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群与萧军     
三十年代,哈尔滨的一些进步文学青年,如陈凝秋(塞克)、三郎(萧军)、悄吟(萧红)、白朗等,都和地下党员姜椿芳、罗烽、金剑啸、舒群等有密切关系。他们同给《国际协报》副刊写稿,搞进步的文艺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一九三二年秋,金剑啸组织了一个维纳斯美术展览会。地址就在现在哈市人民政府(当时是道里同发隆百货商店)后面的二楼上。展览会展出了萧红的习作:萝卜、青菜等水彩画。萧红曾当过金剑啸办的“天马广告社”的广告副手。舒群、萧军、萧红、白朗都是金剑啸创建的“星星剧团”的演员。后来,舒群还与萧红同台演出了白薇的独幕剧《娘姨》。塞克一九三一年去苏联,当时也曾与金剑啸、舒群有过密切的联系。在共同活动中,舒群把党的影响和主张,有形无形从思想和行动上渗透给他们。由此,他们彼此建立起珍贵的友谊。在星星剧团、一毛钱饭馆、牵牛房等处,舒群与金剑啸、罗烽、白朗、萧军、萧红的接触甚密。在这当中,舒群与萧军是有特殊的友谊的。舒群对萧军的友谊,体现了党对一个作家的各方面的关心。  相似文献   

2.
从民俗叙事角度来看,"东北作家群"小说呈现出共时性复合叙事的形态特征.多形态叙事在不同作家身上具有鲜明的侧重点.概括起来讲,萧红主要以启蒙叙事见长;萧军重在凸显民间叙事风格;而端木蕻良则是典型的"社会分析"叙事.  相似文献   

3.
朴正薰 《兰州学刊》2010,(Z1):95-98
端木蕻良一般被认为一位抗战文学家或者东北作家,但是1940年代初端木蕻良开始从现实、时代的主题意识离开,把自己的视角转移到个人的内面世界,而用细腻精致的叙事方式来转换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此事实的背后存在着很现实、个人的理由,那就是妻子萧红的死亡。端木蕻良通过那种很痛苦的经历转换了以前的叙事方式。可以说抗战正在很激烈时端木蕻良就写了与抗战无关的小说。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初吻》和《雕鹗堡》两篇小说。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萧军、萧红友谊深厚,双方互通书信有50多封。关于鲁迅与萧军、萧红来往信件总数,1946年许广平编辑出版的《鲁迅书简》统计为54封,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005年版《鲁迅全集》统计为53封。以上两种统计,萧军本人的回忆和著作与相关文献说法不一,但都没有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经过核对相关资料,本文确认鲁迅给萧军、萧红信件总数统计的误差出在许广平、王仰晨对1935年3月底到4月初鲁迅致萧军的三封信的统计上面。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来,鲁迅给萧军、萧红信件总数可以有53封、54封、55封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5.
萧军在《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第三十五信)中提到萧红的胞弟张秀珂时写道:“他很喜欢语言学,我介绍他去世界语学会去学习世界语,因为我也曾是世界语的学习者。”在上海,当时萧红与萧军生活在一起,萧红有没有学习世界语呢?从已发表的回忆、研究萧红的文章中找不到一点关于萧红学习世界语的文字,即便丁言昭、曹予庭写的《绿川英子与萧红》(载《战地》1980年第三期)也未提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21,(1)
"东北作家群"是东北沦陷时期最具光彩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群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东北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存在,他们的小说被学界誉为表现"民族乡土主义"的"怀乡文学"。"东北作家群"中被译介到英语世界的作家主要包括萧红、萧军和端木蕻良,国内外的译者主要包括葛浩文、伊文·金、戴乃迭、沙博理、茅国权、张培基和刘士聪等人,美国译者葛浩文和伊文·金以及美籍华裔译者茅国权等人的译文在英语世界被广泛接受和传播。国内现有研究主要针对葛浩文翻译的萧红小说《呼兰河传》,对萧红其他作品和"东北作家群"其他作者的作品的英译研究,以及其他译者的译作研究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萧红和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赏识。然而,在看待萧红的爱情婚姻问题上,却仍有人存有某种模糊和偏见。特别是对她的多次爱情婚姻至今持有否定态度,说“对她的移情也只能用宽松的道德标准去审视”。乃至不少人对萧红的死认为是她的任性与萧军分手去了香港,如果不是与萧军分手,最后不至于因贫病客死他乡。笔者认为萧红的爱情婚姻的多次失败,正表现了她追求女性婚姻自由、追求男女平等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8.
论端木蕻良的早期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山河沦于敌手,三千万同胞身陷水火。动荡的时代、屈辱的生活,在东北大地上造就了一批勃郁不平、慷慨悲歌的作家。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金剑啸、塞克、马加、穆木天、李辉英、高兰、金人……等崛起文坛。他们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流离转徒,投身抗日救亡的文艺运动,以笔当枪,创作出大量反映东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和反抗、觉醒和力量的作品,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作家被尊称为“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有自己特殊经历、独具个性和风格的一批作家;以他们为代表的东北文学是很有生气很有地方特色的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本刊将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云 《河北学刊》2001,21(1):21-25
萧红和端木蕻良结合以后,他们的创作发生了相互的影响。萧红在创作情境、情感表现、叙事的完整性和故事性、以及创作的自传性和主体意识的表现等方面,可以看到端木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同时,端木的创作在题材和主题、情感和人物表现方面.也可以看到萧红的影响。但是,萧红的病逝,以及二人的结合所招致的非难,给端木的身心造成极大损害,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战线》八○年第三期《文学日历》栏载:“6·5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11)。”据我所知萧红生日的说法不一。现把各家之说,胪列如下: 一、端木蕻良《纪念萧红,向党致礼》(原载《广州日报》1957年8月15日,转引自《新文学史料》80年第一期第259页葛浩文《寄自美国的读者意见》):“萧红生于1911年5月5日”。  相似文献   

