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因果归因理论与经验学习理论,构建创业失败归因、失败学习与随后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创业失败的内部归因可以提高双环学习的概率;外部归因或可以提高单环学习的概率,或对创业失败学习无显著影响。创业失败学习对随后创业意向有"双元"作用:单环学习提高随后创业意向,但创业者并未对行为范式做深刻反省;双环学习使创业者获得成长,但却降低了随后的创业信心和意向。  相似文献   

2.
构建政策适应影响团队簇创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样本进行分类,比较创新扩散与创业网络情境导向这两个反映组织间合作特质的变量,在政策适应与团队簇创业关系间的影响作用。以326个创业团队簇为样本开展问卷调查,实证发现,政策适应能够显著影响团队簇创业绩效,且创新扩散和创业网络情境导向的不同组合情况在其中共同发挥了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无论处于创业者个体及单一组织创业层面,还是处于团队簇的组织间合作层面,仅在呈现创新结构扩散特征时,对当前创业政策的适应才能促进团队簇创业绩效提升,而在外部主导的创业网络情境导向下,仅呈现创新关系扩散、创新认知扩散特征时,对未来政策的适应才能够促进团队簇创业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创业学习在商业模式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会陷入“信息茧房”效应当中,那么信息茧房是否会对创业者的商业模式设计决策产生影响?基于商业模式研究的认知视角,从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两个创业学习层次出发,构建创业学习驱动初创企业商业模式设计的逻辑关系模型,同时考虑大众传媒环境下的信息茧房现象在此间存在并对设计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对322名创业者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创业过程中,组织学习与创新型商业模式设计相匹配;信息茧房客观存在于创业学习驱动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业者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4.
继承人成长模式是目前中国家族企业理论和实践的热门议题,也是保障和提高家族企业跨代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家族企业传承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创业的主力军,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的多元文化经历和文化框架转换为其创业学习过程提供了独特资源和路径,本文基于文化心理学的动态建构主义视角,以6个家族企业的海归继承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程序提炼基于文化框架转换的海归继承人创业学习关键过程要素,包括海外获取性创业学习、创业动机促发、实验性创业学习(直觉和编译创业学习)3个创业学习阶段中,文化构念网络可用性、通达性和情境适用性的构建策略及其与创业学习过程的互动协同机制,试图在家族企业传承背景下构建基于文化框架转换的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创业学习过程理论模型,从文化心理学视角解读文化框架转换对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创业学习方式、路径选择和创业能力形成的微观作用机制,为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这一独特创业群体的成长提供富有前景的答案,为家族企业传承和跨代创业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创业学习理论、组织行为理论以及创业导向理论出发构建连续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传承理论框架,基于对3位典型连续创业者的访谈资料,运用T-LAB9.0分析软件得出:与连续创业者社会网络传承关联性最强的因素为"商业"、"帮助"与"时间";连续创业者社会网络传承的概念框架和主题类别是"帮助"、"联系"、"产品"。  相似文献   

