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是生命水是生命之生命而在我们这里不知道是先有了水还是先有了人不管怎么说现在这里有了很多水有了很多的水之后戈壁石油城里男人的梦不干燥了女子的眸子都很水有了水之後这里的石油一夜之间就流成了气派十足的大河水有灵性石油有曼性人是不是创造万物的生命之神在我们这里现在的上了年岁的人都喜欢翻晒无水有油的岁月水,在我们这里@刘龙平  相似文献   

2.
铁马征途,一生追求真理。岁月沧桑,一身凛然正气。这里记述的只是黄克诚将军的几则传奇故事,但每一则故事,都使人肃然起敬,深情地缅怀这位老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3.
寒梅 《可乐》2008,(2):10-11
有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走到我面前,都是笑容满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洞悉了我的全部喜好,还有小小的、羞于对人提及的梦想,甚至我喜欢的男生……他们是我清纯纯岁月里的牵挂和想念,活在记忆里,就很完美。  相似文献   

4.
《成才与就业》2023,(9):52-55
“人因梦想而伟大,又因坚持梦想而成长。”小米创始人雷军日前在2023年度演讲中如是说。你有自己的梦想吗?在梦想的引领下,你如何为实现它而勇往直前呢?这里,汇集了7名同学的梦想及其为实现梦想所做的打算与努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做好吃苦的准备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梦想成功,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怎样才能成功?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功?综观那些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人,一般都有一往无前的气概,他们都是大胆的、勇敢的。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惧怕”这个词。他们不抱怨,而是抓住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他们不放弃  相似文献   

6.
谁是英雄     
"妈妈,再给我讲个好玩儿的故事呗!"夜深了,迟迟不愿睡觉的小嘴兔子央求道。"好,那就给你讲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吧。"妈妈无奈地说。"为什么故事要发生在森林里呢?"小嘴兔子忽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森林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啊!你最爱吃的野菜和蘑菇来自这里,这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宝贝,还有许多你的小伙伴儿……""那,森林里有坏蛋吗?""有哇,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小嘴兔子似乎透过窗口,看到一双贪婪的眼睛,正恶狠狠地望着他,吓得他双手捂住了眼睛:"妈妈,我害怕!"  相似文献   

7.
正在纪念温州解放67周年的日子里,笔者找到了传奇女红军卓珠英的儿子金鸿南,听他讲述自己母亲在烽火岁月里的故事——卓珠英:1903年出生,永嘉人。1929年参加革命,受命担任红军地下交通员,是一位有34年军龄的老红军。金鸿南:卓珠英长子,1925年出生,永嘉人。1949年参加工作,温州市瓯海区农林渔业局离休干部。  相似文献   

8.
郭建光 《社区》2010,(13):62-64
在武汉市一栋3层的灰色楼房中,死亡是个避不开的话题。每过几天,这里就会有人死亡。死去的人一走,就有新人住进来;再有人死去,就再有人住进来。就像人生的最后一个驿站,一些人的生命在这里走到尽头。那些在狭窄走廊里和白色木门内生活的老人,有的孤苦了大半辈子,一生平淡无奇,有的肚子里则装满了风雨、故事。但在香港人林玉敏看来,她能为他们做的事笼统说来只有一件,那就是替他们完成遗愿,  相似文献   

9.
罗鹿鸣在青海的十多年,他的青春、他的梦想全部留在了这里,青海的岁月成为他人生的纪念册,可以肯定,藏民族这个族群已经凝固在他的血液里。这就是为什么在离开青海多年后,他又重新拿起笔来,写下这些如一幅幅画的诗篇来,为藏民族塑像,为藏民族歌唱。  相似文献   

10.
她从小有一个“蓝天”梦,然而上天却给了她女儿身,在这个行业“潜规则”的排挤下,她抛弃梦想另觅未来。然而,阴差阳错中她与曾经的梦想越走越近,不费吹灰之力地成为一名人人艳羡的“空姐”。眼看和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却又隔着一道现实的鸿沟,在又一次机会降临时她甚至放弃升职机会再次为梦想拼搏……  相似文献   

11.
母爱无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多年来,一直在我心中萦绕,岁月渐行渐远,它却愈发清晰。在西部有一个水贵如油的半沙漠区,这里人畜饮水均需长年外调。因而,这里的人畜用水实行供给制。一天中午,一辆拉水的汽车正行驶在烟尘四起、寸草不生的沙路上时,一头瘦骨嶙峋的老黄牛突然从沙丘后面跑了过来,定定地站在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风范     
在全国近8000万党员里,60岁以上的党员有1981.1万名,约占25.4%。在每一个家庭里,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不同年龄段安度晚年的老党员。也许在生活中,他们不会讲多少"豪言壮语",不那么擅长"作秀",但是却能编者的话以朴实无华的品质让我们领悟如何做人,以宽阔的胸怀示范我们怎样处事,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丝毫不褪色。相对一些理论概念而言,党的形象更容易通过我们身边这样具体可感、淳朴可亲的亲人身上体现出来。这里我们特编发一组"家有老党员"的真实故事,以此作为献给党的90诞辰的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闵行区市民可以分享自己读书的喜悦,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告诉别人。知识越共享,作用越大;快乐越分享,快乐越多。我们希望这个活动能推广到全市去,让大家都有这样的平台,让全市的社区学校都有这样的一个书架,我们的市民能在这里找到喜欢读的一本书,并放上一本推荐他人读的书。读书让我们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这个活动会成为我们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也会成为我们市民美妙生活的一个源泉。"2014年  相似文献   

