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透视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家散文,可见儒家思想趋居“正宗”,道家思想功过参半,墨家思想盛衰幻忽,法家思想兼蓄实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源流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先秦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家关于“诚”、“信”及“诚信”的论述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概括出他们论述的主要特点,以加深对传统诚信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引了他父亲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其中评论了阴阳、儒、墨、名、法各家的短长,极力推崇了道家的思想,认为它是采各家之所长,“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如果为国者“欲与天地久长”,就应该接受道家的“无为”又“无不为”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有以治天下”。根据这一点,有人便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儒、道、墨、释持有不同的态度,展示他对基于儒家传统思想的封建礼教以及儒、道之下而形成的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对佛、墨思想,鲁迅更多地持一种积极评价的态度。但是作为文化传统的社会思想,它的演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惠施的学说在求知对象与致思趋向上,是外向的“历物”、“逐物”,即偏重于探索社会政治伦理领域以外的客观物质世界的知识。在思想方法上,有主张多样化、容纳杂多且刻意求新立异的特征,与儒、道主流派求同求一的思想方法形成对照。在学术的价值标准上,不以社会政治功利和伦常道德或修身养性等世俗应用需要为标准,却有重视真理性、实证性的科学精神的萌芽。所有这些,都显示出惠施学说不同于儒、墨、道、法等主流学派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6.
儒、墨、道、法四大流派是中国古代“治国平天下”理论的主要创制者。他们的“治平”理论具体化为“治平宗旨”、“目标模式”、“方法策略”,既各不相同,异彩纷呈,又传承互补,共同汇聚为中国古代基本完备的传统治理理论,构成华夏传统文化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7.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一般都以儒、道、法等各家作为代表,特别是其中的儒家,更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部分。至于说到兵学文化,许多人虽不否认它的杰出贡献,但常常又同儒、道、法各家分开;有时甚至被作为异端来对待。这一观察,全然抹杀了中国兵学与儒、道、法各家互补和互利的关系,也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兼容性格。中国古代学者们已经看到这种认识上的缺失。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蛰说过一句极深刻的话:“吾独恨其不以《七书》与《六经》合而为一,以教大下万世也。”《七书》指《武经七书》,《六书》指六部儒家经典)这种见地,产生于中国封…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位对现实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接受,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重大变化:儒家政治思想成为统治者的政治观念;儒家出身的文官成为不久前诞生的官僚集团的主体;先秦至汉初具有不同思想倾向,分属儒、墨、道、法、名、杂等学派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士阶层几乎全部“儒”化;儒家倡导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结果是古老的中国文明进入“儒家文明”时代。如果把“儒家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比较一下,我们…  相似文献   

9.
我国先秦时代儒,墨、道三大学派的人生哲学有什么异同?它们各自的模式结构怎样?又各有什么功用,价值和意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乃是本文的目的。一、异同比较在儒、墨、道三家人生哲学中,儒家以仁学为实质,墨家以兼爱为核心,道家以“道”本体的追求人性复归为旨趣,在这里,既没有神启也没有超渡。正象先秦是一个革命时代一样,哲学也步入解放的时期。把人与神对立起来,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恢复起来,承认人的地位,进而重视人的价值,这不但是儒、墨、道三家的共同之点,也确是他们各自人生哲学借以建立的前提和条件。但是,他们对人的地位的承认,对人的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论吴虞非儒反孔思想的传统学术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虞是新文化运动中非儒反孔的健将,他因激烈反对旧礼教和封建文化而被胡适誉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对于吴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许多人只着眼于其反传统的一面,而忽略了他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置吴虞反传统思想于近三百年中国学术思潮的流变这一宏阔背景中加以考察,评析先秦墨、道、法诸家及晚明异端思想家李贽对吴氏思想的深刻影响,以理清吴虞非儒及孔思想的传统学术渊源。 一、先秦墨、道、法诸家学说是吴虞非儒反孔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吴虞在致陈独秀的信中曾叙述自己非儒反孔思想的起因:“不佞丙午游…  相似文献   

