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构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工作的重点。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明确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即在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中,确立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明晰基本权利和基本需要的供给尺度、坚持均衡与平等的价值导向、塑造服务优先的体系文化、构建多元谐动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政府的行动计划提升到社会普遍遵行的行为准则,需要成文法加以促进与规范.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制度安排上,重点在于促成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三者互动机制,区域合作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制度等方面.作为促进型立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法技术构造上应强化促进功能、规范功能与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规划再次强调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本文拟就如何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面临着财政压力、流动人口融入、行政效率以及公共参与等挑战,需要按照"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路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不仅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也存在"享受不均"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为案例,主要分析了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现状,指出影响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主要因素包括城乡二元体制、地区发展差异、政府间关系不顺以及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我们认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是要从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上着手,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合理划分政府间公共服务的责任,建立服务均衡导向的财政投入机制,深化公共服务部门及事业单位改革等.  相似文献   

6.
刘斌志 《社会工作》2010,(19):10-11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告诉我们,剧烈的社会变革带来了空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对当前政府管理、公共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特别是发展极不均衡、民生问题突出、以及官僚作风严重。由此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中,发展社会工作被提高到了一个党的领导的高度。的确,在“国进民退”、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较为突出,选择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和意义基础上,分析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特征,并对实现广西城乡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途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较为突出,选择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和意义基础上,分析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特征,并对实现广西城乡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途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农业税取消后,由于中国县乡政府公共财力下降及其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减弱,致使传统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单中心供给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相当突出。因此,需要改革政府"自上而下"供给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单中心模式,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引入、社会协同、农民合作"的多中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主要是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不足、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角色不明晰等,总结出有利于农村公共服务实施均等化推进的理念,理顺了政府、企业和农民的角色定位,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高效性、归责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董事及董事会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处于公司治理承上启下最为核心的地位.董事及董事会不可能具有独立性或中立性,这是由每位董事与生俱来的身份差异决定的.现行公司法一味强调董事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相应的董事选举制度设计并不支持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致使董事角色错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应明确承认不同类型的董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名选任,并由提名人对被提名人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高洪 《日本学刊》2006,(3):32-40
日本民主党作为最大的在野政治势力,十年来一直在日本政治局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4月,民主党因“伪造电子邮件”的政治败笔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整合,素以手腕老辣、信念坚毅著称的小泽一郎终于走上前台。随后,作为两大保守政党间新一轮较量的千叶县国会议员补选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胜利结束。民主党的变化给日本保守政治局面带来新的波澜,但无论是对于民主党还是小泽一郎来讲,只有主张相对温和与稳健的内政、外交政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11):104-109
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和彼此融合,是开展学术研究以及推进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科学与中共党史研究的交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从整体上关注和审视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因而,通过研究个案的学术史梳理和考察,为不断深入推进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提供新思路。这是不断完善党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7,(2):95-108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自古即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区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 ,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东邻日本即属于此东亚文化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有关日本人及日本文字的起源问题1 ,亦均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 ,在日本即有“天孙降临”的典故 ,中国则有“徐福东渡”之传说 ,中日之间更有“同文同种”的说法。但迄今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 ,从严密的科学角度考察 ,此类记载与传说有些是难以凭信的。至于日本人究竟起源如何 ?国内外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进行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20.
元初江南故宋之地,其诗风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宋末诗风的延续,江湖诗风占据主流的位置。其原因则与蒙元统治的逐渐稳固、遗民心态的淡退、江湖诗人群体的依然存在,以及诗歌的发展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等因素有关。其诗风则表现为形式上的偶俪熟俗、风格上的流丽清圆,以及空疏无学、矫激任气,这样一种风气,直到延祐开科取士、诗风崇雅,才有了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