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媒介与文化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 ,经历了传教士——维新士大夫——辛亥志士这一文化传播的三级跳过程。大众传播媒介的大众化、世俗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使得文化传播从特权阶层解放出来 ,出现了民间化的特点。文本创造者身份的普泛化、传播机制的市场化、文化接受的大众化 ,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晚清民初的教育改革、新式学堂的崛起、域外科学和自由主义文化思潮的传播 ,造就了一个新的知识群体 ,客观上构成了对旧的政治体制和封建文化的强大的批判力量和破坏性因素。伴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 ,白话媒介空前活跃 ,反映了大众化、平民化、社会化的价值取向 ,打破了封建正统文化、精英文化的传统 ,导引和影响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代以来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出现新的转变:私人报刊、出版事业的发展、知识分子群体的转型,启蒙思想和科学意识的兴起,有力地推动着社会文化向大众的传播。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传统文化的等级意识,资产阶级民主文化的暗弱,广大群众文化基础的低下,又成为制约文化大众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传播是各国了解及借鉴世界先进法律文化的前提,而政治、经济交往、法律移植及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是法律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近百年来,学习、吸收西方法律文化,使中国刑法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人治走向法治.法律文化传播大大缩短了中国刑法的现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刑法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国刑法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认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重要途径,而认同的核心在于从政治认同转向文化认同,其中的关键则是高校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觉.高校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是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高校教师的文化使命意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依托.对马克思主义“真知与真信”,把握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对马克思主义“真讲与真行”,延续它的发展性和世界性;构建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师传播、推广、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自觉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大众化一体化发展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步入新境界的一条必由之路。两种“大众化”的一体化既指理论阐释上马克思主义要充分吸纳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经过转型要充分地马克思主义化,也是指两种“大众化”并非彼此隔离的两个行动系列,而是合二而一的一个行动。“一体化”凸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传统意识。其具体的实践路径包括理论诠释与理论创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传统文化经历了“批判性继承—建设传承体系—文化软实力”这一渐近而交叉发展的过程,从“阐释时代”进入“娱乐时代”,在现代传媒体系中身陷囹圄。在娱乐沉浸传播中,传统文化被预设进入通俗性、大众化等大众文化的“法西斯化”框架,人为地将传统文化“奴驭化”。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要走出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中和,走出体用思维,走向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实质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目前所谓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三个基本方面: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近代文化和传统观念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而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就成为了一次由包含诸多文化形态因子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转换。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是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它是以个体自我文化意识为前提和依据的。因此,可以认为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是文化转型以及文化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当代中国文化转型总体发展趋势,是在此基础上的多元文化因子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彝族文化网站是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的结合,是全方位地保存、传播、延续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论文考察了彝族文化网站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新媒介赋权与彝族文化网络传播的第一层面,即部分具有强烈民族主体意识与行动能力的彝族知识分子,自主运用网站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态来开辟彝族文化传播的网络空间。第二层面,彝族文化的网络传播要从"关门传播"转变为"面向主流的传播",逐渐发挥与主流社会对话的"桥梁"功能。只有这样,彝族文化网站才能通过与主流文化的互动交流,开拓族群认同的网络公共空间,进而彰显出彝族文化网络传播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9.
国际化是当下高校发展的大趋势。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具有生态、和谐与可持续的特征,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农业孔子学院是农业文化国际传播的新途径,具有切实有效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因此,农业孔子学院的农业文化传播有效推动了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入手,管窥其与京派小说中现代意识内在的多角度联系和京派小说现代意识独特的深层蕴意。他们的现代意识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学、美学理论,对传统进行重新阐释和运用,从审美角度反思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相融合作为物质基础,提供并传播一切(知识)信息资源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它极大地冲击着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矛盾交织之时,我们要辨证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2.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大众媒介跨文化传播的日益发展,现代大学生的文化意识也多样化了。基于此,文章对于跨文化传播给现代大学生服饰、饮食、节日、娱乐文化意识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新时期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和传播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和传播媒介,网络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载体形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新时期依托网络文化传播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需要协调好网络传播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积极探索网络领域思想和文化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术的高素质网络文化宣传队伍,确保网络文化传播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  相似文献   

14.
刘帅 《国际公关》2024,(4):148-150
本文阐释智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内涵、意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智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智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大众化传播的鲜明特点和时代价值,提出了加强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途径创新等推进智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手机作为传播媒介,迅速影响到现代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取代了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成为人们亲情祝福和朋友拜年的主要方式。手机短信以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强化了人们传统节日的时空意识和节庆仪式,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娱乐活动,拓展了节庆祝福和信息传递的表达形式。节庆中的手机祝福和拜年短信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继承,表明了新媒体并不是解构传统文化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从而形成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16.
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文化体系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现象。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现代与传统,这两种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的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运行中,必然会发生碰撞、冲突与交融。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会在民族成员对现代文化的读解中构入广告文化,促进广告的传播;而民族文化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及维护传统的惯性,又使它在面临广告这一现代文化进入时,始终处于警戒状态。因此,广告传播务须正视民族文化的功能。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构成广告的文化精神意蕴、形成广告文化表现个性、影响着受众对广告的接受取向以及制约广告文化传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易中天、于丹等学者主导的传统文化热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现代大众文化的对接进程.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是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为立国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的,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要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反思并总结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表现和原因,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重大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社会的中国广告文化既透射着传统文化精神,又流溢着现代性的光彩,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质.广告中的现代消费文化观念和女性文化意识,反映了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及其对广告的影响;广告中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的诉求,反映了广告文化对社会主潮、公共话语的迎合与呼应;而广告所绘制的历史故事、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使商业广告成为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广告文化的演变说明了广告文化具有与社会文化同律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和范式,国际化传播随之呈现出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全民传播态势.安徽地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可以借助传播格局巨大转变的重要机遇,依托新媒体手段,通过文化认同整合、现代化诠释、特异性凸显、全媒体融合等策略构建安徽地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新机制,为提升地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效果提供新路径,以扩大安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企业总是与成功的企业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规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意识形态是中国家族制企业生长的乳汁、发展的源泉、价值理念的支撑.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传播传统文化优势的同时,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不断改革自己企业文化中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部分,从而不断地推动企业一步步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