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吴超 《东方论坛》2013,(2):12-16,29
日本火器兴起于16世纪,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取代日本刀成为其武器出口贸易的支柱商品。16至17世纪,日本轻型火器通过跨国战争与海外贸易的多重传播,在东亚各政权军队中得到普遍效仿与广泛流布。近世日本火器的改良与区域流布,除了具有军事史意义外,还可从中窥探这一时期东亚政治版图内部的势力消长与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曾指出;国家政权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时期就遭到崩溃”。16—19世纪前期,中国和西方在对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中,我们则很明显地看出两种国家政权对于经济发展的两种反作用。这一时期,由于中西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政策,终于导致中西对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发展的不同命运。一、中西国家政权对海外贸易的不同政策明朝统治者一直坚持“以农为本,故常厚之,以商贾为末,故常抑之”的“古者制民之法”,清统治者同样也以“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因此对海外贸易总是采取消极的、甚至是压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世①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几千年"大一统"传统思想的中国封建王朝至清康乾盛世下也发生着变化.清廷在继承封建统治体制和观念的同时,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加强了对中国的统一.其中康乾盛世下清廷的西藏及黄教政策就充分体现了此点.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廷通过几次对藏用兵和体制改革,最终使西藏由中国传统的藩部转变为受中央政权有效统治的地方必要行政区域.虽然其问清廷在某些政策的运作上还存在不足,但此举却极大地强化了中央对西藏等藩部的统一,并最终促使传统的"大一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  相似文献   

4.
英国是在外族入侵不列颠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其"等级君主制"形成前的1700多年里大致经历了公元前5世纪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入侵不列颠;公元10世纪统一国家的形成;1066年位于欧洲大陆诺曼底的公爵威廉率军入侵;从威廉二世到亨利二世统治时期的社会改革;1295年英国议会形成等历史阶段,从而使英国政体从"贵族民主制"演变为"等级君主制"。  相似文献   

5.
日本近世,俳论形成并得以确立,俳论、歌论、诗论、物语论、散文理论在此时期有了长足发展并逐渐成熟.总体而言,日本近世文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诗论、物语论、散文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大.参照中国古典文献,日本近世文论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特色,并作为日本文化重要内容而定型.  相似文献   

6.
从殖民地时代起,美国就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19世纪后半期,对外开放的表现之一就是大规模引进外资。由于美国资源丰富、政策优惠、文化和政治体制与欧洲国家相似,外资尤其是欧洲资本进入美国。外资的进入弥补了美国国内资金的相对不足,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强国,并开始了资本的海外扩张。  相似文献   