14.
编故事     
一、如何构思?怎样编?1、下功夫,设计情节无论是编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还是编科幻故事,最主要的是设计好情节。在合理的想象中,越出人意料的情节越吸引人,故事越精彩、越有趣。2、发挥想象,编好故事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编科幻故事、编童话、寓言故事,要赋予动、植物,物品人的动作  相似文献   

15.
张田 《北京纪事》2014,(7):96-99
西直门外大街的北京动物园,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不少成年人留有美好回忆的地方。尤其对于我们80后来说,这里更有着不可磨灭的回忆。从父母抱着我们在狮虎山前的那张黑白照片开始,到每年的学校春游,再到后来我们青涩的初恋,动物园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整体记忆。在这里我知道了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动物,也了解到了生命的多样性,当一名动物饲养员曾是我最初的梦想。但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这个纯真的梦却与我渐行渐远。在一次偶然查阅资料时,无意间看到了动物园的“前生”,这才让我知道原来它也有着这样不平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孙立群 《社区》2009,(20):18-19
当公众眼中的一些企业家明星突然“形象崩溃”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两千多年前的范蠡——从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成功转型为一代商圣.再到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范蠡跌宕起伏的一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激流勇退的人生智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向来是中国最佳励志故事。这是一段中国人无比熟悉的往事。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有一个异常关键的人物——范蠡。范蠡与文种相偕入越,被越王勾践用为谋臣.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除了向闺中秘友或“铁哥们儿”诉说之外,日记本也是我们倾诉的“朋友”。我们把自己的恐惧、疑惑、焦虑和梦想统统记录在日记里。通过写日记。我们又找到了一位“朋友”,那就是我们自己。不少人把日记本锁在抽屉里,  相似文献   

18.
纪岚 《北京纪事》2015,(4):84-86
50年代初,从河北老家来到京城挑砖
  父亲很爱聊天,但他的故事总是断断续续,不长就断了头,但跟我讲了几十年。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建立,首都北京的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城市建设一下子摆到议事日程上,急需大批的建筑工人。1952年春天,父亲的故乡河北永定河畔一个古老的村庄,被一场洪水洗劫后,父亲跟着几个老乡来到京城,参加到北京的建筑大军中,在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当了一名挑砖工。第二年,只有父亲一个人扛着铺盖卷腰系一根麻绳又回来了。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建设新中国新北京之初的岁月里,每一个劳动者都以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投入到每一天繁重的劳动中。那时候父亲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工地既是家也是他的生活信念,工友们也是朋友,在工地他怀揣着梦想。后来我在电视台介绍老北京的故事里看到,那时建筑工地上虽然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却都是人背肩扛,一天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父亲说:“我们当时就是这样工作的。”他年轻时只有1.57米的身高,父亲就是以这样的身体条件参加到了北京的十大建筑工程建设的。已经有一些生活经历的我问父亲累吗?他说:“那会儿年轻,不觉得累。那时候有150斤一副的担子,也有200斤一副的担子。人家大个儿挑200斤,我不服输也挑200斤的。”两年后父亲加入了共青团,三年多以后他又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7,(1)
我们镜头的脚步最后停留在交泰殿前,在它被岁月肢解而龟裂的额头上,那只翩翩起舞的彩凤乘着雪花注视着我们,那些女人美丽而哀伤的梦想注视着我们。被爱、被伤害、被凌辱、被杀戳,紫禁城的女人,梦想常于诞生处毁灭,又于毁灭处诞生。因为栖息在交泰殿上的那只凤凰相信,涅磐才是她永不停息的命运。老佛爷气魄再大,也不敢在紫禁城里坏了祖宗的规矩。但慈禧终究是慈禧“,龙在下,凤在上”的石雕最后出现在她的陵墓里,在另一个世界,她回应了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20.
难忘的旅程     
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事情,大部分都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淡忘掉。但也有一些事,岁月的刀凿非但不能磨灭掉它,反而像是顺着记忆的笔画镌刻过一样,越凿越明显了。那是1970年夏日的一天,我和妻子带着不到两周岁的孩子回岳父家。她家住在离县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