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句子具有灵活的语序 ,主语、宾语和状语可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而使得句义大致保持不变。从范畴类型逻辑角度看 ,需要提供说明汉语灵活语序的工具。因此 ,给出关于范畴位置移动的结构公设 ,构成特定的范畴类型逻辑系统 ,即多样模态逻辑 ,并给该系统的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可通达关系确立相应的限制条件。其次 ,为说明汉语语义异常句的合理性 ,提出一种多体的范畴类型逻辑 ,构建有关的结构公设 ,通过相关正常语义句的推导来证明异常句的成立。此外 ,为强调句子生成过程中各种词类的搭配限制 ,从而生成合符直观和认知的句子 ,设想用类型 -逻辑语义加特征结构的并行推演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汉语句法和语义生成的计算机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构成一个以言者介入为主要特征的语义层级系统。英语和汉语都为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提供了多种语言形式选择,并且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施行性事态限定语的语义层级性。英语同一事态限定语义范畴的语言形式选择体现在词性变化和句式选择上,而汉语则突出地表现在语序变化上;汉语施行性事态限定各次类的语义层级与其句法位置灵活度密切相关,而英语只是局部地体现在形容词述谓句引入非第一人称旁格认知主体的句法限制上,汉语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语义层级性的实现程度比英语高。  相似文献   

3.
文化语言学功能句型理论中的关系句与结构分析中的复句在句子观、事件单元、涵盖范围和分析原则上存在根本差异。对比基于小说文本的大量实例可以发现:单纯依据关联词语和逻辑-语义关系标准的复句分析是不可靠的。汉语的关系范畴渗透于短语、句子成分及小句之间,因此必须首先确定句子是否是一个以表达关系范畴为目的的功能单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分析句子内部的关系范畴类型。此外,流水句是汉语句子的常态,是复句系统难以攻克的难题。只有在功能视角下,流水句的关系分析和句子成分分析才游刃有余。因此,对于汉语句子的分析一定要建立在功能视角的分析方法之下。  相似文献   

4.
基于Brown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语料库,比较英汉条件句使用上的异同。句法位置上,条件标记if只能居于句首,而"如果"既可位于句首,也可位于谓头;语序安排上,英汉两种语言的优势语序都是"条件小句+结果小句"。两种语言也有"结果小句+条件小句"的语序,但是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种语序在英语中高达31%,而在汉语中却不足0.2%;语义约束上,英汉条件句一般都需要携带[+主观性]的语义特征,但在实现主观化的手段上,两种语言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5.
“完句成分”是现代汉语句子中依附于命题结构的情态。语境和语气具有必不可少的完句作用。外显于句中的完句成分包括客观的时体范畴、量度范畴以及主观的能愿范畴、模态范畴。完句成分的研究将有助于汉语句子语义研究的形式化  相似文献   

6.
一个具体的句子总是有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三种结构。就汉语来说,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主要探讨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及有关问题。文中首先讨论了汉语句子语义结构的基底─—动核结构以及语义结构中的动核、动元、状元的类别和基干动核结构的类型;进而探讨了汉语句子语义结构及其构成成分投射为句法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一般规律和语用限制。  相似文献   

7.
现代翻译理论与实践受益于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奈达将乔姆斯基的句子生成理论应用于翻译 ,并以四类语义范畴和核句为基础 ,提出了逆转换译法。笔者试用逆转换译法对英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 ,这种译法为传统翻译中的分句译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具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汉语句子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术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句子类型可以从多个角度归纳和概括。结构、语气、功能、语序、语义、语用等都能成为句子的分类标准,以此所得到的"句型"、"句类"、"句式"、"句模"等分类术语往往缺乏明确界定,使用中相互交错,使句子系统认识模糊。句子分类术语的能指和所指需要进一步规范,以便构建合理的汉语句子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的句子类型可以从多个角度归纳和概括.结构、语气、功能、语序、语义、语用等都能成为句子的分类标准,以此所得到的"句型"、"句类"、"句式"、"句模"等分类术语往往缺乏明确界定,使用中相互交错,使句子系统认识模糊.句子分类术语的能指和所指需要进一步规范,以便构建合理的汉语句子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0.
英语意义被动句和汉语受事主语句都是形式上主动意义上被动,但二者又有各自的特点英语中意义被动句的使用较少且受较多限制,汉语受事主语句运用灵活广泛。究其原因,一是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二是由英汉语言在类型学上的差异。英语是以主谓关系为基本句子结构的形态型语言,汉语是一种以语义为基础组字成句的语义型语言。  相似文献   