11.
墨学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学的现代价值贾敏仁墨家学说是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儒、墨、道、法四大家之一,以其中丰富的科学精神、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高尚的政治理想,在当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与儒学一起并称为“显学”。秦汉之际墨学因种种原因而衰落,但是墨家所主张的“兼爱”、...  相似文献   

12.
论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徐克谦“无为”的思想不只属于老子、庄子或黄老学派,它普遍地存在于先秦儒、道、法等主要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之中。“无为”在各家各派的学说体系中虽然有着不同的含义,但从实质上看,“无为”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无...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司马迁学术思想的主旨是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史记》不单是一部记载事实的史书,而且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思想,这是世所公认的,梁启超称之为"超史的目的".有人认为:"他是在写他的哲学","是和儒、道、墨、法诸家著作同等的系统哲学".但关于司马迁学术思想的主体倾向却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司马迁倾向于道家.班固父子说他"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桓谭说:"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  相似文献   

14.
王威 《船山学刊》2007,(4):104-106
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以及近代思想家都对和谐思想有深刻的阐发.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是多层次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正> 义利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造说于先秦诸子,儒、墨、法三家犹重(道家崇尚自然,而“义”“利”均属人为,故同为道家所不齿)。基于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各家各派的义利观亦有所不同,甚至相互对立:儒家重修养,强调个人心理上的和谐平衡和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因此在处理“义”“利”关系时,要求重义轻利,反对“以利害义”;墨家重“利”,同时也贵“义”,他们  相似文献   

16.
(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传统学派划分方法的由来及其利弊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曾出现一个学术、文化上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当时的各家,对于治国大计、人生哲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各抒己见,众论纷纭,可蔚为历史奇观。但是,千百年来,它们却被框定在儒、法、道、墨、名、阴阳等六个或十个学派的框子里,因而很难反映出历史真貌。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墨子的思想,我已在《墨子思想体系》中论述过,现在再来概括地说一说,并且指出其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也比儒家等更能起些积极作用。一、墨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价值最高的是墨家而不是儒、道、名、法、佛等家,墨子也是最先反儒的一家,首先引起战国百家争鸣的一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同为“显学”,在学术思想上孔墨二人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姓氏。墨也许是姓,也可能含有色黑、瘠墨(俭薄)、绳墨、墨刑等的意义,而以因多“形劳”而致色黑,与其实行俭薄,以绳墨自矫为近是。  相似文献   

18.
"富民”与"富国”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发展中必然要涉及到的内容早在2000多年前,以儒、墨、道、法等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就曾对此问题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认真分析和总结古代先贤这方面的思想精髓,对于我们今天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傅正 《天府新论》2024,(3):47-57
学界一般认定,近现代蜀学大师蒙文通一生学术经历“三变”:一变为“古史三系说”,二变为周秦之变与儒法斗争,三变为汉初新儒学。然而鲜有人注意到,蒙文通经学思想中始终有齐鲁之辨的问题意识,分辨齐鲁之学是蒙氏早年学术道路的起点,也是他晚年经学研究的高峰。蒙文通早年研究齐鲁之学,依据廖平以礼制、地域分今古的观点,视鲁学为今文学正宗,视齐学杂采法、墨、阴阳各家,当务之急是“屏除阴阳,而一断于礼”。但晚年蒙文通具备了周秦之变的历史运动观,指出齐学杂采各家,反而体现出儒家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对比蒙文通早年与晚年关于齐鲁之辨的不同说法,既有助于学者深入把握蒙氏的学术道路与思想关怀,更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进步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张翅 《理论界》2008,(6):130-131
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学术领域空前活跃,当时的儒、墨、道、法等各个思想流派都曾从维持社会安定的角度出发探讨过预防犯罪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主张,既相互斗争,也相互影响和补充。其中虽有明显缺陷,但也不乏原始的综合治理和社会控制学说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