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荒诞的美学意义——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学范畴,荒诞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美学评价态度的觉醒,它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满足当代人类的生命需要。从审美活动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对“文明”的反抗的方式;从美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平面化的方式;从美感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零散化的方式来满足人类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荒诞亟待否定的是人类的虚假的希望,人类的自以为是的乐观主义,从而直接地面对人类的失败,人类的希望的无望,人类的悲剧性命运。在这当中,透露出当代美学从“我们”(大写的我)向“我”(小写的我)、从强者的美学向弱者的美学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2.
荒诞,是对生命终极价值不断追问中觉醒的对现实存在的反动,是对传统规范的背离和重组,是对现实进行超越和重建的思想意识。当人们发现人生的支离破碎和毫无意义时,荒诞感便油然而生。荒诞有时是不可理喻的,但绝不是无意义的,“它们背叛了自然的可能性,而不是背叛了内在的可能性.然而正是内在的可能性构成了这些作品的魅力。”[1]桑塔耶那对怪诞的归纳,借来表述荒诞也恰如其分。荒诞侧重于事态上的有悖常理,诗化的荒诞的意义在于对无意义之现实的揭发和批判.而真正的诗人必须在意识到现实和自己的荒诞的同时又超越荒诞,在对死亡…  相似文献   

3.
"荒诞"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著的特征.区别于其他荒诞文学的哲理表达,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中体现的荒诞感更多地与他的个人生活、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在表现手法上,他采用"变形"手法来凸现陌生感和隔离感,用漫画手法来凸现世界的无生命状态和机械性.  相似文献   

4.
丁纯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40-43,53
《野草》生命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多维的生命感怀,爱与哀愁的交响,荒诞的生命主题、生与死的绞缠对抗。本文旨在论述《野草》的生命意识,探导鲁迅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于晓威是有着悲剧意识的当代小说家,其创作一直体现着对人、人生、人的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荒诞”是其小说创作的核心性词语。他在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审视中发现了荒诞的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可以说,荒诞既是他创作的起因,也是他探索的结论。对处于荒诞中的人的叙写凸显出生命、生存的价值,也使得小说避免了单纯的悲感而彰显出人生的意义。探索的激情促使他不断将艺术的触角延伸至生活的深处,表现出一个作家清醒的理性。  相似文献   

6.
六朝时代,一度被誉为风流蕴藉的华丽时代,士人们“玄远冷俊”、“高简瑰奇”的“做派”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品格,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个体生命在演绎传统赋予的崇高意义的同时,又时时不忘消解生命价值的尊严,真实的荒诞与虚无的崇高有机统一,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士人们的精神层面中,这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出现借鉴西方及拉美文学的荒诞小说,它们或借鉴荒诞手法表现其荒诞意识,或蕴有荒诞效果;主要表现形式有:准荒诞小说、荒诞效果小说、荒诞小说等。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的《沉没之鱼》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的作品。小说借助于幽灵叙事和预示性叙事,创造出熟悉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带给读者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和极富启示意义的哲学思考,大大强化了作品的荒诞色彩。随处可见的荒诞情节辛辣地讽刺着扭曲的社会,颠倒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荒诞现实社会的无奈与遗憾。  相似文献   

9.
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荒诞戏剧作家们的创作主要是反映当代西方人生存的荒诞性。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以荒诞的画面、支离破碎的情节,反映了人生的烦恼和恐惧,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不经。  相似文献   

