研究和叙事文本创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他"展示了小说核心内涵,"他"最令人关注,也最让人争议。"他"性格诡异,忧郁和孤愤是"他"性格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他"的性格生成严重的"自我拒绝"和"性格障碍"。"他"性格的稳定性和差异性、复杂性和主导性、表层性和深层性,呈现出"他"性格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他"性格的魅力。《沉沦》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表现领域,首开"另类小说"之风,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的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由有感于生命现状,自东向西的行进旅程和灵山见佛修成正果三个环节构成.它隐喻了作者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索,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奥秘的独特理解.它与神羿求药故事的思维范式和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相同,由此推测神羿求药故事为西天取经故事之原型.两个故事相比较,<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新意在于追求精神生命的超越,艺术地表现了人存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仙乡传说对唐传奇《柳毅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民间文学角度看,《柳毅传》享乐长生的主题、把凡人遇仙和人神相恋两种原型相结合的结构模式、采用情节单元组装故事的手法,都深受仙乡传说的影响。可以说,《柳毅传》是作者在吸取并改写民间仙乡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唐传奇名篇。  相似文献   

15.
拾金者的故事起源于中国 14世纪中叶。世界各国各民族流传故事都是以产生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为基础 ,并各自加以本土化。  相似文献   

16.
青蛙美女的婚恋——"神蛙丈夫"故事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世界著名民间故事类型"青蛙王子"的中国型式--"神蛙丈夫"为题,运用母题和类型研究法,将其繁多复杂的异文划分为四个类型,并且较为深入地挖掘了该类型故事包含的文化内涵,梳理了它在中国的传承源脉.  相似文献   

17.
美国犹太裔作家辛格的短篇小说《第三者》讲述的绝不仅仅是世俗意义的第三者,"第三者"极具象征意蕴:不仅指游离于两种文化和传统的菲格贝恩夫妇等犹太人,更指孤独、异化了的现代人。他们是失却了信仰、身份,找不到归属的充满矛盾和悖论的"第三者"。  相似文献   

18.
《宠儿》作为黑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最有影响的小说,在写作技巧上有独到之处。作者一反文学文本的常规模式,运用新颖独特的"杂糅"技巧,把对立的文学题材、相反的意象寓意,人鬼合一的人物身份、以及分属不同文学理论的创作方法杂糅合一,使小说产生了变异、突出、陌生化的效果,有力地烘托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9.
现存最早记录昭君自请远嫁匈奴故事的文献<琴操>,目前学界多认为是东汉蔡邕所撰,此书并全文收录了所谓昭君所作的琴曲<怨旷思惟歌>.然而,通过对今本<琴操>作者问题的考证,可知此书实出于晋代.据此可知,含有自我意识觉醒成分的昭君自请远嫁匈奴的传说,是东晋文学自觉风气的产物.它的产生,印证了魏晋是中国文学自觉期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百回本《西游记》作为一部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从其取经故事源起到成书可见《西游记》的故事原型是佛教的;他的故事主旨体现了大乘佛教对小乘佛教的取代、文本回目及诗词韵文和名词术语都涵盖“明心见性”的佛学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