6.
李雯  夏清华 《管理学报》2013,(9):1338-1344
以创业事件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广东、浙江、湖北三地创业者的问卷调研,系统探讨了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及其交互效应对创业行为形成的影响机理,以及社会网络构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感知可行性对创业行为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感知合意性的影响却并不明显。在社会网络构建能力的调节效应下,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存在着一种交互机制,低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情境下,个体的感知可行性(感知合意性)对创业行为形成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跨组织合作形成的创新网络,构建了跨组织知识整合下的创新网络模型,仿真分析得出,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对跨组织知识整合下的创新网络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很高时,创新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低的集聚系数,此时网络具有随机网络特征;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很低时,创新网络具有较长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高的集聚系数,此时网络具有规则网络的特征;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大小适度时,创新网络具有相对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高的集聚系数,因此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中交互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博弈理论框架探讨了组织间信任演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交互学习与信任演化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交互学习和信任演化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两者协同效果一致时,将会显著提升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反之,将会降低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9.
企业动态能力是维持、提升和创造动态竞争优势的战略前提。本文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并验证了创业导向与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分析出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与提升路径。在动态能力文献梳理基础上,开发出测量动态能力的4个构面:环境洞察能力、变革更新能力、技术柔性能力与组织柔性能力,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其具备一阶四因素结构。运用实证研究对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显示,组织学习在创业导向和动态能力之间扮演了中介效应功能,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有显著正效应,创业导向各构面对动态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间接正效应。最后建议企业应在创新与超前行动性氛围下通过组织个体层、群体层与组织层的存量学习和前馈层与反馈层的流量学习构筑并提升企业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连续创业者10年创业经历为纵向研究案例,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深入探索创业者创业能力形成的过程机理,并揭示创业活动的差异、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创业认知、创业学习对该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事件空间、强度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创业认知模式支配地位,创业者在被动性事件中倾向于采用分析式认知模式识别创业机会,采用直觉式认知模式发现创业资源,通过创造主动性事件在行动学习中利用创业机会,在经验学习中获取并管理创业资源;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创业者认知模式的转变,创业学习能够促进主动性事件对创业能力的提升效果;连续创业过程中,被动性和主动性事件的交互作用形成创业能力提升的正反馈,被动性事件变少、主动性事件变多,创业能力得以巩固。研究结论对创业者如何在复杂事件环境中提升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畏  葛建华 《管理学报》2021,18(5):781-790
从“文化工具箱”视角出发,回顾和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组织情境下文化资源使用策略(分化或整合)与文化行动受众(内部或外部)两个维度构建了研究分类框架,继而从研究情境、行动目的、策略机制等角度对不同研究路径内的文献进行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跨路径融合不足和跨领域对话受限等问题,并提出从4个方面拓展该领域研究,包括挖掘文化元素间的网络关系、明晰内外部文化交互机制、探索文化资源整合与分化的并用,以及加强文化资源视角与其他研究领域的对话深度。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动态能力,组织韧性能够提升企业适应性、增强企业活力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本文旨在探讨失败学习驱动企业绩效的新途径,实证检验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失败学习、组织韧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单环失败学习和双环失败学习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反弹恢复在单环失败学习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反超改进在双环失败学习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不仅强化了单环失败学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而且促进了双环失败学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揭示了失败学习驱动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和情境条件,为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社会认知与家族创业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非家族性企业创建过程不同,家族性是家族创业行为所独有的特性.具有亲情或血缘关系的家族创业者之间强调奉献和关爱的利他行为,形成家族创业行为的集体性创业智慧即家族性社会认知.本文通过对思凡公司12年的创业历程分析发现,家族性能形成具有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家族性社会认知,而创业行动可以增强家族性社会认知能力;由家族性产生的集体性社会认知有利于家族创业机会识别和把握、资源能力改进和创业组织形式动态演变.研究表明,以不断提高的家族性社会认知为驱动力,组织认知模式和创业行动路径选择之间互动形成了家族企业创业活动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4.
高失败率是创业热潮中创业者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创业失败在为创业者带来大量情绪与财务成本的同时,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经验.如何激活创业失败者卷土重来的激情是降低创业社会成本的关键.文章整合组织学习和创业认知理论构建了统一的创业失败学习理论逻辑,结合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世界银行和松-紧文化3个跨国数据库,考察了不同国家文化与制度环境下不同性别个体的创业失败经历对其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没有失败经历的个体相比,有创业失败经历的个体更可能选择创业;高宽松度的国家文化、好的制度环境分别强化了这一关系;性别与文化宽松度对这一关系有显著的三重调节效应.即在高宽松度的国家文化下,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女性创业者再次创业的概率更高.将性别角色差异纳入到创业失败的分析框架中,同时也扩展了创业失败的文化与制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武立东  王晗  崔勋 《管理学报》2024,(2):308-316
从双元创新嵌入其间的企业内外部关系网络出发,系统梳理归纳双元创新和董事会社会资本领域的研究脉络、理论发现和最新进展,构建“董事会内/外部社会资本-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双元平衡”的理论模型。揭示董事会社会资本作用于双元创新的内在机理,提出董事会内外部社会资本交互整合是实现双元创新的重要组织路径,并从组织禀赋与群体互动过程两个视角识别影响二者间关系的潜在情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型工作挑战能够提升领导者的创新绩效,但其对个体和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系统特质激活理论,通过231套领导-员工配对样本,结果表明:(1)个体、团队发展型工作挑战均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2)团队、领导跨界行为均在团队发展型工作挑战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3)个体跨界行为在个体层面发展型工作挑战与个体创新绩效的关系间存在中介作用;(4)团队绩效动机氛围负向调节个体层面发展型工作挑战与跨界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削弱个体层面跨界行为的中介作用。模糊集定性分析的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发展型工作挑战与个体、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而且揭示了跨界行为的不同层次中介机制以及团队动机氛围的跨层次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敬岚  杨治 《管理学报》2023,(6):867-875
基于身份认同理论,构建“心理状态-情感-行为”的研究框架,分析大学生创业者心理所有权通过创业激情对警觉性市场学习的影响。基于162份大学生创业者的两轮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者心理所有权对创业激情具有正向影响;创业激情可以促进警觉性市场学习;在创业项目获得风险投资的情况下,心理所有权对创业激情的正向影响更强,心理所有权与警觉性市场学习之间通过创业激情中介的间接正向关系也更强。  相似文献   

18.
创业失败比一般的组织失败更具离散性、碎片化和多样性等特征,创业者从失败中重新崛起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学习过程.与之相对应,创业失败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性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孤立的学习事件.通过创业失败进行类型化和范畴化以解构创业失败的本质和独特性,重点讨论高成本事件失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风格,解构高成本事件失败学习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外公司创业投资中组织间学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创业投资中,组织间学习的研究打开了公司创业投资价值创造机制的"黑箱"。不同类型的学习及社会互动是公司创业投资中组织间学习的关键机制,而知识产权保护、吸收能力、相关度、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是公司创业投资中组织间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重要源泉,创业企业的社会创新能够在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实现企业成长,创造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一话题也逐步成为实践和理论关注的焦点。基于制度理论,选取3个以社会创新为战略导向的创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通过实地访谈和文档查阅等方式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5个理论维度,包括创业企业与制度环境的互动演进、创业认同的逐渐形成和双重价值的追求,并据此归纳为3个发展阶段,探索创业企业通过有序构建制度而形成的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辨析了其中的主要要素和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创新需要系统性地考虑企业、生态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并与多个主体进行持续性互动,传递各自的观念、知识和资源等。在实施过程中,创业企业也会在社会创新中与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的发展。创业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模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创业企业与制度环境的互动演进,包含创业融入和创业发展共同体两个理论维度;第2阶段创业认同的逐渐形成,包含创业认同一个理论维度;第3阶段双重价值的追求,包含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理论维度。制度的三要素在3个阶段发挥不同的主导作用,实现由规制要素主导向规范要素主导再向认知要素主导转变的路径发展特征。研究旨在丰富创业企业社会创新的理论研究,明确创业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也为企业以社会创新为切入点开展创业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