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加大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风险,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外汇占款的增加,既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同时也提高了货币乘数,从而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而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必然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本文利用2000年到2011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探索外汇储备对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影响,并提出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储备货币的通货膨胀风险既表现为货币在统计意义上可测性贬值风险,又表现为货币具有在统计意义之外的不可测性贬值风险。现代货币由于信用属性的特点使得储备货币国家难以规避以上风险。储备货币的通货膨胀风险使得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利益发生了向储备货币发行国单方面的转移。中国要化解和消除这一风险,必须加大外汇储备的消化力度,朝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新因素.文章运用1999~2007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FDI、货币供应量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FDI、货币供应量都是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FDI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进而增加了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以2001-2012年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验证了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和物价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会引起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5.
开放经济下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型分析表明,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会出现中央银行的正常基础货币增加无法满足外汇储备增加的局面,迫使央行只有通过持续发行债券来抵补国外资产与基础货币的差额,这势必会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建议中央银行适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在适当时候考虑实现我国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不断膨胀的房地产市场越来越引起学者和金融界的关注。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机理:预期效应;财富效应;溢出效应;银行信贷扩张效应。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进而引起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因此,要对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灵活的汇率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7.
理论分析表明,全球流动性会通过总需求、利率、货币供应和进口商品价格等渠道传导到一国的通货膨胀。基于中国月度数据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全球流动性的增加对通货膨胀会产生一个正向拉动作用,短期内这种效应不显著,但长期内解释了高达约11%的CPI变动。其中,利率渠道和进口商品价格渠道相对重要,而总需求渠道和货币供应渠道的作用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8.
汇率预期主要通过货币替代效应、资产价格效应和进口价格效应影响物价水平。协整分析及残差替代法回归的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其中汇率预期主要通过货币替代效应渠道来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效应渠道和进口价格效应渠道次之,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高货币供应与低通货膨胀共存的现象十分明显,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日益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使企业过度投资、过度负债,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升高,促使不合理货币需求增加,最终推高了货币供应量。产能过剩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产品供给过剩,压低企业利润水平并减少市场需求,从而抑制产品价格的上涨。同时,金融危机引起的出口不力又减轻了外汇储备带来的通胀压力,起到缓解通货膨胀的作用。中国出现了高货币供应下低通货膨胀的"中国之谜"这一现象。就现阶段而言,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要从树立合理的政绩观、完善银行考核机制、引导货币流向、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和扩大内需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3-2007年CPI和外汇储备的月度数据进行协整分析,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说明:无论长短期通货膨胀对外汇储备都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在短期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范德胜 《国际论坛》2011,(4):54-59,81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境内,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在外汇市场给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央行被动购入外汇,造成外汇占款增多。外汇占款日趋成为我国基础货币供应主渠道,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超额货币供应又推动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内外价值日趋出现背离趋势。本文认为,现行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入使基础货币被动放大,我国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有外汇管理制度下 ,国际收支通过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的影响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较大的冲击 ,进而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论文就这一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 ,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苗文龙《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中国"高货币化"成因》一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的基础上,根据货币数量理论,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存在"失踪"货币和"高货币化"的原因,运用GARCH模型再次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外汇储备、银行利率对我国货币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货币化、低通胀并存,即我国存在"失踪"货币,这是由我国高而平稳的经济增长率、低位运行的投资收益率、低位平稳的物价波动等因素造成的,同时,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导致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也使得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加大,提高了货币化水平;我国的货币、产出和物价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汇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货币化比率,对抑制"高货币化"具有作用。尽管自2010年7月以来我国出现了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仍然存在"失踪"货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外汇储备节节攀升。面对庞大的外汇储备,担心和争论纷至沓来。人们或怀疑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或诟病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或指责外汇储备的积累输入了通货膨胀,或认为人民币汇率因此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本文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成因、结构变化及人民币预期升值压力,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94—2009年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M2、外汇占款及基础货币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顺差引致外汇储备的大量增长是导致M2增长的原因,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央行供应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国际收支双顺差最终会造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截至 2003年 6月,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 3 464. 76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对一个人均GDP刚过 1 000美元、资金极为稀缺的国家,过多的外汇储备使外汇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中央银行面临着对内长期通货膨胀、对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实施意愿性结售汇制度,重视引进外资的质量,完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汇率制度条件下会对一国贸易差额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构面包含汇率制度虚拟变量在内的面板协整方程,结合1994-2011年中国、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别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贸易差额对货币供给并不产生影响,而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者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贸易差额会引起货币供给的同方向变化,即贸易顺差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贸易逆差则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因此,在当前实行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要适度控制贸易顺差对货币供给的冲击作用,以防范通货膨胀等风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际收支变动对M2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有外汇管理制度下,国际收支变动通过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的影响从而对货币供应量M2产生较大的冲击,进而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论文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就这一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是考察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尤其自2002年以后呈现超速增长态势.根据国际上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我国外汇储备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量来说,都已超出国际公认的常规标准.分析了我国这种高额外汇储备对宏观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不利于宏观经济平衡,增大了储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提出了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完善公开市场业务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工具控制效率的高低从源头上决定了货币政策信号的强度从而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1999年12月至2007年3月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对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时基础货币的控制效率做检验,得出:样本区间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控制效率低,相对而言存款准备金利率作用效力相对较高,外汇占款次之,再贷款和法定准备金率效率低。实践中应强调各工具的配合以及货币政策与其它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