11.
姜敬爱与萧红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朝中两国颇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她们的小说表现出了共同的主题意识:“怨沼”和“乱坟岗子”隐喻阶级压迫的现实;中国东北喻示蕴含民族矛盾与压迫的孤苦之地;讴歌底层民众奋起抗争的不屈精神;揭示扭曲病态的人性。然而从创作倾向上看,姜敬爱着重从阶级意识出发描写时势变化导致人的精神蜕变现象,显然受到时代主流意识“卡普”思想的影响;而萧红则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学传统,力求从生存之本真来剖析人的病态灵魂。  相似文献   

12.
萧军是我国著名老作家。三十年代初登上文坛。1933年,曾与萧红在给尔滨出了第一个合集《跋涉》,1934年携未完成的《八月的乡村》的手稿,逃亡青岛,后到上海。在鲁迅先生的关怀、支持下,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出版了他的《八月的乡村》及萧红的《生死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强烈的反响。《八月的乡村》成为萧军早期创作的里程碑。 解放以来,我国评论界,文学史界未遑对萧军创作进行研究,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原  相似文献   

13.
《只有香如故》一书(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李重华奢)是(萧红文化节丛书》中的“萧红传记”部分。本书以其翔实的材料,中肯的分析,独特的风格分读者耳目一新。一、无愣可击的*实性作者在“跋”中申明:“试以报告文学之形式,将萧红之真实生活增况再现给读者”。作者是萧红同乡,对萧红的亲朋故旧做过数十次采访和调查,掌握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例如,萧红身世中的一个关控问题,即萧红的生父问题,《只有香如故》(以下向林(香》著)第一章“人间最贵父母情”第一节以“生父生应太离奇”为标题,就明确地表明了作…  相似文献   

14.
崔璨  陈国恩 《江淮论坛》2014,(6):183-187
在左翼作家中,萧红是个另类的存在.她的创作在现象与成就上均与一般左翼文学呈现出程度上的契合与疏离,她偏向私人化、体验性的笔触与视角展现出迥异于左翼文学的独特风貌,也体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学品格.本文从萧红的身世经历与文学生涯两条路径出发,提出了萧红创作背后的驱动因素,并分析了她与左翼在价值观与方法论上产生根本分歧的原因与表现.萧红对于左翼的疏离,是一个独立作家对于话语程式的突破,更是一种人生向度上的突围;她的创作,由于怀着绝望处的悲悯,由于突破了单一话语的束缚,达到了对于人生世界进行无差别审美与同情的“飞升”境界.  相似文献   

15.
闫秋红 《江汉论坛》2003,11(5):90-93
小说的诗化、散文化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在新文学史上的延伸,京派一向充当了小说诗化、散文化的代言人.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种风格与京派迥然不同的诗化、散文化,那就是以萧红、端木蕻良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他们浸润于本地域的萨满教原始文化之中,与废名、沈从文等人有着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追求,因而他们的诗化、散文化必然具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手伸向古代 ,一手伸向外国” (支克坚 ) 1 5端木蕻良小说的文体建树 (秦 弓 ) 1 15端木蕻良与萧红创作的相互影响 (马 云 ) 1 2 1论胡适的诗论 (廖四平 ) 1 2 6西方政治伦理哲学中的一种理想主义 (包利民 ) 1 31论叔本华和王国维对东西方哲学的融会 (杨玉昌 ) 1 37启蒙价值与全球化 (田海平 ) 1 4 2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赵金山 姜凤锦 ) 1 4 7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 (牛润珍 ) 1 50女性主义对“性生物决定论”的挑战 (肖 巍 ) 1 53论道德风险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李 羽中) 1 57论国有企业领导制度改革 (黄群慧 ) …  相似文献   

17.
论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的两种追求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阳刚与阴柔  端木蕻良于 30年代踏上文坛时 ,时代政治和文学主潮的影响及自身对此的积极认同 ,所受外国文学的浸润尤其是对 1 9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作家作品的偏爱 ,使外表清癯文弱、在东北作家群中显得最具有“文弱书生”气质的端木蕻良 ,产生了一种对“宏大叙事”和阳刚之气的审美热爱与文学追求。其实早在 1 92 8年 ,当端木还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时 ,就与人合作撰写过《力的文学宣言》并在他参与编辑的学生刊物上发表。在写于抗战时期的长篇小说《大江》的“后记”中 ,端木蕻良强调自己“欢喜巴尔扎克更…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因其开风气的气度而成为近代思想史开端式的人物 ,鲁迅因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彻底批判而成为 2 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人有着类似的心灵历程。他们都从传统中出走 ,并对传统文化“思古”的思维方式、经典的不可动摇地位、圣人偶像给予理性批判 ;他们呼唤“风雷”、“英哲”式人物出现 ,并期待自己就是这种英雄人物 ,从而改变现实 ;在英雄未出现与个人力量微弱之时 ,他们对现实充满了忧患与痛苦  相似文献   

19.
崔向敏 《理论界》2010,(5):138-140
在萧红作品中,对故乡古老习俗的反思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从萧红的小说入手,通过与20世纪早期部分乡土作家的作品相比较,分析萧红在审视故乡民俗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萨满教文化因素与东北作家群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中,有很多作品都提到或描绘了“跳大神”现象或情节,如肖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大江》等。尤其是端木蕻良的两部长篇小说,以酣畅的笔墨和较大篇幅对“跳大神”的场面与过程作了精彩的铺排与描述,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