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波德里亚:我们如何理解消费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已成为国内批判性理解消费社会的理论基础,但他不是从对社会体制的合法性及其规范论证的角度去讨论消费社会,而是从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本真性诉求去批判消费社会。这样的思想样式注定了他对消费社会的否定是非法理性的;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传统批判理论之审美主义批判的延续和变种。鉴于审美主义批判已在国内的思想界演变成为一种阻碍社会理性批判的文化氛围,应谨慎对待波德里亚并进而廓清他在国内思想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波德里亚是当代知名的后现代理论家,他曾经深受马克思及其后学思想的影响.在马克思诸多思想中,给波德里亚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艺术生产理论和异化理论.从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觉到马克思的理论对波德里亚思想的启发和指引.即使波德里亚后期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一个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转折,他依然未能摆脱马克思的庞大身影,他所继承和发展的艺术生产理论和异化思想仍然是其思想中的内核.并且,波德里亚一直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持批判态度,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批判精神的继承.因此,我们在研究波德里亚时,千万不可人为地割裂他与马克思的关系,否则会有片面之嫌.  相似文献   

3.
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的法国思想家让·波德里亚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入手 ,通过符号学的方法展开了对消费社会的分析 ,为研究日常生活的消费层面提供了新视角 ,并深化了西方的异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4.
传媒大众文化对艺术消费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的勃兴是后新时期当代文化的重要表征,这与社会转型、市场运作、传媒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的消费需求息息相关.大众文化在消费社会中借助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大众消费者大批量地制造了世俗化、时尚化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形成"共谋"关系后,对大众艺术消费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消费社会成为了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化的现实问题,给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我们的中国当代文论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问题、消费欲望化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以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防止日常生活的欲望化。  相似文献   

6.
论大众文化消费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消费是现代人在物质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进行精神状态的自我调整,充实感情和复归人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大众文化更是掀起了一股文化消费的大众化浪潮,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大众文化也成为大众传媒时代满足大众闲暇时间的文化消费需求的最好形式。大众文化消费有其独特的消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是其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探讨了消费异化的种种表现形式,揭露了消费异化所带来的精神生态问题。他的消费异化思想将视点从物的批判转向符号的批判,不仅是对西方异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我们今天研究消费社会以及消费异化问题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8.
在短缺的社会中,生产文化代表社会的主流文化,传递着社会生活的主要意义。人类逐渐进入冗余社会之后,消费取代生产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冗余社会的消费逻辑是建立在商品使用价值的解构和符号价值的再造。通过大众文化塑造商品的符号意义,以此引领社会消费,超越商品的使用价值,顺应冗余社会的生产逻辑。冗余社会经历着以消费关系取代生产关系的社会关系转型过程,其间社会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都依据消费进行着解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随着大工业的深度发展或者说资本主义进入晚期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环境、资本进入到一个紧张的时期。休闲被作为一种突破的方向得到了系统的研究,有人高举休闲大旗来解放焦虑的人性,也有人对现代意义的休闲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批判。从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对于体闲的批判的角度,我们探究了对休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人作为文化动物,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作为社会动物,需要维护消费秩序。在当代的现实中,大众文化消费形态无限展开,精神消费品的生产构成社会文化、艺术的主要层面,使得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得到自我心理享娱。在日常生活的直接证明中,艺术才有可能获得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当下这种变化预示着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为我们文化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必须广泛依赖社会和美学境遇———形式和公众的困境———物质形态与精神状态的限定———这是当代社会和大众文化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