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必须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可是,在“十年内乱”中,不仅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真实性原则的优良传统遭到肆意的践踏,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理论上的混乱。在新的历史时期,捍卫和坚持这一原则,毫无疑问首先要从理论上探讨、问答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理论上的老问题,又是一个实践中几乎无处不在的问题,许多同志作了探讨。本文试图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当前新闻工作的实践,作点系统的思考。 坚持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1849年年初,德国科伦工人联合会委员会创办自己的机关报,马克思建议建立一个编辑委员会,以便“根据我们党的精神进行编辑工作”。这是马克思关于报刊党性原则较早的一次阐述。列宁在建党的时候,把报刊作为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领导革命斗争的工具,并从理论上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批评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党的新闻事业来说,它不能少,也不可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突发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新闻活动的基本观点。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具有鲜明的党性、党报应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党报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党报应树立群众观点、党报应努力提高报道艺术、党报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  相似文献   

5.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统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统计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这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不断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提高实践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试从哲学角度作以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宣传坚持"三贴近",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宣传实践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坚持新闻宣传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大陆,绝大多数新闻从业者都公开承认新闻是有党性的了,而且人们认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新闻学教科书和相关论文大多主张,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新闻活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虽然我党一贯坚持这一原则,然而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出现了种种假新闻的问题。要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不惟上,不惟书,同虚假新闻作斗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党的领导,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我国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继承老一辈革命家新闻理论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更加明确而系统地阐释了新闻的喉舌论 ,强调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新闻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以及如何从本质上把握新闻真实性、新闻自由和新闻透明度 ,新闻队伍必须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等问题。这些重要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 ,是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思想指南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活动,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我国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极大权威,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特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新党章关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规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根据这项原则,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从党的最高领导人到各级负责同志和党员,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它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第一次提出并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同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一原则,已  相似文献   

12.
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独立自主地发展革命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项重要原则。但这一原则长期被人忽视甚至践踏,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危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地进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同这种错误倾向作了不懈的斗争。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立自主原则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对这一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从理论上丰富了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中共党报改革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首次改革运动,改革实践中确立的中共新闻传播的党性和人民性、全党办报、群众观念、新闻必须真实、树立新文风等思想原则,不仅标志了中国特色无产阶级新闻传播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基本方向,同时为当今中国新闻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新闻事业是执政为民的政治资源,二是新闻传播思想创新是改革发展的思想精神动力,三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真实客观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新闻传播的不二选择,五是不断改进文风是新闻传播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新闻媒体 ,仍然必须牢牢坚持新闻指导性原则 ,这是由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 ,是新形势下广大受众政治、经济生活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断增强指导效果 ,新闻媒体当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指导方法 :改变指挥命令的做法 ,在服务中增强指导性 ;力戒图解政策 ,通过深入实际、反映实际增强指导性 ;防止片面性、简单化 ,以客观、全面、辩证的方法增强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新闻要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起码知识。办报,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靠真实新闻的力量来达到宣传群众,鼓舞群众,组织群众的目的。如果违背真实性原则,就要走到斜路上去。五十年代末和“四害”横行时期,那些浮夸的和歪曲事实真相的报道,曾对党的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个教训应该是极为深刻的。可是,粉碎“四人帮”后的几年来,在报纸广播上发表的失实新闻,仍不少见,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内容分析是现代传播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学者们通常认为它肇始于 2 0世纪中期的美国。其实早在近一个世纪前 ,马克思、恩格斯就根据新闻实践经历 ,提出了“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及报刊“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等论断 ,是迄今所见文字资料中最早论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学者 ,马恩关于新闻“说什么”和“怎么说”的论断实际上也是媒体“内容分析”最初的萌芽 ,对后世学者形成完整的内容分析学说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 ,在无产阶级新闻观形成后 ,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就新闻传播的内容分析问题发表过许多精辟的看法 ,有力地指导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及研究活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传播学结合的角度出发 ,分析内容分析论断在马列新闻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我国当代新闻事业中的意义和作用 ,以求对我国当前的新闻工作起到一点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用代表自身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身,实现自身思想理论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这是无产阶级理论武装的本质。列宁认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是无产阶级形成自我阶级意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和培养共产主义新一代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必须坚持理论灌输的基本原则、课程教学的基本途径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高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牢牢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途径、载体和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内容与形式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把行政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还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以便有效地指导和规范行政行为。在我们的国家里,行政工作比其他工作,更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行政管理有自身的特点,在遵循总的原则的前提下,还必须贯彻执行如下具体原则: (一)党政正位的原则在行政管理中,摆正党政位置,理顺党政关系,是一条首要的原则。遵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以及党中央的决定和宪法的规定,我们必须从观念上、理论上、职  相似文献   

19.
自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恩格斯曾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翔实地论述了当时工人阶级极度贫困的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理论上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必然性。在当代,由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活状况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无论从直观上考察,还是从有关的统计数字看,与恩格斯所描述的状况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在当代已被否定,现代科技革命也改变不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历史趋势。从理论上进一步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从而在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问题,对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要使六中全会的精神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