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政治乃公共之事务,服务于公众,而领导讲话稿是传递政策动向、施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促使"政事"正确部署之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文字之于理政治国的重要性,三国时期曹丕曾表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算得上最为透彻的说法了,点出了以文辅政、以文兴国的要旨。往小的方面说,一篇逻  相似文献   

2.
余竞跃 《领导文萃》2014,(23):59-61
正虽然,魏文帝曹丕说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让我们这些读书为文之人倍感自豪的话;虽然,他还写过"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样情文并茂、才气盎然的千古佳句;虽然,他基本上是曹操众多儿子当中最合格的继承者,而且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是,我还是要很不客气地说:"我非常讨厌这个人,他是一  相似文献   

3.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宏论。尽管千载以下见仁见智的解读数不胜数,但对文章重要性的强调,曹丕居功至伟。文章的确很重要。中国人当下每年一次的重要政治生活的"两会",其实就是让与会代表聆听和讨论五篇文章:政协主席的工作报告、人大委员长的工作报告、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4.
人无个性不可交,文无个性不可读。选编《领导科学》杂志,阅文万千,最怕的是虚与应付、言不由衷、空洞浮泛、没有个性的文章。文章的个性源自新颖的见解、深邃的思想、广博的知识、透彻的理论、独特的体验以及生动感人的情趣和富有创意的表达。读者喜欢有个性的文章,我们期待领导干部更多的个性化写作。作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相似文献   

5.
前人说过:“文章以体制(即体裁、文体)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可见,写作是否“得体”,乃是文章得失成败的关键。从广泛意义上说,一切文章的写作都应讲究“得体”,但是,由于应用文体有别于文学文体和普通文章的显著特点,正在于它的“文体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写作体式的“规范性”和“程式性”,因此,它对“体”的要求比其他任何文体都来得严格。  相似文献   

6.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08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将是难以忘怀、心潮澎湃的。这一年,神州大地连遭厄难而又盛事空前。在厄难关头,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高贵品格和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在盛事面前,炎黄子孙不卑不亢、谦恭温良,集中展示了东方巨龙的壮丽雄姿和泱泱大国的典雅风范。令人油然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自从仓颉造字以来,世间便开始有了文章。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文章更是铺天盖地。若问:文章是从哪里来的?就未必人人都明白。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秀才经常扒在桌上愁眉苦脸地做文章,其痛苦之状似乎比他娘子分娩时候都要难受。秀才娘子三分同情七分嘲讽地说:“俺们生孩子,是肚子里有;你们做文章,是肚子里没有,全靠胡编乱造哩!”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5日,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的丘吉尔庄园人山人海,因为一年一度的肯塔基赛马会(Kentucky Derby)在这里举行。这项赛事是全球最重大体育盛事之一,有着“赛马界奥斯卡”之称,自1875年以来从未间断,至今已是第133届,固定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举办。  相似文献   

9.
党风、文风与世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里说:“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我们要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写老实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基本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基本态度。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文风,并使之成为我们恪守的作文道德,唯其如此,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文章,为社会奉献优秀的精神食粮;唯其如此,我们的整个文坛、论坛、讲坛,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10,(1)
世博前夕,浦江之畔,盛事兆华年。11月19日,由《经理人》、央视国际和《Shanghai Daily》联合主办,远举公关承办的亚洲商界女性盛典—2009首届中国商界女性精英峰会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1.
如同做万事都要讲方法,作文也有法式。但是,作为一种技法,作文之法在世上诸多技艺中要算是最特殊的情况了。甚至可以说,作文之法本质上就不是一种技法。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就曾谆谆告诫人们不要迷信大街上那些《文章做法》、《小说法程》之类的东西。文章——我这里指的是那些真正可以被称为文章的东西——是人格精神的外现:在心为志,外发为文。道德情操是文章的精魂。欲问笔杆有几多重?称之不足两,实则重千钧。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2010,(1):119-119
世博前夕,浦江之畔,盛事兆华年。11月19日,由《经理人》、央视国际和《Shanghai Daily》联合主办,远举公关承办的亚洲商界女性盛典——“2009首届中国商界女性精英峰会”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3.
提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名字也许是张艺谋,而不是路健康。那么,路健康是谁?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和中华千年盛事的奥运会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07,(12):115-115
人说王伦之死,死于心眼太小,心胸不够,或说其量小,或说其不毒,或说其自卑,或说其不智。 其实,王伦之死与许多创业者遭人背叛一样,是没弄清楚企业的所有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功名中人说他淡薄功名,那多半是假的,不要相信他。功名有家国之念,有个人私欲。前者以节气凛然亮于史,文天祥是。后者是历史小人,多不见正传。要写出光辉千古的文章.胸中少不得一团正气,否则文气也偏枯竭,阅历来名家名篇,其作者的忠直耿介无不清晰可见。如果你想留名千古,不论以事功以文章,都得以节气为先。气不存则人不存。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不少报刊文章中用“七月流火”一词来形容天气炎热,许多人认为这是望文生义,背离了《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的本义。其实,语言是发展的,惟其发展才具有生命力。如果要固守“七月流火”的本义,那它就是已经死亡的词语。现在“七月流火”在电视、报刊、文学作品中都很流行,约定俗成,意思直白,一看就懂。所以说引申、转化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途径,甚至可以说“将锴就锴”是语言发展的普遍现象,也是语言活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写材料、做文章,俗称“爬格子”。本来,“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清文学家张潮语),写文章是颇令人心手两悦、宁静充实,有助修身养性、怡情益智的事,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写文章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了。但问题在于“此文章”不同于“彼文章”。在机关单位从事文字材料工作,讲究领会领导的思想和工作意图、把握方方面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之命运》说起 1943年3月,蒋介石用小册子形式出版了一本大著作《中国之命运》,借国家名义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此书于7月间传到延安,毛泽东对几个“秀才”说:“看来,蒋介石给你们出了题目了。”陈伯达领会毛的意思,立即动手写反驳文章,用三天三夜,  相似文献   

19.
真假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就是“奸臣”,甚至“奸贼”。但鲁迅先生说他是英雄。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诉讼标的的识别标准存在多种学说,但任何一种学说中都会包括所谓诉之声明,在旧实体法说实际上便是请求权的法律效果。在新诉讼标的论中,一分支说中直接以其作为诉讼标的识别标准;分支说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一分支说的观点,即同样是诉之声明。诉之声明包括三部分,一部分为要求法院做出的裁判开工,二为对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主和,第三部分为权利保护之范围①,本文对权利保护范围是否构成诉讼标的组成部分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