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很重要的影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本身的变化情况出发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实证分析显示,1978-2006年之间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高,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同时1978-2006年之间江苏省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江苏省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过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了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江苏省必须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作用,注重农业产业化建设;立足第二产业,走集约型、规模化道路;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三次产业的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利用计量经济模型,stata12对1978-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三次产业对GDP影响进行测量,并对西部大开发这一政策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产业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第一产业,但仍需加大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济结构转变的成功,会带给我们又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本文从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模式分析的依据入手,提出了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分析了西部产业结构变动的模式,并探讨了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从劳动力市场视角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理。首先,通过动态因子模型从各省份城镇单位人均工资变动和就业人数变动中提取全国经济周期波动,同时捕捉省份城镇单位人均工资变动、就业人数变动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程度,揭示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两条路径。然后,运用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分行业通过上述两条影响路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为模糊,第二、第三产业在两条影响路径上对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加剧作用,而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经济周期波动效应的主要来源。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当前如何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缓解经济周期波动下行压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开放度与我国经济增长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低时,经济开放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高时,经济开放则会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依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另外,伴随经济增长的能源生产和使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又以煤炭为主,能源的使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已成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优化产业结构与促进低?产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对近年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量变动的研究就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8~2010年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对宁波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宁波市的经济增长中,对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其中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就业的稳定。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对连云港市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就业增长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且就业结构转变滞后于产业结构转变,就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没有投资拉动作用大。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需要政府理顺经济发展机制,兼顾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就业"两个目标,以加快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契机,以增加二三产业就业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各产业就业结构,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增加民众福祉,确保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斌 《经营管理者》2012,(3):212+211
本文在参考、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产业不平衡度进行了测度,并对其与山西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文章得出了山西产业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并且这种失衡对山西经济增长有相当大的负面效应的结论,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变迁是国内"十二五"规划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自我国代替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之后,产业机构的诟病备受重视,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省份以及全国范围内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学者们提出的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再陈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最后是国内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杜立新 《决策与信息》2011,(12):183-184
本文通过面板模型对北京新世纪头十年各产业增长要素贡献度大小进行了估计,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发现:能源生产率提高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是负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劳动力都会给产业增长带来负面作用,第三产业科技进步对产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仍待加强,并进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福建省海洋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福建省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三次产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海洋第一、三产业与海洋经济之间存在格兰杰单向因果关系,其中海洋第三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从供给侧结构改革角度优化海洋产业供给结构,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加入结构调整因素,并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别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特征,当人均GDP为64585元时,曲线达到拐点;第二产业比重和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在人均GDP保持不变时,第二产业比重每下降1%,可使得人均碳排放量下降0.3217%,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高碳产业入手,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本文将从量化的角度研究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利用Eviews计量软件,基于收集的2001年至2011年我国GDP及三大产业增长率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引入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理论与方法,对1995-2005年间桂林市信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实证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影响显著,两者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是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福建省FDI,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在长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短期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微弱。而出口贸易在短期和长期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FDI和出口贸易都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但GDP既不是FDI也不是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即福建省FDI和出口贸易的变动是GDP增长的原因,但GDP的增长并没有有效地促进FDI与出口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四川省1980—2013年的相关数据,利用KAYA模型和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使四川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一、三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小,而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很大。第二产业的发展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该产业碳排放较大的主要原因,由此应促进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第一产业的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0.
张国兴  刘薇  保海旭 《管理科学》2020,23(9):95-107
探究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时滞效应是理解政策在时间维度上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关键.选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量化分析2004年~2016年中央层面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规制政策,研究“中央+地方”多重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时滞效应是多期的,不同时期的影响效应不相同.产业结构变动亦是多期环境规制政策作用的结果,多期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呈现倒“U”形.2)环境规制政策通常在颁布当年由于“冲击效应”对污染企业产生规制作用,但冲击往往是强烈且短暂的,会导致污染企业在短期内做出暂时性应对行为.3)环境规制政策从颁布后的第三年开始对产业结构变动发挥持续稳定的规制作用,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第二产业结构向政策期望的方向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