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则是以宪法为根本准则的治国方式 ,宪政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而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依据和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严格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 ,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建设高素质的执法、司法队伍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完成由人治向法治的新跨越 ,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法制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最根本的是依宪执政。强化宪政思维,树立宪法权威,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宪法精神,有利于我们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社会经济生活及各项工作、各个方面进一步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为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并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四中全会的决定所构想的中国梦——法治梦,为我们学界拓宽了研讨法治理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并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四中全会的决定所构想的中国梦——法治梦,为我们学界拓宽了研讨法治理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宪法因承载民主价值和理性机理而成为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制度标配。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制宪社会背景的区别以及政党产生和制宪次序的差异是依宪治国的历史逻辑,决定了新中国不能选择西方的宪法道路和宪法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是依宪治国的实践逻辑,依宪治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党的领导在依宪治国中发挥着领导和保障实施作用,是依宪治国的政治优势。宪法表述了党的领导成就,确认了党的领导地位,还应进一步规范党对国家机构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第一个宪法日,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依法治国,包括各个领域,在意识形态领域也不能例外。意识形态领域也应该依法,首先依宪办事,不能违反法律,尤其不能违反宪法。然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是混乱的,违法、尤其  相似文献   

7.
杨军  李艳玲 《中华魂》2015,(2):29-3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高高举起的旗帜。有人据此认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实质就是实行西方的"宪政"。这完全是对四中全会精神的误读误解,中国的依法治国之路,绝不是西方的宪政之路。长期以来,在西方国家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和直接的干预支持之下,西方宪政民主被一些人奉为圭臬,甚至将其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与宪法司法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要发挥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不应只停留在强调宪法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法律基础、为广泛主体提供了根本行动准则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把宪法引入司法领域 ,通过宪法司法化强化宪法的法律效力 ,真正树立宪法权威 ,以宪法的司法化限制公共权力 ,规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保护公民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当前需要从认识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缺陷入手 ,通过纠正人们对宪法认识上的偏差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宪法司法制度 ,有效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9.
从依法治国的涵义出发 ,分析人治、法制和法治之间的关系 ;探讨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提出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几项措施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良法 ,依宪治国是根本要求 ,关键是依法治权 ,健全监督机制及培育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李鹏主持召开修改宪法征求意见座谈会 2月1日,李鹏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修改宪法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法律界、经济界专家学者修宪意见。他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通过这次对宪法部分内容的修改,要切实做到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加强宪法监督 建设法治国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法治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治的灵魂是依宪治国,而宪法监督则是依宪治国的关键。所以,加强宪法监督,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序言,成为国家和宪法的指导思想,不仅具有重大政治意义,而且具有重大法治意义.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内涵深刻、体系完整、高屋建瓴、谗大精深,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新时代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引领下,我们党更加重视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依宪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程序法治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具有保障人权、实现正义以及防止公权滥用的价值,两者统一于依法治国,联系密切,不可分割,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标志。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设、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健全和落实宪法监督制度是完善依宪治国的具体措施,通过完善程序性立法、培养程序法治信仰则是实现程序法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千帆 《21世纪》2013,(3):9-11
站在中共十八大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必然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道路。 2012年12月4日下午,中央组织召开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他同时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法治的核心,宪法的至上性是宪法的本质属性。宪法至上要求宪法在实施中实际具有至上地位。宪法实施是宪法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是宪法自身属性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宪法至上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回顾现行宪法颁布20年及实施过程中的三次修正的历程,提出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理论问题,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关系对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灵魂。其次,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治是实现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最后,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法一致性关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表现形式和有力保障 ,宪法的实施、完善和发展 ,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在其治国理政的理念和实践中,把依法治国界定为依宪治国,并切实付诸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这既深化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又创新了依法治国的实践。习近平履职以本,依宪治国已悄悄改变了中国,使中国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坚持“三个代表”,关键是要把执政党自身建设好 ,实现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实现主要由依靠政策治国向依法治国的转变 ;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人大制度建设的关系 ,实现以党治国向依法治国的转变 ;正确处理执政党与法律的关系 ,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关键是依法治党 ,建立健全对执政党依法执政的全方位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