7.
16世纪末-18世纪中叶欧洲的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哲学,为近代欧洲法律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以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哲学反对封建神学,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合理性进行了哲学论证.法律制度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和变革都由经济基础决定.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随着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国家政权的确立,资产阶级也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制、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为内容的封建法制被全面否定,资产阶级赋予其法律…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日本的那珂通世最先以“上世/中世/近世”的西洋式历史分期法来撰写中国通史,接着内藤湖南提出“宋代近世说”并进行论述,后来宫崎市定予以继承和发展,且将“近世”与西洋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相对应、相比较,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史亦即所谓“东洋史”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上古/中古/近古”与“上世/中世/近世”之间、“近世”与“近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渐明晰,“近世”的内涵逐渐得到确定和确认。“近世”既是“中世”后的时代,也是“前近代”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变革时代。这样的“近世”不仅是东方史的分期术语,也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历史性质的判断用词。“近世”论以及“上世/中世/近世”分期法,打破了以往以改朝换代为线索的史撰模式,将东洋史纳入了世界史体系,又颠覆了西方人关于东方历史只有改朝换代周而复始的历史这一刻板的印象,具有很强的史学理论价值,不仅对日本东洋学、东洋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20世纪后一百多年的历史学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时不能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小农经济的灭亡,而应通过示范和社会帮助的办法引导小农走向新生活。十月革命初期列宁尊重农民的意愿,领导苏维埃政府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国内战争时期他要求城市工人在征收粮食的过程中“让农民得到好处”;新经济政策初期他要求国家政权迅速采取办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经典作家的原则和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有着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尊崇的是被赋予了新时代内容、已资产阶级化的孔教。民国初期,他并不反对民主共和,只是不赞成自由、民主、平等被滥用而造成的国家分裂、政权不统一的局面。康有为想借尊孔运动来实现社会文化价值的重建及国家政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的江户时期,出现了大量以中国明清文言、白话小说为底本改写的作品。特别是改编自中国志怪传奇的作品在日本近世怪异小说中所占比例极大,形成了日本近世(前近代)文学的一大重要特征。中国的志怪传奇对日本近世文学的影响既深且广,然而由于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的志怪传奇在翻改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形变。这些翻改小说既保持了志怪传奇的怪异性,又融入了日本本土的民俗风情,可谓中国古典与日本文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欧洲空间政策包括欧洲国家的空间政策、ESA框架下的政府间空间政策及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下的空间政策三个层次。随着欧盟与ESA的协调,欧洲空间政策的主导者正逐步从ESA向欧盟发展,多层次的欧洲空间政策正逐步向统一的欧洲空间政策发展。但是,由于欧盟、ESA和成员国之间空间政策的协调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且现行欧洲空间政策对于空间国际合作也缺乏有序的协调机制,因此,统一欧洲空间政策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3.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后梁的建立,标志着唐末的混乱局面已走向部分统一。此后,不少政权把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国家的统一进行不同程度的努力。南唐也推动了五代十国最终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六十年代杰出的宗教活动家、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曾对欧洲近、现代教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中 ,“泛智论”更注重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它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对现代教育 ,乃至文明的发展及走向具有深刻的启示。本文拟从分析他的“泛智论”思想入手 ,探讨对我国现代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日本在驻华领事馆内非法设置警察机构,并不断越界扩大警察权。1928年3月2日夜日本警察在中国厦门岛内擅自逮捕韩国人李箕焕等四人,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抗。日本、中国国民政府、国民党厦门市党部及厦门反日会出于各自的目的采取不同的举措,最终中方取得了初步胜利。事件处理过程也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为了达到政权稳定、减少列强干涉的政治目标,对广大民众的爱国反日运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五代十国与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相比较,在割据形态上具有显著的特征:一,五代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二,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三,“保境息民”是南方割据政权内政外交政策的主旨。这些割据形态特征对国家统一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待以时机而已。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以及南方割据政权“保境息民”政策,使得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避免南方率先统一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从而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勃兰特的一个现实主义的抉择。该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其实质是为了维护联邦德国的利益和民族利益,实现两个分裂了的德国重新统一。虽然该政策包含向东欧和平渗透的因素,但仍不失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走向和平共处的一个重大步骤,有利于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促成了欧洲安全和合作首脑会议的召开,改善了社会党和共产党的关系,影响比较深远。然而该政策有其局限性,即具有实施的不彻底性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18.
在走向同塞尔维亚统一的道路上 11月中旬,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国家的内部政治危机达到了顶点。12个地方自治机构不再服从中央政权,在巴尼亚卢卡(波斯尼亚)建立了独立的共和国,而许多地区則笼罩着绝对的无政府状态。国界没有保障使人民会议大为不安。在达尔马戚亚,意军相继占领一片片领土,奥军集结在奥地利和波斯尼亚边界上,匈牙利作战部队则集结在巴纳特。  相似文献   

19.
对日本人来说,“城”这一传统建筑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财产,而近世城中首次出现的高耸入云的“天守”又被认为是近世城的象征之一。无论是城还是天守,都是军事、政治的产物,但其又具有文化精神方面的深刻含蕴。日本人内心的自然观可以说是天守中所隐藏的精神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高龄少子化加快和世界范围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日本政府2008年提出接收"留学生30万人计划"。随后,产学官各司其职,联手制订一系列配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近年来日本政权更迭频繁、部分政策朝令夕改、海外入学制度滞后、留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阻碍了新政策的实施。"东日本大地震"也使日本留学市场受到严重冲击,30万留学生目标可谓遥遥无期。推动日本大学国际化发展,吸引外国学生来日留学并留住优秀人才,将是今后日本留学生政策中长期不变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