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梦龙与李渔都是话本小说大家.一方面,李渔的创作明显受到冯梦龙的影响,有些话本从人物到情节都存在模仿冯梦龙作品的痕迹,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梦想塑造自寓性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李渔话本与冯梦龙话本的差异大于相似,冯梦龙是话本体制规范的建立者,而李渔则是体制规范的突破者.两人的话本创作于不同的朝代,所体现的思想观念相去甚远,在婚恋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两人话本的教化方式也大不相同,冯梦龙的话本是寓劝惩于故事,李渔的话本则是用故事来证明某种教化观念.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是明代通俗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本文介绍了冯梦龙有关通俗文学要发挥自身的社会作用,必须作到通俗易懂,然后才能“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的观点“以及通俗文学是通俗而不是下流的思想,分析了冯梦龙通俗文学观形成的背景和对后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在立言、立功方面深受闽中李贽思想的影响,而冯氏在闽中践行立言、立功方面取得的成就,赢得了闽中时人徐火勃、曹学佺、黄道周的赏识与延誉。了解冯氏与闽中人事的渊源有助于深入地研究冯梦龙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崇板七年(1634年)夏,冯梦龙完成了对(智囊》一书的重新整理和修订,交付同乡好友张我城以(智囊彻书名重刻刊行。同年八月,年逾花甲的冯梦龙不远千里赴闽,开始了他在寿宁县为期四年的知县生涯。在冯梦龙的一生中,崇份年间,是他集中精力致力于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时期。冯梦龙的施政思想、吏治实践在这期间均有突出的表现。崇债十年(1637年)春孟,冯梦龙在寿宁任上编撰的情宁待志》,为我们了解他在寿宁的吏治活动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评价冯梦龙在寿宁的施政作为和吏治成就,以往人们的研究常常局限于《寿宁待志》本身,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同乡前辈,曾为李玉、毕魏改订传奇,并对两位青年才俊不吝奖掖与提携,还和张大复讨论曲谱与剧作。冯梦龙的文学创作与戏曲主张对苏州派剧作家产生了明显影响。苏州派剧作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苏州的历史、传说和时事编剧,直接从冯氏的"三言"中取材。冯梦龙严守曲律的戏曲创作主张和文学教化观也为苏州派剧作家普遍接受。可以说,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戏曲导师,苏州派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的政治思想中文系九○级研究生陶青,熊笃指导教师本文选自硕士学位论文《冯梦龙思想研究》的第一部分。全文包括“冯梦龙的政治思想”、“冯梦龙的妇女、情爱婚姻观”、“冯梦龙的文学思想”三部份,共计50000余字。明朝后期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给中国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7.
明代后期文学家冯梦龙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经过加工编撰而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他的小说批评理论主要见于为“三言”所做的三篇序言。在“三言”序言中,冯梦龙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历程,指出了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强调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探讨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并注重小说的教化作...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人学,是心学.冯梦龙的"三言"是其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展现.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带来哲学上王学左派的兴起与文学上市民文学的繁荣,对冯梦龙的情爱观产生重要影响.从冯梦龙特有的文化人格和心态,深刻剖析"三言"中商贾对待婚恋的不同态度,是掌握 "三言"中商贾形象特征和了解冯梦龙情爱观的独特视野.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在《三言》中搜集的商人形象大都突破以往习见,以此达到为商人正名的目的,但是与此同时又陷入了另一个俗套里,而这正是冯梦龙规范市民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挂枝儿》中不仅编录了大量的民歌,而且冯梦龙还作了大量的评注。这其中包含了冯梦龙本人的早期经历。体现了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思想与价值观。近年来,冯梦龙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有些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答棠,《挂枝儿》的成书时间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引用的三则材料加以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得出了观点,即民歌集《挂枝儿》成书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前后。  相似文献   