10.
荒诞意识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生存状态的急剧变化与中西文化的互相交流与借鉴,荒诞意识也不可避免地以各种形式反映在中国当代诗歌中。本文从三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当代诗歌中的荒诞意识。首先是以文革后期产生的朦胧诗为代表的新诗潮对荒诞现实的揭示与否定;其次是诗人对自我生存的荒诞性的表现以及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对诗歌的缺席;最后是由于当代诗歌对历来诗歌语言传统的否定与重建所导致的诗歌文本的荒诞。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品特的《升降机》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出品特剧作的独特个性:游走在现实主义与荒诞派戏剧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形态——荒诞现实主义戏剧。从主题看,品特不仅表达了荒诞派戏剧所揭示的社会现实的荒诞性,而且还概括了更丰富和更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表现手法看,荒诞派戏剧是荒诞手法与荒诞主题的完美结合,具有形而上的哲理性,而品特的戏剧则是以现实主义手法传达社会人生体验中的荒诞感,具有"可以认识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简析《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中的黑色幽默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特·冯尼格特是黑色幽默小说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黑色幽默技巧在他的短篇小说《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并充分揭示了人生是荒诞而无意义的消极主题。本文拟从荒诞的对话、荒诞的人物形象以及荒诞的情节三个方面分析黑色幽默技巧在《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中的应用,探讨黑色幽默是如何体现该小说的非理性主题。  相似文献   

13.
加缪的存在哲学揭示了人与世界的惟一联系是荒谬的关系,荒谬的人进行着荒谬的推理和荒谬的创造,真正荒谬的人在生活中不会沉沦--选择自杀或哲学性的自杀,而是在生活中尽力的去经历、去体验、去反抗,从而获得自由和激情.这就是西西弗对于生活在现代语境中的那些希望建立超越精神的人的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14.
《第七天》运用“以死写生”的荒诞方式,串联起一系列的荒诞事件,呈现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出生者世界和死者世界,表层的荒诞叙事下是深层的荒诞意义.小说通过对生者世界、死者世界里的“死无葬身之地”和“安息之地”的矛盾化叙事,呈现了余华对社会荒诞的绝望以及对普通大众的同情与悲悯,以此构成荒诞化的奇观.但作者结构“荒诞奇观”的内在逻辑——简单的二分对立,使得“荒诞”缺乏力量.  相似文献   

15.
俄狄浦斯情结使母亲成为儿子的情人 ,儿子在感情上完全依恋母亲 ,他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全身心地爱一个他所爱的女人 ,不能使两性关系达到精神和肉体自然、和谐的结合 ,而只能在不同的女人身上得到爱的全部内容 :情爱和性爱。他与另一个女人之间 ,总站立着他的母亲。青年人要正确对待俄狄蒲斯情结。否则 ,势必给自己酿造苦酒 ,导演其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6.
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分析《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威利面临的生存困境,可以揭示他如何实现选择的自由。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看,威利的自杀是其个人悲剧,但却给现代人以启示,具有普遍意义:尽管现代人面临生存困境,人仍有选择的自由,人依旧可以通过选择赋予生活以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塞缪尔·贝克特在他的代表作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无法称呼的人》)中深刻探讨了身体的遭际与命运问题。首先,贝克特的三部曲中身体承载了社会、个人的荒诞记忆,这较之他的荒诞剧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三步曲中主人公的身体总是被监视着,权力附着其上,身体备受蹂躏,被宰制、改造、矫正和规范化着,因此身体显得悲观、被动、呆滞;最后,身体在性的支配下,摆脱了伦理的、道德的、宗教的束缚,放纵欲望,在空中飘浮,成为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评论者对<出关>的理解总是放在鲁迅批判道家文化的背景下,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否定<出关>中的老子形象.但是当我们真正回到文本的形式和内容,很容易发现这其中存在某种误读.于是我们有必要对小说进行重新解读,重新诠释老子形象,感悟老子形象中包含的鲁迅对于现实人生的荒诞感受以及老子出关所蕴涵的鲁迅改变荒诞世界、重建理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荒诞人是阿尔贝.加缪在荒诞理论中描述的重要概念,也是他探索人生存方式的鲜活载体。针对荒诞人在操作层面的反抗、激情和自由分析得出荒诞人的生活追求是非本真生存的再现,并和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的局外人的本真生存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20.
荒诞派戏剧并不是没有主题,它的主题就是荒诞。也许因为这一主题过于抽象和深奥,或者因为它过于残酷,人们对它一直避而不谈,直到荒诞派戏剧家们把它放在舞台上,用灯光照得无处遁形,这也正是荒诞派戏剧的意义所在。文章根据日内瓦学派主题批评的理论思想,对"反主题"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进行主题学的文本分析,揭示其主题和子题串联成的一个脉络清晰的结构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