11.
从汉语连动句的英译看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句子结构有着比较大的差别.连动句式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汉语句子结构的特点.文章通过连动句的汉英翻译,对比研究了这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方面的一些差异:汉语句子的组织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和主次顺序原则,而英语的语序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   

12.
逆转换理论与英语名词化结构的汉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翻译理论与实践受益于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奈达将乔姆斯基的句子生成理论应用于翻译,并以四类语义范畴和核句为基础,提出了逆转换译法。笔者试用逆转换译法对英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这种译法为传统翻译中的分句译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具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功能角度对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重在呈现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类别及其出现概率、词汇语法和逻辑顺序表征方式上的差异,从而揭示英汉之间在认知和思维上的不同。研究发现:在类别出现概率上,英语增强类关系使用较多,而汉语延展类关系使用较多;在词汇语法表征方式上,英语的逻辑语义关系多由逻辑标记词体现,而汉语主要是通过语义关系来蕴涵;在增强顺序表征方式上也不尽相同,英语习惯先结果后原因或条件,汉语正好相反;在表征延展顺序时,英语通常按照逻辑标记词的语义排列,汉语则根据先后顺序排列。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与不同民族的认知与心理相关,西方民族重逻辑推理,汉民族重悟性和直觉。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俄语中广泛地应用着零位动词述体句(或称无动词句)。很多语言学家认为,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上都是完整的。这种结构句都被认为是完全句。充当零位动词述体句中的从属词构成了该结构句中不可缺少的结构要素.它们是判断零位动词述体句语义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教(叫)"在近代汉语中有表示被动与使动的用法.本文讨论了"教(叫)"的这两种意思的源流及发展."教(叫)"的被动义由使动义转化而来.文中并以"教(叫)"和其他词为例说明,在汉语中使动句和被动句有互相转化的可能,转化有两个原因,一是两种句子形式相同,二是两种句子具有语义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6.
存在句是俄语中最常用的句子类型.它不仅用于口语中,而且在文学语体中也比较常用.俄语中的存在句语义潜能十分丰富,在言语中可以完成各种不同的交际任务.存在句除表示"存在"意义外,还可以表达状态、特征、关系和动态等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存在句的句子要素以及由于句素不同而体现出的存在句的不同语义特点,揭示表达不同语义的存在句中的句子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被动句是一种语言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英语与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有异有同。本文从语法范畴、功能和结构成分三个方面就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讨论了英语中没有而汉语中存在的被动句式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界普遍认为连词是体现汉语逻辑语义关系的重要标志,对这类词语本质特征的认识直接影响汉语句类系统的构建。以传统认知连词中的条件词为例,在追溯汉语连词划分的历史渊源、重新解读谓词性结构指称化现象的基础上,可将条件词归入介词或副词范畴;并由此推论,汉语的复句只包含联合类复句,连词为置于两个成分之间、表示联合关系的词语。  相似文献   

19.
将“教师休息室、城市美容师、激光切割机”之类的名词组合描写为N1 (V -N2),探讨动核V与N1、-N2的语义框架、语义角色与语义类型,将句子层面的语义分析理论引入短语。比较同一语义结构在不同层级的语序,指出汉语常说“文学爱好者”、“爱好文学的人”而很少说“爱好文学者”的原因:语序、虚词是截短或割断N2的语义前辖、使语言单位升级从而加强组合、生成能力的有效手段。“狗美容师”的多义并不源于层次差异,而由不同语义关系重合造成;N1为受事的含动名词短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配位并非平行吻合的,而是交错分裂的。  相似文献   

20.
句法和语义对应的原则是形式语义学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组合范畴语法CCG更是彻底地延续了这个思想,为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提供了句法和语义的透明接口。汉语的CCG处理在贯彻该原则时产生的问题是:句法方面获得长足进展,而语义方面却相对滞后。以汉语多重介词短语句为例,动词论元的灵活语序现象是句法和语义对应的难点之一。Hoffman提出的多重论元集CCG方法是解决灵活语序的有效手段,但在这种处理方法中,需要找出一些方法来简化形式语义的表述方式,这样才能获得与句法范畴推演相对应的语义类型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