11.
“三言”中的冯梦龙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破除学术界长期以来既公认"三言"是冯梦龙的代表作又否定其著作权的矛盾态度,指出这是关于"三言"中冯梦龙作品的考定迄无进展乃至今后也难以进展的根本原因,也是话本小说研究中出现混乱现象的重要原因;认为"三言"既是冯梦龙的代表作,则应总体上承认其著作权,从而肯定冯梦龙既无愧是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家,也是保存宋元话本的功臣,理应在文学史、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及其儒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是一位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与批评的文学家。冯梦龙的尚俗主张主要是就文学体裁而言.冯梦龙的“情教”说,本源于儒家的学术思想.冯梦龙的文学直接承嗣了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的文学主张,并在俗文学领域中得到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晚年出任寿宁县令,乃其生平中大事。然其任期讫于何时,因文献无征,迄今多沿用陆树仑先生多年前的一个大致判断。综合新见曹学佺赠别诗,《寿宁待志》有关代署事实的记载,以及明朝官员考察制度,可以判定,冯梦龙在任职寿宁知县将近三年之际的考察中,因年龄及出身问题而致仕,其寿宁知县任期只有三年,而非四年。  相似文献   

14.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校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中文系陆树仑先生的遗著《冯梦龙研究》,探讨了冯梦龙的生平、思想、文学和交游活动等。卷首有章培恒先生的“序”,书后附有李平先生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为了科举考试长久研读《春秋》,并撰写了相关著述。他深受《春秋》大义影响。《春秋》成为他认识世界的方法,这在他的传奇改本里有着深刻的反映。可以说,传奇改本成为冯梦龙参照《春秋》大义重建“世界秩序”的理想文本。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通过描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四朵爱情之花的枯荣,深刻反映了明代的现实生活。在前两朵花中,冯梦龙着重刻画"真诚"二字。"怒沉"是因为真诚不可得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独占"是由于真诚所感而对自由爱情的赞美。在后两朵花中,冯梦龙着重刻画一个"难"字。通过"难"反映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封建权势的狡诈凶残,并且通过"难"的最终解决寄托了作者对清官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其思维与意象的流传轨迹,也会附上时代特定的思想与情感特色,《山海经》中蛇与鱼的诸多意象即是白蛇故事的意象源头,其中蛇的反面意象的记载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且影响了冯梦龙对白娘子和青青的塑造。白蛇由恶到善的最初流变,是封建社会男性对女性的既定思维,也是冯梦龙文学观与李贽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俞伯牙掉琴谢知音>讲述了两个湖北籍文化名人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考诸冯梦龙、熊廷弼的生平以及冯、熊二人的交游可知,冯梦龙将<俞伯牙猝琴谢知音>赫然列为<警世通言>第一篇乃有所寄托而作.正当熊廷弼受谗遭诬深陷缧绁性命攸关之时,冯梦龙将一篇表现楚人重人才、重友谊、重知己的古老故事,置于自己新刊小说集的卷首,其中大有为之不平、为之痛惜之意.这大概也是冯梦龙作为一个无职无权且曾因言获罪的朋友,所唯一能做的了.中国人交友的淡泊与深沉,都已蕴含其间.不仅如此,对比冯梦龙天启前后的作品,还可以发现,其严肃性和深刻性都有所增强,或许,这多少也缘自熊延弼的悲剧所带给他的震撼与警醒.  相似文献   

19.
也考冯梦龙的“社”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冯梦龙的“社”籍,学术界历来育所争议。有人认为他参加过“复社”,也有人认为他只参加过一种“韵社”。由于有关冯梦龙生平的材料太少,要作出最后的确切判断是困难的。但现有的确凿资料已证明,冯梦龙一生至少参加过两种“社”(请注意,是两种“社”,而不是两个“社”),而结社的时间,性质及参加者均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三言”兼收艺人话本和文人话本,冯梦龙整理旧本主要是还原说话艺人在瓦舍勾栏所讲的生动曲折的故事,恢复话本的入话,运用白话叙事,使之具有案头欣赏价值。冯梦龙等丈人创作的话本,情节曲折复杂,内容丰富多彩,采用双线乃至多线发展的结构方式,描写更加细腻,完成了从勾栏到案头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