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立足山东省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对其现有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测算 ,并对其适度状况做出判断与评价 ,进而对山东省的社会保障水平做出适度选择 ,以期确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适度社会保障水平 ,促进山东省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1992~2006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992年以来,中国社会保障支出随国民经济的增长稳步增长,但社会保障水平与其他社会保险型模式国家相比还比较低,与国内社会保障需求相比呈现出严重的不适度性.文章认为,在于中国的社会保障供需之间存在着缺口,有限的社会保障供给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在当前企业社会保障负担过重的情况下,要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就必须突出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当在财政支持、资金筹集、基金管理及立法司法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社会保障水平理论与适度水平测算模型 ,对东北三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适度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得出基本结论即保障水平偏低且结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 ,从东北社会保障体制中的缺陷出发分析造成保障水平现状的原因 ,并应用社会保障水平供求平衡理论和社会保障水平效率标准 ,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穆怀中 《人口研究》2003,27(2):22-28
经济学理论通常认为工资和社会保障具有刚性。文章依据分配结构、老年人口比重、人均GDP增长等因素 ,在理论上论证了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具有绝对刚性 ,进而提出了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假说 ,并通过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从 1 960~ 1 995年期间的发展轨迹 ,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社会保障的支出规模与发达国家相差悬殊 ,为此 ,韩国在努力健全完善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以“国家调整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 ,但鉴于这一理论本身的局限性 ,今后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还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必须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给各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负担。目前我国不同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而社会保障支出的财政负担情况也有较大差异,并且两者都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为了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1998—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建模,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伟  吴永求 《西北人口》2011,32(3):83-87,93
本文在构建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省区域间协调度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省份和大多数中部地区省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社会保障发展水平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地区协调度差异的原因分析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额、所有制结构是影响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福利状况: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国际比较表明,无论是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当的国家相比,还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公共福利支出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滞后。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真正涵义是:能否在经济、社会转型和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条件下,建立起公平、合理、有效的国家制度安排和社会应对机制。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不仅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公共福利支出。  相似文献   

9.
基于扩展的杜森贝利消费函数,以区域差异的视角对东、中、西部地区1997~2009年的社会保障、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之间的长短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居民消费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呈显著正相关,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其政策含义是:应加大中西部地区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人们的不确定性预期,实现居民消费的稳定性和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反其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上海市人口发展趋势,并对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趋势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人口老龄化将对上海市社会保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对于上海市未来合理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行了测度。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控制其他变量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总体上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水平具有挤入效应,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总体上将提高子女对其经济供养水平。而解释机制分析则发现,原因在于医疗保障释放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而增加了相应支出,并最终导致子女增加了经济供养支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了该效应的群体差异性,而该效应实质是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分配的阶层性差异,根源在于现行医疗卫生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病。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平的健康保障与福利改进体系等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人口老龄化又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老年比重上升使老年福利支出增加,导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加,从而影响到国民收入再分配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就其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将会使负担系数上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加,并且在2030年以后会超过15%,最后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和财政压力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选取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模型的构建及比较,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全国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在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作用不显著。在全国和高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财政压力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具体而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在降低教育支出的同时,也会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而财政压力会降低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在全国和高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老龄化和财政压力共同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路径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研究相对集中在探索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道路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格局决定了城市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完全意义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目前只能通过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在完全割裂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之间构建衔接模式;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考虑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很不平衡的国情;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渠道包括财税支持,土地收入,集体或乡镇企业补贴,农民个人交费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构建5个维度20项省际、区域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测度评估2001~2010年中国31个省份和东、中、西部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状态,并对31个省份的社会保障经济公平发展状态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0年省际社会保障经济公平发展不均衡,但程度在逐渐缩小;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财政支持社会保障发展缺乏制度约束,社会保障财政依存度存在风险因素,社会保障流动性不足是非均衡的重要因素;东部与中、西部之间非均衡程度显著,中、西部之间非均衡程度逐渐缩小,需要从经济均衡发展、社会保障匹配经济水平、提高制度流动性、规范财政投入制度约束和防范财政依存度风险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改变非均衡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整合的目标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焱 《人口学刊》2004,(5):18-22
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二元化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整合已势在必行。鉴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改革措施应分近期、中期和远期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17.
韩枫 《人口学刊》2016,(1):61-67
个体因素、职业因素和地区因素显著影响城镇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获得性。本文基于2013年京津冀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详细分析当前城镇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及影响因素。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城镇流动人口内部的阶层差异十分明显,部分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亟待提高。二元Log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户口、教育程度的提高、单位的正规性和工作的稳定性对参保优势比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体制机制越健全的地区,城镇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但与本地人的差距也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8.
刘新  刘伟 《西北人口》2013,(4):78-82
利用我国东、中、西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考察教育投入、社会保障支出及其联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全国而言,教育投入、社会保障支出及其联合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教育投入有利于缩小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加剧了西部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扩大了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东、中部的差距,但对东部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扩大了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东、中部收入差距,但对中部的影响不及东部影响大。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城乡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辉 《人口学刊》2006,(4):9-13
依据国际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判断标准,目前长春市正从初步人口老龄化向全面老年型转变。长春市人口老龄化的特征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未来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化程度在吉林省内属于较高水平;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问题对长春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作用日益显著。通过对长春市老年社会福利保障、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特殊老年群体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健全与完善长春市养老保障体制,解决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口学刊》2018,(1):90-101
文章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082014年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及就业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待遇梯度对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小的相邻地区存在竞争提高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的倾向;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导致部分低技能劳动者选择隐性就业,失业保险金对就业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失业保险制度本身不完善造成的;扩大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间的梯度有利于促进就业。因此,建议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按当地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30%和10%来确定,失业保险金标准按失业者失业前工资收入的50%2014年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及就业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待遇梯度对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小的相邻地区存在竞争提高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的倾向;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导致部分低技能劳动者选择隐性就业,失业保险金对就业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失业保险制度本身不完善造成的;扩大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间的梯度有利于促进就业。因此,建议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按当地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30%和10%来确定,失业保险金标准按失业者失业前工资收入的50%70%确定,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保险金控制在当地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21%左右。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与最低工资间的比值应大于或等于1∶2∶3,以确保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间的梯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